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探秘——由幼儿疑问引出的探索活动
作者:徐敏洁 来源:徐汇区果果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8-07
学习性区域活动因其宽松、自由、个别化的学习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也能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的指导活动。如何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区域活动,如何根据幼儿间的差异作出适宜的指导和调整,如何不断深化和推进区域活动?这些问题曾让我非常困扰,最近,我班开展的学习性区域活动“磁铁探秘”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些感悟,即区域活动不妨从幼儿的疑问入手。
磁铁很好玩
近来我发现,游戏活动后总会有不少孩子争着帮我收教具,起初我还为他们的热心感到喜滋滋,可几次以后我就感到有点异样,为什么每次收完教具孩子总爱在黑板前逗留一会儿?一天,我静静地观察孩子们,原来他们乘这间隙乐此不疲地将黑板上的磁铁拿开再吸到黑板上,多次重复地玩,并不时地交流,“它吸在黑板上了”“我家也有这东西的,这是吸铁石”……菁菁将手上的磁铁靠近一块已吸附在黑板上的磁铁,其他幼儿看到后也照着做,“吸铁石能吸住吸铁石”“这两块吸铁石怎么吸不住”“换个方向就能吸住了”……孩子们的摆弄、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
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探索兴趣,因此他们会被磁铁的一些现象所吸引,而不停摆弄磁铁,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讨论,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时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幼儿探索的萌芽可能就会被忽视或掩埋,因而,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给予他们深入探索的动力。
从幼儿自发的探索中,我发现幼儿对磁铁的认识有很大差异,班中大部分幼儿的认识水平究竟处于什么阶段?哪些是他们的已有经验,哪些是他们还不了解的?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进一步观察幼儿。
关于磁铁,我想知道
为此,我在教室里创设了“磁铁探秘”区域,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对磁铁的已有认识,我还特意设计了一个交流互动版面“关于磁铁,我想知道……”不到一天的时间,版面上便出现了孩子们用图夹文方式记录的关于磁铁的疑问,“磁铁长什么样”“磁铁能吸起木头吗”“磁铁的朋友有哪些”“磁铁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事情”等。
就幼儿的兴趣点,教师提供支持的方法可有很多种,经过思考,我采用了更适合大班幼儿的自主记录,充分运用生生互动的交流互动版面,而且这块显眼的大版面能给全班幼儿两个暗示:第一,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值得记录下来;第二,你的提问很有意思,大家非常重视你的想法。
交流互动版面“关于磁铁,我想知道……”
此外,通过交流互动版面,我还能了解班中还有哪些幼儿没有完全认识磁铁,认为它和吸铁石是两种东西;全班幼儿对认识磁铁的属性的兴趣,以及磁铁和人们生活的关系等。
在区域活动中获得经验
在分析、归纳“关于磁铁,我想知道……”的互动版面后,我又在“磁铁探秘”的区域中创设了两个游戏:
游戏一:各种各样的磁铁。我准备了方形、球状、U型、T型、棒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希望孩子们通过实际把玩和操作感悟出:“磁铁有这么多形状”“原来黑板上的吸铁石就是磁铁”……
游戏二:哪些东西和磁铁做朋友?我准备了标有“能”和“不能”的分类盒(能吸铁和不能吸铁),一张大记录表,记号笔和一些磁铁;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木质材料——木珠、木块,塑料材料——塑料汽车、纽扣,金属材料——铁片、铁棒、铝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元、5角、1角、5分硬币),玻璃——弹珠,复合材料——襄有铁丝的塑料片、带有木材贴面的磁铁等。希望孩子们通过游戏大胆猜想,并在操作、记录中互相检测彼此预测的正确性。
幼儿的思维源于动作,幼儿的科学探索也是通过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最初引导幼儿关注磁铁在生活中的不同形态和其能吸引的物品的外部特征时,我在两个游戏中投放了很多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在反复动手操作中自己观察和探索,在直接感知操作、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和扩大感性经验,帮助幼儿掌握磁铁的基本属性,并启发他们主动将想法系统化。
