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节奏教学策略
作者:王丹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 上传时间:2011-07-18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节奏的把握直接影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近年来国内一些教师接受了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教学方法有所改变,但在活动组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在节奏训练的同时关注儿童的兴趣?如何以音乐能力发展为主线结合好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合作中既获得审美体验又掌握一些切实的节奏技能?下面就董老师所设计的节奏乐活动《小蜜蜂》进行一些讨论与经验分享。
一、选择适合的节奏乐作品
一般来说,节奏乐作品分为有歌词的作品和无歌词的作品,有歌词的作品一般带有较强的童趣,结构简单而规整,歌词中的语言带有较强的节奏感,并且是多次重复的。歌曲《小蜜蜂》 (适合4~5岁幼儿),歌词简单、形象,节奏中重复出现“嗡嗡嗡”、“起嘎起嘎”、“嘿呦嘿呦”的节奏语词,富有童趣,而且节奏感很强,节奏型以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组合为主,符合儿童掌握节奏的规律。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音乐声一起,幼儿们就随音乐有节奏地做起了声势和动作,表现小蜜蜂采蜜的样子,并在适当的节奏上进行打击乐合奏。随后这些孩子能够边唱边演奏,还有一定的角色表演,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保持对音乐作品的浓厚兴趣,这一点难能可贵。
幼儿对自然界的主题作品有着特殊的爱好。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我们注意到,他们在玩时喜欢哼一些节奏语词,并为自己的活动填充节奏;在活动中,幼儿们大都喜爱玩鼓等乐器,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演奏,并结合歌曲的主题去表现。为幼儿选歌时,最好选择像《小蜜蜂》这样的贴近自然、节奏和旋律不断反复、配器也很有时代感的儿童歌曲或乐曲。它们是最容易学的,也是幼儿们最喜欢的。
二、循序渐进的节奏教学策略
1.将稳定节拍作为教学起点
音乐中,节拍比节奏更容易被幼儿感觉,应鼓励幼儿从实际音乐中获得对节拍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如模仿《小蜜蜂》中的节奏时,先模仿节拍“嗡嗡嗡嗡”,然后变成八分音符的节奏型组合“起嘎起嘎起嘎起嘎”和“嘿呦嘿呦嘿呦嘿呦”,最后再进行前八后十六音符的节奏型组合“叮当当叮当叮当当叮当”等等。幼儿能够独立、稳定地表现节拍之后,就会逐渐发现音乐中,有的节拍里有一个声音,有的节拍里有多个声音,有的节拍里没有声音,在童谣中单一的象声词比歌词更容易让幼儿体会这一现象。
2.通过声音模仿感知节奏变化
幼儿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动物叫声、风声、雨声等等,模仿起来惟妙惟肖。针对这一特点,董老师设计了声音模仿游戏,让幼儿用嗓音模仿小蜜蜂做工的声音,同时训练节奏感。通过模仿,幼儿很容易记住一些单音节或双音节词。例如,教师先启发幼儿说:“蜜蜂采蜜时发出什么声音?”幼儿按照节奏节拍说出相应的声音。轮到别的幼儿时,教师启发说:“接下来小蜜蜂又做什么了?”鼓励幼儿模仿。然后再由这名幼儿发现另一个新的节奏型,教师和其他幼儿模仿。这样,幼儿很快就可以掌握歌曲里不同的节奏型。
3.通过节奏问答表现节奏时值
节奏乐活动《小蜜蜂》,可以通过语言节奏问答,让幼儿感受稳定节拍。教师提问:“蜜/蜂/做/什/么?”鼓励幼儿用同样的节拍回答:“嗡/嗡/嗡/嗡。”以此类推。同时,教师做拍手/拍腿/拍腿/抬腿的稳定节拍声势,注意拍手时要做出强拍以及节拍的稳定感。待幼儿把握了语言问答和稳定的节拍声势后,开始下一环节。还可以隐去语言的节拍声势,完成心里默念问答语言,只做拍手和拍腿动作。如何才能让幼儿自然地做到心中默念呢?可以告诉幼儿小蜜蜂在做工,千万不要吵它们,把自己的声音藏起来。前两遍教师问、幼儿答,第三遍交换。渐渐地教师退出主导地位,幼儿可以独立做出声势问答,做到幼幼互动。最后再播放音乐,让幼儿随音乐做出拍手等声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鼓励幼儿随音乐速度保持稳定的声势。《小蜜蜂》活动的实践证明,用语言和声势的节奏问答来表现节奏时值,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总之,在音乐教学方法中,让儿童掌握音乐的第一步往往是从节奏入手。《小蜜蜂》活动从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儿童的语言特点出发,设计了节奏的读法,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对幼儿进行节奏培养的训练中,语言节奏的训练有非常强大的效果和作用。
编辑:cicy
上一篇: 教学方法:让冷门游戏区“热”起来
下一篇: 生活化的早教活动设计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哪位老师有音乐课上好玩的游戏,比如节奏之类的游戏,... 蕾蕾蕾冬 阅读人气:982
- ...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中才知道当时我的老师用的是 奖...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赣州市区一级新开园所需要招聘组织和管理能力强的执行... 流浪兔 阅读人气:4
- ...题 (一)结构化答辩: 1、你对成绩好的学生比... 胖圈圈 阅读人气:514
- ...兴趣也能够大大地激发,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 A-vicky 阅读人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