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创意戏剧教育实践问题的思考
作者:许卓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2-03-18
创意戏剧教育在我国幼儿园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热情关注。然而,无论是在理论观念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很多人都存在不少疑惑。为此,从今年春季开始,我们从南京、北京、深圳等地已经在尝试开展创意戏剧教育的幼儿园收集教师的问题。今年6月在深圳召开第一次创意戏剧教育研讨会以后,许多教师也以各种方式向我们提出了他们关心的种种问题。下面,我们把经过初步整理的有关信息及我们的思考提供给大家,以期对更好地开展创意戏剧教育有所帮助。
一、怎么看
1.创意戏剧教育的基本价值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与他们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及知识技能结构密切相关。
有些教师擅长于策划和组织幼儿园每学期的常规性大型演出,甚至擅长于策划和组织较大型的儿童剧演出或幼儿园戏剧节之类的对外展演活动。
根据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大量实际情况,这类教师以及他们的团队在设计编导节目,组织排练演出,开展各种辅助活动,设计制作或借用各种服装、道具、布景、舞台设备,以及宣传、服务等方面,大多有着非同一般的爱好和能力,而且能够在幼儿成功演出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体验,并能获得领导、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能清楚地看到经常参加排练演出的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进步。所以,他们感到困惑:再怎么搞,戏剧教育还能搞出什么新名堂来?创意戏剧教育与原有的戏剧教育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是创意戏剧教育更有价值,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我们希望这类教师以及所有关心创意戏剧教育的教师明白:“创意戏剧”最后的演出既是一个引导孩子们“共同努力的目标”,更是一个孩子们经历了承担责任、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过程后获得自我实现体验的机会和“顺便收获”的成果。换言之,我们更看重的是创意戏剧教育展开时孩子们努力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过去完全由教师来承担的工作,经过精心设计——转换和拆解,都尽可能交由孩子们来尝试,让孩子们全面介入所有与最终演出相关的工作。这样,幼儿便可通过承担来增强责任心,通过探索来发展创造力,通过使用来体验原有知识技能的“有用性”,通过面对困惑来激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动追求,通过争吵来学习协调。
因此,对创意戏剧教育,我们已经不再特别看重最终的演出,而更看重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所有的收获。这种收获已不仅仅表现为教给了幼儿有关表演的知识技能和培养了幼儿的文艺气质、活泼大方的性格、遵守纪律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幼儿“社会性的和生产性的”主体能动性(非自我中心的、非破坏性及非纯消耗性的自主选择性)。
2.教师发展是基础也是目标
除了上面擅长组织大型演出活动的教师以外,另外三类教师也提出了各自的问题。
前述第一类教师可以说是“演出至上”者,他们认为只要演出效果好,其他价值就都在其中了。但什么叫作演出效果好呢?是每一个儿童都获得了参与的机会,得到了锻炼,都最大程度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每次演出中都有即兴发挥、表达创意的新表现呢,还是那些教师认为有才能的儿童被教师训练出了教师认可的表演能力,他们的每次演出都不“走样”,每个儿童在集体表演中都做得一模一样呢?
我们希望大家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开展创意戏剧教育的首要着眼点不是教会教师怎样当编剧、导演,怎样组织开展一场高水平的戏剧演出活动,而是给教师这样一个机会,让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转变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同时获得真正能够有效帮助儿童成长的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技能。所以,我们说,对创意戏剧教育而言,教师的发展是基础,也是目标。
第二类教师和第一类教师可能会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他们可能热爱文学艺术,擅长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但不一定擅长教孩子,不一定擅长创编和组织排练节目。这类教师可能很想知道,创意戏剧教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在提升幼儿的艺术技能方面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绝招”?
