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暗想”打开“天窗”——我眼中的创意美术教学
作者:罗玮娜 来源:江苏省海门市少年宫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8-24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模式:老师限定题目题材,出示范画,幼儿跟着学,最后由老师加以讲评,看谁画得像、画得好。这其中所谓的“好”是指涂色均匀,“像”是指幼儿对老师范画的模仿程度和对技巧的掌握程度。结果是谁画得最像范画,谁就会得到老师最多的表扬。如何突破“暗箱”,让幼儿打开天窗绘亮“画”,是我这几年来一直探究的课题。
一、积累生活,开凿创意美术之源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积累”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在幼儿的心中经常出现的是:迷人的风景、可爱的动物、生动的人物等。老师要帮助幼儿积累生活,引导幼儿观察作画,让幼儿在主动观察探索中得出结论。如:《可爱的西瓜宝宝》,在活动之前,先让幼儿共同观察西瓜的形状、颜色,品尝西瓜的味道。在尝一尝、看一看、说一说中让幼儿了解西瓜的特性:圆圆的,身上穿着花纹衣服,像个可爱的小宝宝……这样幼儿的作品就富有创新,连成人都惊叹。其次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注意图像的积累。俗话说“生活是艺术的来源”,针对幼儿的绘画特点,可以经常带他们散步、参观园内的建筑等,让他们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最后,老师的辅导要重点、难点恰到好处。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肯定幼儿创作的同时,却发现幼儿有思想、有想法但画不出来。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意识,而此时可以通过直接显现,给幼儿以启发,为创作提供基础。如:《五官想象》,我提供各种蔬果图片,又让幼儿互相观察同伴五官特点,然后启发他们“我们的五官可以用什么代替呢?”有了这些观察,孩子们想象出了苹果眼睛,萝卜鼻子,橘子嘴巴等造型,让美术活动变成了想象的天堂,充满了乐趣。只有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带来幼儿作品的创新。
二、注重过程,丰富创意美术之内涵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作画是孩子自由表达和宣泄的过程。如果我们对这个过程加以干涉,孩子就会丧失对艺术的兴趣。但不干涉幼儿不代表放任自流,适当的时候也给予指导。要想使幼儿对创作的过程感兴趣,首先在选材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并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结合比较新颖。如:小熊吹泡泡,下雨了,花与小草……在注重游戏形式的同时,也要非常注重操作材料的多样化。
在对小班实施创意美术的过程中,我根据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采用撕贴画、吹画、拓印画等形式。让他们在不同形式的操作中,在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1. 涂鸦玩色,表现自我
美术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中,有视频、图片作为引导的前奏,看到这么多孩子高兴的笑脸,小朋友的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可爱的鬼脸情不自禁地去做一做。拿到小镜子,孩子们顾着去照别人,好长时间才想到自己。“来,你也笑一个!”在笑的表情中,他们看见了头是圆圆的,笑的时候眼睛成了一条线,圆圆的鼻子有两个孔,嘴巴弯弯像月亮。别忘了还要有头发、耳朵,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小人!
孩子们安静地忙碌着,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不亦乐乎!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感受着,愉悦着,享受着!
2. 颜色吹画,尽情演绎
吹画《冬天的树》是孩子第一次尝试,我告诉他们把墨水滴在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上,然后用嘴巴吹就可以了。吹出弯弯的树干,长长的枝干,朝不同的方向任意展开。有孩子刚开始吹不动,以为把嘴巴凑得越近就可以了,卫俊豪竟然吹到鼻子上去了,吴嘉诚嘴角边也是,滔滔吹得变成了绿耳朵……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游戏,孩子们是快乐的。虽然有的孩子因为滴得太多,而导致画面颜色出现了混乱,但不影响他们的情绪,只要开心就好!
又如:毛线吹画《北风爷爷》,毛线长长的,也可以变短,让它躺在颜色宝宝的怀里洗个澡。然后放在北风爷爷的身边,拖一下,长长的大风出现了,再拖一下,风变小了,还可以朝不同的方向,转个弯也不错!孩子们在风的天地里尽情玩耍,尽情演绎!
3. 拓印玩色,快乐享受
玩色,对于孩子来说,兴奋、有趣,其乐无穷!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飞鸟、小兔、孔雀、蝴蝶……小手还有五个好兄弟。那么小手还会什么本领呢?带着这份好奇,我拿出各种水粉颜色,用笔蘸满在手中,“哇!”他们真的太兴奋了。看着这些期待的目光,我用力把手按在了纸上。“罗老师,你真棒!”孩子们立即欢呼了起来!接下来,在老师的配合下,每个孩子的手都变成了五彩色:蓝色、红色、桔色……色彩斑斓,用力印一下,哈!一只小手出现了!再来一只,又一只!孩子们大胆地、畅快地、用力地印着,我看到的是许多自信的小手,能干的小手!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感受越来越多,收获越来越多,让我禁不住感受到“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三、赏识评价,毫受饲意美术之意义
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也很有艺术性。如果评价时老师只是说“这张画我喜欢”“这张画画得很美”“这张画乱七八糟,我不喜欢”,那么这种评价是失败的,永远不可能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因此,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应该转换评价方式。如:可以问孩子们“最喜欢哪一张”而不是“哪一张最好”。评价中应看到幼儿是有个性差异的,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考虑到幼儿实际水平和固有特点,既不宜否定也不片面夸大。评价中,我更注重幼儿由内心的感受而表现出来的外在体验。这种体验没有对与错,如果过分要求,那就是千篇一律,而不是充满感情的艺术活动了。而我选择过程中个别评价,也是对孩子的尊重,是交流,更是心灵的沟通!如:粘贴活动《苹果》,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情境,都想把自己的苹果树打扮好看,还不时地喊着:“老师,来看我的!”“老师,我的漂亮吗?”“嗯,真棒!你种了这么多苹果!”“来,如果把苹果往上贴一点,就更好了!”
在几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努力从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入手,利用生活中的“美”资源,很好地突破美术教学的“暗箱”,让孩子打开天窗绘亮“画”。打开天窗,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童“画“世界,“蘑菇一家快乐去旅游,云上可以盖房子,机器人可以帮我们干活……”打歼天窗,是孩子们的一颦一笑,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风景,而我完伞陶醉在这醉人的画面中……
编辑:cicy
上一篇: 自我形象理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 让幼儿的绘画创作与语言表达相互交融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期末了,综合课的教案我还是写不来,美术,健康,音乐... 默沫 阅读人气:4
- ...好内容 1、抽到两个绘画一个钢琴,最终选了绘画... 胖圈圈 阅读人气:514
- 我是大班新来的插班老师,孩子们明显欺生,我应该怎样... 小鱼老师 阅读人气:33
- 我可以说是刚刚踏上幼师这个行业的人,而且还是大班的... 李诗兰95 阅读人气:875
- 大家好,我是实习老师,由于我实习的地方是一个新园,... 废仙女 阅读人气: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