有效教研的8种方式
作者:卢淑荣 来源: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中学 上传时间:2011-05-30
在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教研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新时期的教研方式,一方面必须立足于切实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有效支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幼教教研不同于中小学教研,应从思考幼教的本质出发来思考幼教教研。我们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立足于实践,以新的视角,尝试创新了多种教研方式。
1.评比式教研
评比式教研指的是幼儿教师在各类评比活动中充分利用评比平台进行的教研,它主要依托于市、区各类评比活动进行,并强调对评比活动的科学定位。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它把评比的平台变为教研的平台,将评比活动视为一种研究活动,淡化教师对评比结果的关注,注重参评前的学习、思考、准备,参评过程中的研究、分析、讨论,以及参评后总结、归纳、提升的全过程。如选择内容注重对其蕴含价值的分析,设计环节关注指向性,指导策略体现对个体的支持与帮助等,每一步都在研究中进行,使得参评过程成为整合各种教研方式,真正研究学科、研究幼儿、研究教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通过对评比内容的设计与程序的合理运作,不仅使优秀教师能在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而且使评比活动走向了评比前学习式教研启动、评比中互动式教研推进、评比后反思式提升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2.学习式教研
“学习式”教研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教师获得信息,了解、关注幼教发展的动态,理解先进理念、明确概念等,而且在于通过“学习式”教研引领教师对当前自身的教育水平进行审视和思考,找出与目标的距离,扩展教师创生课程的能量。
许多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之所以被教师理解、吸纳并采用,都源于“学习式”教研的应用。通过对两届“优秀教育活动评价要点”的学习使我们对什么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如:“能及时发现并准确地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并适时介入有观察的意识……?”;“能及时发现并准确地判断幼儿的需要和水平,并适时介入有观察的意识……”这两条评价要点在表述上没有文字的改变,只是将“水平和需要”变为“需要和水平”。难道这只是简单的文字顺序的不同吗?学习式教研使教师意识到:文字的顺序不同所表达的内涵不同,前一条强调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准确的判断,然后根据幼儿水平满足其需要,判断水平在先,满足需要在后;后一条则要求教师首先要思考所组织的活动是不是幼儿的需要,再观察幼儿的水平。要点中蕴含着价值取向侧重点的不同,它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活动做准确的价值判断。
3.示范引领对话分析式教研
这种教研方式主要是由教研员(或资深教师)深入一线,以自身的教育行为特别是亲自与幼儿交流、对话,让教师看到不同理念、思想意识指导下的师幼互动促使幼儿行为、态度的转变。通过教研员对对话的诠释,让教师了解对话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意图和更加理性的思考,感受引领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幼儿性格、爱好、年龄特点的准确判断与把握,特别是感受引领者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方式、能深入幼儿心灵的对话所产生的效果,体验情感、耐心、关注在幼儿教育中的力量。
这种对话的方式主要用于解决个别儿童的个别问题,或是在教师苦于缺乏指导策略希望得到帮助时应用,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非幼教专业教师学习、领悟了什么是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感悟到如果我们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就不能准确地观察、判断幼儿的需要,并适时地给予促进性的支持。这种教研方式对教研员提出极大的挑战,需要教研员有胆、有谋、有深厚的功底,并在操作中掌握这种教研方式的真谛。
4.案例比较式教研
案例比较式教研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进行描述,或对这些特殊情境、教学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以组织讨论、引导的方式提高学习者对问题的识别与解决能力,在观点和策略的分享与交锋中相互启示,学以致用,获得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比较可以运用于同课异构后的研究,可以是两个案例的比较,也可以是案例与学习者对教育现象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
如:学下“毛毛虫棋”,A教师力行“解惑”之责,几个幼儿一起玩,哪是起点、终点,规则怎样,一概采用教授法,不考虑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幼儿第一次玩棋时所遇到的问题。B教师在引导幼儿讨论棋盘中图片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经历由不会玩到会玩的过程:你认为这副棋几个人玩合适?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棋子放哪?通过观察让幼儿自己找出起点,谁先走,怎么走,走到红旗处不能再走表明什么?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下棋的方法,从中培养幼儿合作、观察、分析、协商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案例比较使教师明白了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逐渐构建棋类活动的经验,这种主动学习的经验对幼儿来讲印象深,不易忘,教师成为幼儿有效学习的支持者。
5.体验式教研
体验式教研侧重在“体验”上。直观、生动、具体、亲自操作等适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同样适合于教师。体验式教研的关键是要选好让教师体验的素材,使教师在亲自体验中去理解理念、获得教育策略。