我们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一点:即便单从表演的角度看,开展创意戏剧教育的首要着眼点也不是培养幼儿高超的表演技能,更不是让幼儿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模仿,而是培养幼儿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在创意戏剧教育过程中不是完全没有模仿,但模仿的目的,一是为了提升幼儿观察模仿学习的品质(如:根据学习目标迅速集中或转移注意,收集信息,抓事物本质特征的速度快、得出的结论准确,能抓住更多事物的细节等);二是为探究性、创造性学习找到更多的“巨人肩膀”,并学会为解决真实问题而灵活借用这些“巨人的肩膀”。
第三类教师坦称自己“无从下手”。他们对创意戏剧教育的思路和理念非常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如何将创意戏剧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园的现行课程之中。
我们希望大家能了解这一点:其实创意戏剧教育的理念并不仅仅体现在课程的组织构架之中,更是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在这里不是编剧、导演和后勤,而是领袖和导师,始终引导、激励和支持儿童,让他们自己去努力尝试承担并做好编剧、导演和后勤的工作……这可是比包办更困难的工作啊!许多初步了解创意戏剧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的教师几乎都这样惊呼。但是这是可以办到的,只要你愿意真诚地付出。很多教师在尝试以后也都承认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类教师非常担心自己因“缺乏技能”或“缺乏艺术素养”而不能胜任创意戏剧教育。
我们希望大家能相信这一点:其实创意戏剧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因为创意戏剧教育强调的是“做中学”。另外,在开展创意戏剧教育时,我们还十分强调“团队学习(或社会学习)”。因为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创意都可以成为其他入学习的支持。甚至每个人的疑惑、困难都可以成为对其他人的挑战或激励。只要你愿意投入,必然会有所收获。
二、怎么办
“怎么办”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否则再多“怎么看”的谈论,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许多关注创意戏剧教育的教师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尝试。
1.相互启发,各美其美
创意戏剧教育具有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师幼互动方式。因此,尽管我们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统一采用以绘本故事为中心展开课程的描述方式,但作为课程,它的组织方式其实是非常灵活的。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的具体做法。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和江苏南京市普德村幼儿园采用了我们提供的全套创意戏剧教学参考资料和辅助工具材料,但由于最初教师对怎样面对全体幼儿开展活动尚没有明确的思路,因此决定先从为有兴趣的孩子开设“戏剧屋”“戏剧角”开始,待个别有兴趣的教师摸索出一些经验后,再逐步在园内展开。一般的展开方式是:将创意戏剧教育穿插到整个学期的课程内容中,在学期末形成完整的可演出的舞台剧,或将创意戏剧教育集中在几周或一个月内进行,结束时形成舞台剧。形成的舞台剧可以在节庆活动、家长开放日、学期汇报或毕业汇报时演出,也可以在园内平行班、其他年龄班演出,还可以在社区的相关活动中演出,或为特殊人群和特定单位提供慰问演出。
台北市福星小学附幼张育慈园长告诉我们,她通常会先和幼儿讨论:从一个具体的绘本故事中可能生成哪些有趣的主题。如从绘本故事《米格爷爷的鞋匠店》中可以展开的主题也许是“爱与被爱”,也许是关于职业、母亲、圣诞节、礼物,也许就是关于鞋子的。这些主题在未来都有可能根据班级幼儿共同的兴趣重新聚焦、不断变化。在这里,教师决定引导幼儿持续深挖、拓展或跟随幼儿的新议题转换主题的依据之一,就是看能否激发幼儿持续投入的热情。当然,如果幼儿园原定课程计划中已经有上述相关主题,幼儿也愿意在这个主题上持续深挖、拓展,或者从职业、母亲、圣诞节、礼物、鞋子等主题中转移出来,进入“爱与被爱”的主题,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广东深圳市英皇国际幼儿园基本上使用的是自己原创或改编的音乐舞台剧。他们的做法是:以教学活动为抓手,帮助幼儿了解戏剧表现的主要框架;以专业活动区角——小舞台为平台,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相互帮助,以游戏性的活动形式自由体验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以及在合作表演中的人际互动;以评价一定时间内(1个月或2个月)幼儿在班级中或班级间的片段展演为契机,激励幼儿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原有的水平。
江苏江阴华士实验幼儿园组织戏剧节活动已经有两年了。他们的做法是,开学后先做一个个小戏剧作品,期中时由教师选择出其中一些可以相互联系起来的小戏剧作品,将它们逐渐联结成一个较大型的戏剧表演故事。比如《拔萝卜》,里面有小姑娘、老爷爷、老奶奶、小狗、小猫、小老鼠等,课程中原有的与这些角色有关的内容就可以自然地加进来。如原不是《拔萝卜》中的小鸡、小鸭角色加入进去也很自然。此外,《小兔乖乖》歌曲本身具有强烈的戏剧矛盾冲突,而小兔又是可以去拔萝卜的,因此又把《拔萝卜》自然整合到了《小兔乖乖》之中,成为了这个舞台音乐剧的有机组成部分。
江苏江阴第二实验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开展同一作品的片段表演教学过程中,发现“层层累加”的教学设计对幼儿的自我挑战具有持续激励作用。他们先使用幼儿熟悉的动作和幼儿一起创编一套“最简单的动作组合”,然后用这一“最简单的动作组合”去配合不熟悉的音乐;待幼儿对音乐比较熟悉后,再引导幼儿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或增加人际合作、队形变化、道具或乐器配合等。
以上种种思路都可以简称为“使用加法的思路”。在我看来,这种思路普遍适用于音乐舞蹈类作品表演的教学活动。
