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放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作者:刘慧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7-10
[摘 要] 开放式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意识缺位、教师沟通技能不足、幼儿园自身职能局限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效果。构建以幼儿园为主导、儿童生活圈为外延、以社区资源为基础的教育社区,提高家园沟通技巧,建设家长团队是改善开放式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开放式教育;幼儿园教育;教育社区
幼儿园教育不应是关起门来的教育,而应与家庭和社区充分合作,实施开放式教育,才能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当前幼儿园在实施开放式教育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需要幼儿园从促进幼儿、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发展的角度着手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开放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幼儿园角色意识缺位,主要表现为幼儿园把幼儿园教育视作幼儿教育的全部,严重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想到的只是单方面做家长工作,并认为工作的目的仅仅是教育家长,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而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被动的地位。
其次,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能。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因为自己的服务者身份而常常处于一种弱势地位,面对家长的强势要求,倾向于放弃专业立场而迁就和屈从于家长的意愿。除此以外,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她们也往往缺乏做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令家长难以满意,容易导致家园关系渐趋冷淡,使家园互动陷入僵局。
第三,虽然幼儿园作为教育专业机构,理所当然承担着策划、组织、实施开放式教育的重任,但活动涉及的单位、人员、场地、材料,乃至交通、安全、卫生等保障工作是无法由幼儿园独自全部承担的,相反受幼儿园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园常常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迫切需要家庭与社区的大力支持。
二、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宏观上构建教育社区
第一,应以幼儿园为主导。所谓教育社区,是由教育需要引发的区域性社会组织关系,它以教育作为共同目标,以儿童发展为价值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与社区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1]学校不可能垄断教育,因而必须把学校的作用同家庭、孩子周围的人们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协调起来。在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家庭、社区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说,整个瑞吉欧教育体系就是一个由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组成的“教育社会”。在其中,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把对儿童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日常工作,以孩子为中心,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协调工作,儿童教育成了人们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曾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可见,在家园之间,幼儿园无疑是儿童教育的主导者、家长教育的辅导者。所谓“领导”实质上指的是幼儿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因为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因此幼儿园比家庭更能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也就更应具有实施家园合作的主动性。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儿童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与实施者。社区内的单位、部门、团体、个体虽然拥有儿童教育资源,也愿意为儿童教育提供服务,但其非专业性质决定了他们在儿童教育中的从属地位。幼儿园应从儿童发展出发,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主动的思考,形成活动方案,然后主动寻求相关部门的配合,以让社区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第二,应以儿童生活圈为外延。教育社区的价值在于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因此一切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都应被考虑进来,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区不只是一个区域范畴,也是一种社会关系。[2]与儿童相关的一切环境与要素如同空气一样,就在儿童的周围,并随时发生着影响。因此,儿童的生活所在,就应该是教育所在。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关注的正是儿童每时每刻所处的环境和每时每刻的成长。
儿童的生活首先是家庭生活。从降生那天开始,孩子就与父母生活在他们的家庭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也是组成教育社会的细胞。幼儿园则是儿童生活圈内的另一个点位,儿童在这里接受专门化的教育,是他们生命之初的重要时期。不过,幼儿的生活圈不应由一个或几个点构成,而应该是一个面。1990年日本的《幼稚园教育要领》就指出:“幼儿的生活应以家庭为主扩大到社区社会。”这也就是说,教育的视线应超越幼儿园和家庭,随着儿童的脚步延伸到社区。社区是儿童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环境。因此,教师的目光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内、校园里的常规教学工作。从儿童发展出发的教育,决定了教师视线的覆盖面应该是儿童的整个生活圈。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并与“学校即社会”两种观点作了形象的比较:“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3]
第三,应以社区资源为基础。目前,幼儿园的社区活动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与应时性,缺乏系统思考和谋划,对社区资源的利用也是零碎的、无计划性的。[4]因此,幼儿园应首先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梳理。从众多的行业、环境、人力资源中进行筛选,同时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操作的可行性出发,整理出可供利用的备选资源。然后,从形成幼儿园个性特色,构建品牌优势的角度,论证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可行性,确定相对集中和稳定的社区单位、部门,建立活动定点场所或活动基地。最后组织人员,从教育专业工作的角度,策划教育活动,并逐渐形成园本课程。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应进一步建立社区教员人才资源库,即根据幼儿园社区教育师资的需要,从相关行业中物色合适的人员,将其聘为幼儿园社区辅导教师。其中家长群体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其行业分布面广,这需要幼儿园做好家长情况调查表的汇总、筛选,并与家长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实践中,家长总是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的。人才库教员可以定期组织座谈,讨论活动安排,成为社区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此外,幼儿园教科研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社区教育工作小组,对如何开展社区活动,要有中长期计划和专题活动的策划方案,并负责社区定期走访,长期联络。
(二)从微观上加强家园共育
第一,应努力提升教师的家园沟通技巧和能力。教师家园沟通技能不足,主要表现为认识的简单化和方法的单一化。一方面,专业技能的学习是需要的,因为心理学、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等理论营养可以帮助教师转变认识和观念;另一方面,通过个案的分析与反思,在实践中边学边做,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行为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从中体会成就感。不过,技巧不能代替一切,家园沟通最重要的还是情感融通。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思考问题的角度上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这使他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可能出现分歧,找到解决问题的共同点由此成为达成真正有效的沟通的关键。这个共同点就是“共情”,即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5]通俗地说,就是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如果幼儿教师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问题,感受和体验家长的情感,跟家长交流,双方就能找到相交的共鸣点,譬如对孩子某个优点的喜悦、某个行为的焦虑等。教师乐家长所乐,忧家长所忧,就不会有沟通的障碍。
第二,应加强家长团队的多层次建设。家长群体是一个松散型的自然群体,其文化层次、经济收入、职业背景、生活习惯、年龄结构、性格素养等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也很乐意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时间和精力,而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很少过问。还有不少家庭把孩子的照顾全部托付给了爷爷奶奶,这使得每天幼儿园门口出现的是一个老年接送团。老人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生活情况,年轻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发展情况。面对这样一个难以归类的家长群体,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沟通自然会遇到许多困难。
面对这种状况,每所幼儿园都应设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构成一般是家长代表,即家长群体的优秀代表。他们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参与学校相关活动的决策建议。家委会由此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中坚力量,不过家委会还是很难照顾到家长群体的多层次性。为此,幼儿园可以建立针对不同层面的家长团队,分层次开展家长活动,从而使家长工作更加有效。譬如,可以建立“爷爷奶奶社团”“爸爸社团”“妈妈会所”“幼儿成长助教团”等。多层次的团队能够在不同层面的家长群中发挥作用与影响力,有利于形成家园合作的共同力量,从而为幼儿园开放式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77.
[2]吴素慧.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新方式:母亲会所[J].学前教育研究,2011,(7).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乡村教师,1930,(9).
[4]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O,(6).
[5]李晖,胡建海.现代幼儿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O,(8).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A-vicky 阅读人气:19
- ...这件事印象深刻… 如今,我已为人师表,投入到...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大爱和大智慧,带给我的震撼和影响,是我读过有关...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托班第一个学期,家长开放日上什么课好呢? 明明 阅读人气: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