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戏剧工作坊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来源:南京市下关区于家巷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9-06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戏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戏剧教育由义务制学校向前延伸,我园作为国民艺术素养研究的基地学校,针对幼儿戏剧教育展开研究,以期寻求在幼儿期进行有效戏剧教育的方式。
一、开展幼儿戏剧工作坊的意义
戏剧教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是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戏剧教育除了具有丰富感知、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外,还可以提升多方面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英国著名戏剧教育家布莱恩.威认为:“没有两个人是相近的。教育是关怀着每个人,戏剧则是关怀着每个人的独特性及其人格的特质。”南京大学教授董健和马俊山先生指出:“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我认为戏剧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方法、一种体验、一种生活,幼儿通过戏剧的方式去沟通、表达、交流、探索和学习,发展自身的“行动能力”与彼此间的“对话能力”。
近年来,学校戏剧教育逐渐深入,产生三种戏剧教育模式:学科性戏剧教育、渗透式戏剧教育和活动式戏剧教育,其中活动式戏剧教育主要以角色扮演、课本剧编演和校园剧演出为主。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生出幼儿戏剧工作坊的形式,使戏剧教育更贴近幼儿发展、更迎合园所实际,更具普遍意义。
二、幼儿戏剧工作坊是什么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换句话说,工作坊就是利用一个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将事件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系统的过程。
由上述概念和观点推演,我们给幼儿戏剧工作坊下的定义为:围绕某一主题,在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中,教师引导幼儿沟通、表达、交流、探索和学习,将一系列的戏剧行为(戏剧表达、戏剧创作、戏剧表演)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幼儿戏剧工作坊兼具集体活动与游戏活动的特点,确切地说,幼儿戏剧工作坊是一种低结构、较松散的师幼小组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客观条件,为保证幼儿戏剧工作坊活动质量和普及性,幼儿戏剧工作坊的人数一般控制在班级半数幼儿,约15人左右,时间约为半小时。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层次、活动内容、场地材料等不同相应调整活动人数与活动时间。
三、如何设计幼儿戏剧工作坊活动
在明确开展戏剧工作坊的意义与特点之后,要想切实开展幼儿戏剧工作坊,教师必须要学会做幼儿戏剧工作坊的设计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戏剧工作坊方案设计的模式与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类似,都包含活动主题、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流程以及活动延伸几个部分,其不同在于对以下几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1.内容的适切性。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选择戏剧工作坊的内容,戏剧工作坊主题选材要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走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经验水平,迎合幼儿的表现需求。关键是其题材要易于激发幼儿表达、创作与表演的欲望,可以选择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件,也可以围绕动画片中的某个角色,幼儿喜欢的画面、一段旋律或是某个想象的场景等等。例如圣诞节过后,教师设计了《圣诞村里的来客》,引导幼儿想象圣诞村的场景,做静景造型,引人一位客人,提出不知如何为孩子选礼物的冲突,创编人物对话。
2.场景的情境性。幼儿在戏剧工作坊活动中,常常要假想自已是处于某种情境中的某个角色,依赖于教师创造出相应的空间氛围,带动幼儿“人戏”。一方面,教师应根据主题内容,合理布局场地,或开放或封闭,便于幼儿坐、立甚至于躺卧。另一方面,材料简洁突出,一个小沙发就能将幼儿带入现实家庭,而一个大纸盒就能将幼儿引入“秘密山洞”,一段灵动的音乐将幼儿带进清快的小溪中。再者,教师的道具要典型鲜明,戴上毛线帽,就能引发幼儿与老婆婆之间的对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明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表演感染幼儿,创造出更有效、更多变、带来无限想象的时空。