从争议中进一步寻找答案
一周后的一天,我看到宁宁和阿宇正在用磁铁反复吸一块铁片和一块铝片,他们边操作边纳闷地说:“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块吸得起来,一块吸不起来?它们长得差不多啊!”这时,诺诺加入了讨论:“你们和我上午的发现差不多,我还发现磁铁能把1元硬币和5角硬币吸起来,但是5分硬币就吸不起来。真奇怪!”听到他们的讨论,烨烨也加入进来:“磁铁能吸铁的东西,不能吸起来的东西肯定就不是铁的。”涵涵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铁会生锈,而他从没见过生锈的1元硬币,之后几个孩子便争执不下。在分享交流时,我请孩子们把他们刚才的争论告诉大家,可谁都不能解释,显然孩子们没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于是,我请大家回家查资料,针对争议点,在“哪些东西和磁铁做朋友”的游戏中投放了带有铁丝的木夹、不锈钢夹子、黄色的铜丝、黑色的小铁锅。
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幼儿对磁铁的属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与同伴争议、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也会意识到自己先前错误的陈述。例如,烨烨的观点——磁铁只能吸铁制品,不能被吸起来的就不是铁制品。但遭到了同伴的反驳——铁会生锈,从没见过生锈的1元硬币。可见,幼儿已经意识到他们最初的陈述与当前的知识经验存在不一致,这时仅靠幼儿的争辩是无法解决疑问的,作为区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及时帮助幼儿建构新的、更准确的表述。教师可及时调整区域材料的投放(加入带有铁丝的木夹、不锈钢夹子、黄色的铜丝、黑色的小铁锅),鼓励幼儿查资料等,让幼儿获得科学的答案,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意外发现中推进探索
一天,苗苗拿着磁棒不停地划圈转动,桌面上两个离磁棒不远的球型磁铁也不停地转动起来。随后,还有孩子发现将两块磁铁的头使劲碰在一起吸不住,但只要将其中一块磁铁调下头,两者就会紧紧地吸在一起。孩子们把它们称为“磁铁魔术”,在分享交流时我向大家介绍了这两个“魔术”,当时就有孩子问:“磁铁是怎么变魔术的?”两位小魔术师也被问住了,连忙说回家查资料,明天再揭秘。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查到的资料,他们了解到这是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属性。当天还有幼儿运用这个原理玩出了新“魔术”:悬空的磁铁(让一块环形磁铁悬浮在T型磁铁上)、自动走路的磁铁(用一块大磁铁隔着桌子控制桌面上的磁铁移动)。
教师作为区域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不断鼓励、支持幼儿的新发现,这样才能延续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就像两个磁铁“魔术”的出现虽是偶发事件,但是由于教师也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从而能激励幼儿不断探索、寻求答案。
事后两位“魔术师”及班中大多数幼儿都主动地查阅了各种资料,虽然幼儿对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属性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从后面幼儿创新的“魔术”中我们可以发现,理解能力强的幼儿已能活学活用,其他幼儿一定能在他们的影响下对磁铁的探索有新的思路和视角。
“磁铁探秘”活动进行了近一个月,借助观察记录,我对全班三十多位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我认为科学探索区域的开启和创设,其实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从最初幼儿的疑问,到教师根据幼儿的疑问、新发现、新争议、新问题逐步推进每阶段的探索内容,皆是秉持面向全体幼儿的设计思考;活动中教师及时的点拨和赞许,能鼓励幼儿更仔细地观察,使探索活动不断延续和深入。
以上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幼儿,敏锐地接受来自幼儿的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使固定、静态的活动计划转化为动态、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围绕幼儿的兴趣生成一系列偶发性的探索活动。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美工区属于什么性质区域(探索性,表现性还是欣赏性) 美妙 阅读人气:7
- “护蛋体验”——增进幼儿社会情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第一次代中班!第一天怎么组织活动!组织什么活动? 面具爱人 阅读人气: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