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要注重实效
作者:高敬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上传时间:2012-08-06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机构在教育上的相互连接与过渡,其实质指的是幼儿连续的、不断发展的身体、心理、社会性发展上的衔接。[1]从2007年起,上海市教委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幼小衔接的文件,使幼小衔接工作逐渐成为实践者关注的焦点。笔者曾担任2010年“上海学前教育年会”幼小衔接专场的主持人,从年会来稿和平时的工作中,了解到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下谈谈笔者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幼小衔接是差异间的衔接
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明确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
从课程性质看,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注重启蒙性和生活性;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课程的逻辑性较强,按照学科内在的知识线索排列。
从培养目标看,幼儿园更注重幼儿的健康发展及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则更侧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具有语言、运算、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2]
从作息时间看,幼儿园首先必须满足幼儿生理发展所需要的活动,如两小时午睡、两小时户外活动,同时兼顾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适当平衡;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更加成熟,因此小学以学习为主。
从师资配备看,幼儿园每个班级配有两名带班教师,一名保育员,人员基本固定;在小学,每班配一名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其他师资则根据年级课程安排配备,学生可能要面临与十多位教师接触。
从学习环境看,幼儿园总体环境的创设与安排极富童趣,有许多供幼儿自由操作的玩具材料;小学的教室环境与设施则更具成人化的特点。
正因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各有不同的特点,客观上形成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使幼儿初入小学后在身体、心理及社会性等方面出现诸多的不适应。因此,为了有效减缓“坡度”,必须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的现状
从目前本市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上海市教委2007年起规定,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设置“学习准备期”,提供学生角色转换的“缓冲期”。从区域层面看,2008年4月杨浦区启动了《区校联动、幼小结对——区域整体推进幼小衔接》市级课题,有效减缓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坡度”。从幼儿园的角度来看,不仅涌现了许多幼小衔接的有效做法,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也趋向于更加科学。
1.幼儿园对幼小衔接的观念认识更科学
幼儿园克服了以往重视知识准备、忽视幼儿习惯与能力培养的片面衔接观,对幼儿入学准备的看法较科学全面,认识到幼小衔接的内容不只是知识上的适应和准备,还包括习惯、心理和能力上的适应与准备。同时,很多幼儿园也能认识到幼小衔接并非课桌的摆放形式、课时的延长、游戏的减少等表面化、形式上的衔接。许多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更注重幼儿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的研究多涉及幼儿自信心、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任务意识和自主性的培养等方面。
2.幼儿园对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更积极全面
幼儿园层面积极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幼儿园作息安排与课程设置的研究,促进幼儿小学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发展的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针对幼儿在小学中出现的适应性障碍而进行的干预研究,幼小衔接家教指导的研究,幼小衔接中小学资源的利用研究等。
3.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能渗透于课程实施中
幼小衔接工作能与幼儿园整体课程计划与实施相联系,与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自然整合,活动多置于“我要上小学”的主题背景下有序开展,如模拟小学的一天,参观小学,请小学生来园谈学习生活等。
在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幼小衔接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还比较零星,系统性的实践研究不够丰富。幼儿园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地结合幼儿园的特点进行园本化的实施,自然渗透幼儿园的特色,导致衔接工作多从一个角度开展,全方位规划幼小衔接工作、关注幼儿各方面入学准备与适应的实践研究较少。
第二,关注幼儿园向小学的单向衔接,双向衔接的实践研究不够突出。幼儿园围绕上小学的主题,开展了丰富的幼小衔接活动,但这样的工作以幼儿园向小学主动靠拢的单向衔接为主,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实质性、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较少,对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实践研究不多。
第三,重视专门性的幼小衔接,对经常性的、一般性的幼小衔接强调不够。目前,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考虑幼小衔接:一是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又称为一般衔接;二是直接培养幼儿入小学所需要的心理、能力,又称为特殊准备(或专门准备)。[3]而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大多由大班教研组执行与落实,行动中的研究也多以专门性的衔接内容为主。
幼小衔接要注重实效
幼小衔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提高幼小衔接的效果,在现有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尤其要注重实效。
1.幼小衔接要注重实证研究
幼小衔接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幼儿园在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之外,还要关注幼儿全方位的入学准备研究。除继续关注幼儿学习兴趣、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外,可适当开展必要的知识衔接研究,思考幼儿发展所需的后续学习经验。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学前教育工作者比小学教师更强调学业技能对于入学准备的重要性。[4]实践中虽然有的幼儿园教师实施了拼音、识字等知识准备的课程内容,但很容易出现“小学化”的倾向,这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为此,幼儿园要研究与小学的课程衔接问题,关注托幼机构与小学课程之间如何实现自然、连续的过渡,开展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幼小衔接要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知与特点,包括重视幼小衔接中最大利益相关者——幼儿的情感态度与认知、期望,这方面国内缺乏大量实证研究数据的支持。[5]关注与研究包括教师对于幼小衔接活动的态度与观点,家长对于幼儿入学准备的态度与观点等,因为从生态学视角来看,幼小衔接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2.教师培训要注重双向衔接
在师范教育中,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鲜有交叉,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入职前均未系统学习相邻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课程;工作后,幼儿园和小学在体制上相互独立,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缺少了解对方教育的现状。为此,为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开展有效的衔接教育,幼儿园可主动开展幼小衔接教师培训工作,让教师了解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相关内容,掌握小学生活、教育的行为习惯,规范要求、教育方法及课程内容,如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等。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还可把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监督和管理统一起来,给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搭建业务交流的制度化平台。如组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小幼衔接的双向协同衔接的策略研究,进一步统筹规划、双向联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幼小衔接的教研交流,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幼小衔接上的认知、态度、实施策略的脱节,消除教师在幼小衔接上的“鸿沟”。通过幼儿园与小学幼小衔接协调互动机制的建立,达到双方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共识,从而在合作中更有效地将“幼小衔接”“小幼衔接”融为一体。
3.幼小衔接重在常态化
幼小衔接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除了在幼儿入小学前半年和入小学后最初半年集中开展外,在幼儿入园的伊始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幼小衔接工作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幼儿园要加强幼小衔接的意识,做足幼小衔接的专门准备,把幼儿全面的入小学准备内容纳入幼儿园大班年龄段的课程实施计划中。同时,幼儿园也要着眼于一般衔接,注重从小班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准备,将幼小衔接工作转化成幼儿园常态化的工作,并反映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
参考文献:
[1]秦振飙、侯莉敏.幼小衔接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对广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较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5):17—19.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4.
[3]朱慕菊.学前班教师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
[4]Dockett,S.Perry,B.Trransitions to school[M].UNSW press,2007:119.
[5]崔淑婧等.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U].学前教育研究,2011(4):55.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大班汉语拼音儿歌
下一篇: 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主题“服装”要衬托到每个区域要怎么去衬托进去?? 陈胖子 阅读人气:9
- 秋季幼儿应该如何预防?秋季保健要注意什么。 EleVen 阅读人气:11
- 求助!中班比较好上的语言课!因为要开公开课!求推荐 嶸嶸XI 阅读人气:20
- 半日活动要上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怎样组织?我是新... 夏是我光 阅读人气:8
- 我们要做个教玩具以“文明城市”为主题,请问大家有什么... 花花 阅读人气: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