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惩罚”手段
作者:闫国丽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11.05 上传时间:2011-08-16
幼儿教育实践证明,惩罚对矫正幼儿的不当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在某些情况下能对幼儿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但如果惩罚不当,则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行为问题,正确惩罚才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以提升教育效果
惩罚的手段多种多样,体罚只是其中最原始、最无奈的一种,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对幼儿实施极其有限的体罚。但是,鉴于体罚对幼儿所造成的长远的损害性影响,所以我们主张教师尽量不用体罚,而应采取其他一些手段,来加大对幼儿的教育力度。在这里推荐几种比较有效的惩罚方法:
1.暂时隔离法。在孩子因不良行为产生快乐时,让孩子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时间以一分钟为原则,使其从快乐状态转为不快乐。
美国的幼儿园、学校也会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他们的惩罚方式是:让犯了错误的幼儿一个人到某个角落单独呆上几分钟。当幼儿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带给了自己麻烦之后,老师就会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如果幼儿过分顽劣,幼儿园或学校则会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一起参与来改造他。严重的甚至会请家长把幼儿领回家,教育好了再送回幼儿园或学校。
2.自然惩罚法。以没有危险为前提,让孩子在实施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遭到自然的惩罚。
这是我读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总统,就是里根。
可见,利用惩罚让幼儿对他所犯的错误负责,可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权利剥夺法。暂时剥夺其权利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会有明显作用。如对于幼儿乱扔玩具的行为,剥夺其第二次玩玩具的权利。
惩罚要审慎,切忌在盛怒之下惩罚幼儿
因为当我们的情绪处在失控状态的时候,很容易意气用事而加大对幼儿的惩罚力度,进而有可能会给幼儿身心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批评不是目的,批评的关键是使幼儿知错改错,批评和发火不是一回事。在获知幼儿犯错误后,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采用适度的语言和行动对其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既纠正了幼儿的不良行为又没有伤及幼儿心灵的教育效果。
惩罚幼儿不可翻旧账
不要因为幼儿做错了一件事,就把他以前的一切错误一一数落,否则会大大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谈眼前,不翻旧账,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不应该再提了,不要老是记着幼儿以前犯过的错误不放,否则,会让幼儿觉得在老师面前永无“翻身”之日,进而自暴自弃。幼儿正处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原谅幼儿的过错,否则,动辄翻老账,就会让过去犯的错误永远成为幼儿发展的一个挥之不去的精神障碍。另外,把从前和当前的事都一起数落,会令幼儿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事情挨批评,也不知道改正些什么,这当然不利于他们的进步。
惩罚后要适当安抚,晓之以理
教师和幼儿之间是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应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幼儿说理,否则,幼儿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教师在惩罚幼儿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一直错下去将会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负强化,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幼儿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幼儿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幼儿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惩罚幼儿是需要技巧的,是一门教育艺术,我们应该设法巧妙地将每一次惩罚转化为幼儿成长的一个良好机会或重大转折。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阴县实验幼儿园)
编辑:cicy
上一篇: 小班幼儿拍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 别把孩子教糊涂了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我班上有个小男孩,他读学前班了,在读拼音,和认识字... Zabrina 阅读人气:5
- ...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对待他们,用自己最纯的情感...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所理解,首先要教孩子真的,活的东西,让孩子对事... A-vicky 阅读人气:19
- ...身边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从细节中发现问... 英子 阅读人气: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