2.立足现实,不断自我完善
许多具有一定戏剧教育基础的教师都反映,自己不缺相关的知识技能,就是缺“点子”。而许多认为自己缺乏戏剧教育基础的教师则担心:自己做不好,怎么能够教好孩子呢?其实,教师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目前暂时缺乏相关的经验(无论是“点子”还是“知识技能”),可以从模仿开始,进而学习创新,这是解决该问题的唯一策略。
我们的教学参考资料提供了l2个范例,其中不仅包含故事绘本、动画片、幼儿手工材料包、魔法手工书、教师指导用书等材料,还包含电子知识资源库、教师教学实录影像DVD、音乐CD、表演实况DVD等教学辅助材料。我们常常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能“举一反三”,我们提供这些范例的目的,并不是要大家持续地机械模仿,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发现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自己想出新“点子”和运用新技能来表现的能力。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今年6月,在深圳召开的创意戏剧教育研讨会上,台湾的陆韵葭老师在戏剧热身工作坊中引领我们进行了一项创意身体表现活动:当她快速摇动铃鼓时,我们要做自由移动动作;当她说“下面你们要……”时,我们要紧张地思考;当她敲击一次铃鼓表示思考时间结束时,我们要立刻停止移动并同时做出符合她语言指令要求的创意造型。事后仔细品味,结合曾经经历的相关活动,我作了相应的修改和设计:一是在大班教学范例《老鼠娶亲》中,原有的设计是要求教师跟随音乐用鼓锤击鼓,以此为打擂台的女婿争夺者们伴奏,但在相关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击鼓动作很难做到快速均匀,并且由于注意力分配不过来,也很难更好地关注幼儿和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如果让教师改用铃鼓,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演奏的效果,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并使用鼓声以及自己的体态来提示幼儿,岂不是好处多多?二是我一直想移植传统京剧折子戏《三岔口》(内容是两个好人互相误会,在黑夜看不见对方的情况下“武打”),但就是一直没有解决京剧的打击乐伴奏问题。受陆老师的启发,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教师自由摇铃鼓表示“武打”过程;轻击铃鼓鼓面4次表示做好“武打”准备;较用力击奏铃鼓鼓面1次,表示要做出静止造型。
江苏南京市第二幼儿园上学期参与了我们对小班创意戏剧课程中的《小河马的牙》的验证提升工作。验证团队一开始沿用的是教师包办歌舞创编的传统做法。在一番交流研讨后,验证团队对“吃糖舞”采用了“先示范——模仿邀请舞,后逐步放开即兴表演”的方法;对“长牙舞”和“刷牙舞”,采用了“教师引导幼儿集体创编再集体练习”的方法;对律动表演“牙细菌来了”,则采用“教师引导幼儿先集体创编——集体练习,后逐步放开即兴表演”的方法。这样一改,参与研讨的教师切实体验到幼儿创造性表达的空间是怎样真正被“让出来”的。组织活动的教师则提出自己有更好的音乐可以替换原创团队提供的音乐。由于这些音乐是组织活动的教师比较熟悉和喜爱的,自然感觉也会更好。
广东深圳市英皇国际幼儿园在自己的原创童话剧《梦想成真》中,将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和当下流行的“励志故事”“穿越故事”的内容及其形式重新加以组合,创编出了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这种方法在创造学中叫作“打散重组”。
团体律动游戏是创意戏剧教育中使用较多的一个概念。我们的理解是,其中既具有即兴表演的不确定因素,也具有自由逗乐的游戏因素。这里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新观念,意味着演员不再仅仅是编剧和导演创意的忠实执行者,还可以将自己合适的创意融入现有的戏剧框架中;意味着演出也不再仅仅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它可以用合理的方式相互逗乐和取悦观众。例如,小班《拔萝卜》中“分享萝卜”的律动游戏,大家可以一起随音乐及其内容边念儿歌边用手触碰自己或同伴;小班《小河马的牙》中的律动游戏,大家让牙“细菌”把手当作牙齿随音乐做出啃食“牙齿(同伴)”的动作。这种靠触碰他人身体获得逗乐效果的互动游戏方式,来自流传久远的传统“身体接触”游戏,如“挠痒痒”“打花掌”“包饺子”等。中班《丑小鸭》中猎人和小鸭斗智的场景,来自传统的“自我克制游戏”,如“一二三,木头人”等。大班《猴子学样》中老爷爷和小猴子的逗乐游戏,来自变异的传统“领袖模仿游戏”,如“请你像我这样做”;猴子传帽子的游戏来自传统的“传递游戏”,如“击鼓传花”等。
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在模仿与创造技能中,打散重组既不是彻底的模仿也不是完全的创造。其实,几乎人类全部的创新都是在部分继承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实现的。
如果您是崇尚创造性学习的人,您就不会害怕模仿会扼杀您的创造力。就会知道可以如何让孩子从学习别人入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来。
编辑:cicy
上一篇: 借助故事情境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
下一篇: 图画书阅读活动特点探析——从两个活动案例说起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这件事印象深刻… 如今,我已为人师表,投入到...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老师都是指导幼... A-vicky 阅读人气:19
- ...酸甜苦辣有深刻的感受。第一知道幼儿教师不是所有...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 1、你对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关注,其他同学有意见,... 胖圈圈 阅读人气:514
- ...》。回到家里,我一有空就会在一边拿起一本书来读... 英子 阅读人气: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