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吴华英 常巧玲 来源: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9-25
提起蓝天幼儿园,很多人自然联想到艺术教育。自1982年“蓝天幼儿艺术团”成立以来,由于艺术班幼儿的“专业”演出,外界对“蓝天”褒贬不一,甚至以为“蓝天”的艺术教育班班如此。冷静分析,不难发现,我园的艺术教育内涵挖掘不够,特别是在如何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既面向全体注意普及性,又关注个别注重全面发展上,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为此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常态环境熏陶,构建多元课程内容,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实施培养“全人”的音乐教育。
情感为先 明确“全人”目标定位
音乐教育不只是音乐范畴之内的事情,通过音乐的熏陶和学习,不仅要拓展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力,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与周围人合作、协调的习惯等,音乐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注意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一种积极的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实践中,我们注重以音乐为单元,将情感融入其中,使每个单元都传递一个做人的道理。如音乐单元《妈妈的礼物》,教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孩子们体会到一个个具体的“母爱”:它是早晨热乎乎的鹌鹑蛋,是孩子生病时着急的眼泪,是冬天温暖的怀抱等。又如《毛毛虫变蝴蝶》,不仅让幼儿了解、体验悲伤和快乐的情绪,还让幼儿理解“人人都需要关爱”、“每个人小的时候可能都是毛毛虫,但是我们长大后就会变成美丽的蝴蝶”的人生启示。
环境为辅注重常态文化熏陶
艺术教育首先是让孩子们的生活中洋溢着艺术的气息。我们本着“多元化的文化艺术熏陶”,精心构建幼儿园艺术化的环境,使音乐教育常态化。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地感知了音乐的基本性质,增强了对音乐的敏感性,丰富了感性经验,提升了音乐审美能力。
1.创设艺术化的物质环境
结合我园实际,我们选择粉红、草绿、浅紫等颜色作为各楼层的主色调,给予幼儿适当的色彩刺激,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使幼儿保持一定的兴奋度,激发起表现与创造的热情。围绕艺术教育目标,综合考虑幼儿园整体环境,关注每一处细节,从走廊、楼梯、公共区域、艺术教室等入手,展现不同的音乐要素,处处充满艺术气息,让幼儿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各班创设表演区,针对教师和幼儿的优势,开展唱歌、舞蹈、打击乐等不同的活动,凸显班级特色,和幼儿共同搜集、制作道具和服装等材料,满足幼儿的表演需要,为幼儿搭建展示的舞台。
2.优化生活环节音乐
单凭每周一定时间的音乐活动,并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还应有赖于整个幼儿园的音乐生活和音乐氛围。我们有计划地在每天晨间入园、晚间离园时播放音乐,并且一年四季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使家长和孩子感受到幼儿园健康的音乐气氛。同时,每个班级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将音乐穿插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午睡前,播放一些安静、舒缓、轻柔的乐曲;体育活动时,选择进行曲,感受乐曲的雄壮有力;听故事、念诗歌时,播放抒情、优美的乐曲;收放玩具、喝水、洗手等环节,都有特定的乐曲。幼儿每天沐浴在音乐的氛围中,内心从容而安静。在全园和各班播放的音乐作品,通常都是世界经典名曲,而不仅仅是儿歌。由于经常接受优秀作品熏陶,孩子们逐渐学会更优雅地生活,更细腻、更富于激情地去品味和感受音乐作品,使每一个琐碎而又平常、普通的日子都充满着艺术的气息。
整合为主构建多元课程内容
我园以整合为理念,积极寻找多种途径,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将音乐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效整合,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相互融合,将音乐教育自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丰富的体验中实现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1.体系性的学习
我园于2005年引入台湾美育奥福课程,以大量的名曲欣赏为支撑,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同时,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三年下来,幼儿可以非常系统地完成音乐方面的学习。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班级保留了传统的律动、舞蹈教学,内容以幼儿本年龄段的动作发展特点为基础,选择了大量的新音乐,涉及民族的、西洋的乐曲,舞蹈形式也加入踢踏舞、集体舞、按摩操等形式。
