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声势教学的思考
作者:缪思捷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上传时间:2012-01-05
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声势教学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奥尔夫的音乐声势教学中,教师指导幼儿在音乐节律中有序地拍打肢体(手、腿)、跺脚、捻指,发出有规则的声响,这种以人的身体为乐器的音乐活动,即为音乐声势教学。
音乐声势教学不受场地与教学器材的约束,教师在音乐教学与自由活动中都可进行。在幼儿园小班音乐声势教学中,教师弹奏、播放音乐,幼儿聆听、感受音乐,可即兴、自发、自由地进行肢体动作的表现与表演,体验肢体动作和音乐的协调与美感,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能充分展现他们的音乐潜能。如果教师从幼儿园小班开始进行音乐声势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幼儿的音乐智能和音乐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为此,有以下几条路径可以达到小班音乐声势教学的功能。
一、让幼儿学会聆听音乐
对小班幼儿进行音乐声势教学,首先要让幼儿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学会安静地聆听与感受音乐,分辨音乐中节奏型的变化,并尝试记忆音乐中的简单乐句与节奏型。在音乐声势教学中,教师教授的音乐主题与旋律可通过乐器演奏、歌唱示范、幼儿模仿唱、教师与幼儿合唱、幼儿独唱与合唱、打击乐与器乐合奏、打击乐与人声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展开。
在聆听音乐时,多种变化形式的音乐表演,可以让幼儿获得对音乐的感知与记忆。学会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音乐声势教学的基础。幼儿应是在安静的状态下,用耳朵、心和大脑去感受和聆听音乐旋律的变化。
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应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幼儿音乐素质的中心。”在小班音乐声势教学中,教师要让幼儿认识音乐节奏中的音符、节拍和节奏型。
(一)认识音符
教师可以通过彩色的卡片、图片,让幼儿辨认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等。在认识音符的基础上,要让幼儿在内心感应不同音符的时值。教师可通过演奏乐器、演唱、游戏、模仿演唱等形式,让幼儿在内心感应音符时值的长短差异。
(二)认识节拍
教师应让幼儿认识音乐节奏中的2/4、3/4、4/4等节拍,聆听与演唱不同节拍的音乐旋律与歌曲,学会在内心感受不同节拍的节奏韵律。在2/4音乐旋律中,每小节音乐节拍重音安排是“强、弱”;在3/4音乐旋律中,每小节音乐节拍重音安排是“强、弱、弱”;在4/4音乐旋律中,每小节音乐节拍重音安排是“强、弱、次强、弱”。在节拍中,不同时值音符的组合,会产生多种音响效果,表达丰富的情感。
(三)认识节奏型
在聆听音乐与认识音符、节拍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中的节奏型。音乐节奏型的认知与记忆是小班音乐声势教学的基础,幼儿肢体动作的进行,必须与音乐节奏相一致,准确表达音乐节奏中的不同节奏型以及节拍中的重音规律。
节奏型的变化多种多样
三、在音乐律动中学习音乐要素
教师应为小班音乐活动中的肢体律动选择合适的乐曲,乐曲的旋律应优美动听、节奏型简单且易于幼儿记忆。教师设计肢体律动的动作时,可根据乐曲旋律的走向和起伏,融入拍打肢体(手、腿)、跺脚、捻指等简单而形象的动作。
(一)学习音程
在音乐声势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身体的高低部位或手势的高低位置向幼儿展示不同的音高和音程,简单而形象的肢体动作能够准确、清晰地表示出音程关系。如双手放于腰部表示C音,放于肩部表示E音,放于头部表示G音,C—E音为三度音程,E—G音也为三度音程,而腰一肩部、肩一头部的肢体部位距离大约等距,能够准确、形象地表示出三度音程的距离。同时,腰、肩、头部三个肢体部位,由下往上依次准确地表达了C、E、G三个音的不同音高位置。在学会通过肢体动作表达音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从易到难地将C、E、G三个音加入不同的节奏型进行练习。