3.表达的综合性。戏剧表达是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的基础,引导幼儿运用戏剧方式自我表达也是戏剧工作坊的重要职能。在戏剧工作坊活动中尤其重视幼儿戏剧表达能力的培养,将个体表达与两人结队,三人以上小组等方式有机结合,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声效、绘画等方式充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表达其认知、理解、情感、态度。
4.活动的戏剧性。幼儿戏剧工作坊中能清晰地发现角色、场景、情节、冲突等戏剧元素,其活动组织过程离不开戏剧教学手法的运用。如在《图画里的秘密》这个活动中就使用了“角色圈”分别想象并扮演空中、河里、树洞中和草地上的小动物,并“肢体表现”其动物的典型特征与活动,再使用“声效模拟”其声音。继而“教师人戏”引出哭泣的蝴蝶,用“坐针毡”的方式引发幼儿提问。坐针毡是一种即时的言语互动,幼儿结合自身经验与猜测提出问题,而另一方必须做出积极回应,进一步深入情境,解决问题。当幼儿看到哭泣的蝴蝶后,陆续向蝴蝶询问:你是不是找不到家了?你是不是受伤了?是不是雨把你的翅膀淋湿了……坐针毡需要教师具有较强地反馈能力,否则面对幼儿时会有“如坐针毡”之感。最后用“良心巷”的方式让每个幼儿为蝴蝶提供帮助与安慰,幼儿站成两列或圆圈,蝴蝶从每个幼儿身边经过,倾听各人的想法,并点头、拥抱表示感谢,彼此通过语言或是肢体进行交流。良心巷为每个幼儿提供机会,表达各自独特的想法与感情。还有的戏剧工作坊会运用到角色地图(用绘画的方式为角色分组)、静像模拟等具有典型戏剧色彩的策略。当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及教学内容灵活地进行选择与使用。
四、幼儿戏剧工作坊活动中教师应发展哪些核心能力
戏剧工作坊多为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生成空间较大,现场具有生动、主动、灵动的色彩,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戏剧工作坊顺利开展,教师尤其需要发展以下三种能力:
1.感染力。组织戏剧工作坊的教师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需要将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语言、肢体等方式传递给幼儿,不仅要事前用功、精心设计,更要当众努力。教师感染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戏剧工作坊的活动质量,兴趣的引发,注意力的保持,幼儿自主性的调动、互动的频率等等,感染力强的教师能引起幼儿对戏剧工作坊的适度兴奋,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感染力的提升有赖于教师语言、肢体、表情等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
2.洞察力。戏剧工作坊活动自主性强,活动有张力,生成空间大,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信息,例如在《他吃了什么?》活动中,教师需要在瞬间获取幼儿的表情信息,吃到酸的皱着鼻;吃到苦的咧着嘴;吃到辣的哈着气;吃到甜的笑咪咪。选取出典型的作范例供幼儿分享交流,提升经验。又如在《小鱼历险记》中一幼儿想出小鱼们联合起来变成大鱼的方法,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幼儿集体造型一条大鱼……这些有益的信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在幼儿需要时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创造开放、互动、自主、有益的活动氛围。
3.调控力。戏剧工作坊活动形式多样,亦动亦静,讲究收放自如,对教师的调控能力带来极大挑战。幼儿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特别在宽松、自由的戏剧工作坊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需要教师提高现场调控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摸索出游戏化的方式,通过角色、情节、声音或道具等巧妙地控制幼儿行为,譬如在《神奇泡泡》活动中,小精灵(由老师或幼儿扮演)的魔棒碰到谁,谁就能说话,没被碰到的幼儿则心甘情愿地控制着自己,一动也不动。
作为活动性戏剧教育形式的幼儿戏剧工作坊,正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怀揣着用艺术的形式促进幼儿人格积极发展的梦想,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作出积极的努力与思考,期待着我们的幼儿戏剧工作坊能够“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编辑:cicy
上一篇: 双语教育在幼儿园
下一篇: 故事教学中的提问类型分析及运用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他妈妈很着急的来问我,为什么宝贝今天早上不想... 李月华cnyh 阅读人气: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