如:教研活动时,请体验者列出讲述“灰姑娘”故事时会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并将教师的提问进行归类,发现3O多人的提问多是“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后妈是如何对待辛黛瑞拉的”等问题。此后,让体验者找出美国教师在给幼儿讲“灰姑娘”故事时所提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分析、讨论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体验美国教师如何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使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能坦言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对诸如此类具有启发性、挑战幼儿认知极限的问题,体验美国教师是如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习换位思考、朋友要互助友爱、要做一个有头脑的人等理念,体验如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守时、仪表美、诚实、自主、自爱、自信等品质贯穿其中的;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师的价值观和挖掘作品价值的重要性,反思我们德育教学的说教性与素材价值挖掘的单一性。这种体验式教研方式使教师的情感受到很大的触动。
6.跟踪式教研
这种教研方式的主要特点体现在“跟踪”上,由教研员、教学园长寸步不离地跟随教师,原始记录教师的每一句话,分析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活动的适宜性,教师语言与非语言体态的示范性、规范性等。跟踪式教研的另一个特点是跟踪时间长,参与人数相对较少,不影响幼儿正常的教学秩序,一般要跟踪教师半日活动,这是由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幼儿在园活动内容不仅有教育活动还有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幼儿出入的场所既有室内也有户外。因此,对幼儿的教育涉及到教学、幼儿卫生、自理、安全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特殊本领同时,将“一日生活都是教育”具体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将“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处处有教育”的理念落实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中。
半日跟踪能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力等。跟踪式教研能使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参与跟踪式教研者多为尖子教师,要求教师的基础较好,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期待,经得起磨练。
7.内隐外显式教研
内隐主要是指教师在活动背后所下的“功夫”,包括活动内容确立的依据,做价值判断时的思考、设想与意图,预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与困惑,活动材料结构的适宜性调整,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行为表现及成因等。教研活动时不仅要展示活动,还要将以上的问题呈现在参与者面前。这种教研方式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关注、学习和研究他人成功背后的细节。这种教研活动主要由在解决共性问题方式上有突破的教师承担。
如:科学活动原理的确定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科学活动内容的安排一定要考虑季节特征,内容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幼儿生活,预操作在科学活动中定位的认识,教师指导策略的有效、适宜性与关注每个幼儿的关系等,这些科学活动中关键的经验是教师在内隐外显式教研活动中获得的,对教师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内隐外显式教研方式,能使教师的学习、研究深入而富有实效,可谓教师学习的捷径,有利于好的经验的传播,提高受益面。
8.现场观察研究式教研
这种教研方式突出训练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现场观察时,教师将着眼点放在教师的预期与幼儿表现差异成因的分析上,解决教师遇到的困惑、疑难问题。活动前,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判断预想指导策略,指导策略主要指向实施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至于为什么这样指导,何时指导,指导谁,教师说不清。在指导策略表述上,往往用“能力强、能力弱”这样空洞、笼统的词汇表述。现场观察研究式教研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如:用旧牙刷、梳子制作喷画活动,教师在现场观察中发现幼儿抓握工具的位置、刷色时使用的力量、工具离纸的远近、颜料的浓稠度、幼儿在一个位置刷动持续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画面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分别采取开放性问题提示建议、同伴间学习、平行游戏等策略加以解决,并根据现场作画时幼儿的表现来调整指导策略的表述,重在描述对幼儿行为的指导。现场观察研究式教研有效提高了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使指导策略更具针对性、操作性。
摘编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O.4.65~68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底部,选择“超能幼师征稿活动”栏目 6、选择你要投... 师乐汇 阅读人气:774
- ...。 但是,如果是学习动机的培养呢?如果我们用奖励...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从那次事件后,我看过好多主题墙的制作和幼儿参...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