通过肢体部位的“描述”,幼儿能准确理解音与音之间的不同音高位置,更好地分辨、唱准音高,为后续的律动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习歌词
首先,教师要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旋律,使幼儿全面地感知歌曲旋律;其次,教师要慢速朗诵歌词,为幼儿生动讲解歌词大意,使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乐曲情境;再次,教师分句演唱歌曲的旋律,使幼儿熟悉歌曲乐段与旋律进行中乐句的划分。在熟悉歌曲旋律走向、歌词内容、不同节奏型、乐句划分的基础上,教师再用最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歌曲中不同的音符和节奏型。
(三)学习音符时值
不同的音符时值不一,教师可编排不同的肢体动作,以表达不同的音符时值。让幼儿尝试通过肢体动作拍打出音符时值,能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音符的含义,更准确地把握音符时值。
教师在讲解节奏型中的音符时值时可伴随不同的肢体动作。如练习全音符时,可跟随拍子左、右摇摆身体,分别两次,即左、右、左、右;练习二分音符时,可跟随拍子做下蹲和站立的动作,各一拍,即下蹲、站立;练习四分音符时,可拍击手掌,一次表示一拍;练习八分音符时,可跟随拍子左、右跺脚,各表示半拍:练习附点音符时,可双手画一个大圈、自然落下时拍击双腿。
(四)学习节拍
在学习不同节拍的含义和节拍韵律的基础上,教师可加入肢体动作来表达节拍。如教师可带领幼儿拍击双手表达2/4拍的固定节拍,注意节拍中的重音,即第一拍为强拍、第二拍为弱拍;再如,教师可带领幼儿拍击双手表达3/4拍的固定节拍,注意节拍中的重音,即第一拍为强拍、第二拍为弱拍、第三拍为弱拍。
四、在音乐情景中开展律动游戏
教师可根据歌曲旋律的进行和歌词内容编排合适的游戏情景,将音乐声势教学趣味化。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知的内容(如自然界的变化、童话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等)作为编排游戏的素材。如设计幼儿在海边游玩的故事情景,海浪起伏的大小可表达歌曲旋律进行中音高、力度、音色、节奏型的变化;设计幼儿在雨中的故事情景,通过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表达歌曲旋律进行中连音与跳音的区别——大雨的“哗一啦一哗一啦”声能形象地表示连音,小雨的“嘀一嗒一嘀一嗒”声能形象地表示跳音。
在童话故事的音乐情景游戏中,教师可分批邀请几个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大灰狼、小白兔、大熊、小鹿等),反复进行几次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替换故事中的角色(如将大灰狼、小白兔等动物角色替换成小松鼠、小鸟等),并进行角色扮演。
幼儿在音乐情景游戏中,对歌曲结构、音乐旋律、节拍、不同节奏型的熟悉与角色的理解,是其音乐认知水平由初级逐步发展到高级的过程。音乐情景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要求学习音乐与扮演音乐故事情景中的不同角色。
师在对小班进行音乐声势教学时,应注重学习的过程,根据小班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逐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幼儿静心聆听音乐,学习音符、节拍、节奏型和音程,在音乐律动中学习音乐的各要素,在音乐情景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此外,教师还应做到因材施教,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反应与变化,因地制宜地对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哪位老师有音乐课上好玩的游戏,比如节奏之类的游戏,... 蕾蕾蕾冬 阅读人气:982
- 请问大家有没有适合大班的常规音乐,用于提示幼儿的,... 会飞的棉花糖 阅读人气:6
- ...种植园地不仅仅只限于开展我们的科学活动,还可以... A-vicky 阅读人气:19
- 上音乐课弹琴的时候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ERIN 阅读人气:6
- 期末了,综合课的教案我还是写不来,美术,健康,音乐... 默沫 阅读人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