2.主题式的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学习一些歌曲、欣赏一些音乐时,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幼儿表达缺少表现力。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捕捉教育契机,不断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并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容,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如在《草原上的舞会》之前,教师鼓励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非洲动物、舞蹈、饮食等图片及录像资料,同时开展美工活动,制作草原野人的服饰,孩子们在兴奋的制作过程中体验着遥远的原始部落音乐带给他们的神秘与快乐。在学习《妈妈的礼物》时,班级开展“妈妈我爱您”的主题活动,教师利用社会活动鼓励幼儿“采访妈妈”、认识“我的家庭”,帮助幼儿懂得在家庭中关爱自己的奶奶、外婆、妈妈等成年女性,学习制作礼物、送礼物的方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学习,帮助幼儿了解做家务的不易,并掌握对关心自己的成人表达爱的方法。一些主题与音乐教育内容衔接,更能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丰富的生活与情感,才能使幼儿更真切、更敏锐、更用心地享受到爱与被爱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力量。
3.生活化的学习
我园注重优化操节活动,每天幼儿要完成晨操和间操,将音乐与操节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晨操以游戏性为主,融合诸多资源(律动、合作游戏、手语歌曲等);间操讲究动作的规范和标准(这不等同于训练,但在过程中老师有清晰的要求),使幼儿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一套“蓝天”操节模式,如小班《生活模仿操》、《手铃操》,中班的《啦啦彩球操》,大班的《武术操》、《哑铃操》,以此为主体,在届际间循环,并加入不同音乐元素,如流行音乐、队列练习和大型集体舞等。同时,音乐和动作的选择,强调多元和适宜,如小班要贴近生活,且节奏缓慢;大班尝试将民间游戏、传统体育与音乐艺术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园创编出带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春晓》、西方经典踢踏舞节拍的《大河之舞》、融入活泼可爱卡通元素的《喜洋洋》、时尚流行个性的《牛仔很忙》、感动奥运志愿者的《我是明星》、结合中华武术传统的《小哪吒》等深受幼儿喜爱的集体操。
4.社会化的学习
幼儿的音乐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通过表演区、园内小舞台、各种节日大型庆祝活动等,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和创造。如小班的趣味运动会,将生活中的物品引入到活动项目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中班的篝火晚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活动的主角,展现蓝天幼儿园小朋友的风采;大班的丛林式游戏,打破班级界限,创设大活动区,让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成为孩子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蓝天幼儿自信、自立、自强、大胆、大方、大气的独特气质。同时,我们全面分析幼儿园的优势,拓展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蓝天式音乐课程。我们汲取艺术团的专业经验,一方面经常组织幼儿观看艺术团的演出活动,另一方面开展音乐、舞蹈的普及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受到相对专业的音乐能力的培养。
以幼儿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
1.抓住活动的关键经验——目标指向
综合、整合课程的运用,似乎将各自学科的特点逐渐淡化,但是无论哪种学科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关键经验,音乐活动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前,就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在目标的设定以及环节的确定方面紧紧围绕幼儿将要获取的关键经验,才能保证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有效性。在确定关键经验后,运用多种手段来充分体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获得经验。如《与妈妈共舞》(德沃夏克的《浪漫曲》),在确定了感受“短短长”乐句的目标后,教师就采用了肢体动作、呼吸感应、彩带拉动以及游戏表演等各种方式,来感受“短短长”乐句这一目标。
2.在情境贯穿中学习——迁移情感和经验
在教学情境中,幼儿被赋予了一定的角色身份,亲身去体验角色本身的情感,情不自禁地跟随教师和作品去体验、理解、表达和创造,可以大量迁移自身生活经验。情境创设的原则,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二要与作品的音乐性质及既定的目标相吻合。
迁移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润滑剂,始终流淌于活动之中。活动初期,我们会用故事导入的方式,为幼儿理解作品提供情感基调。如在进行“妈妈我爱您”活动时,强调“爱要和他人分享”、“随便向别人要钱是不对的”、“无形的礼物胜过有形的礼物”等观点,让这些幼儿经常混淆的具体概念明朗化;目标的达成也是通过亲吻、捶背等向妈妈表达爱的方式来达成,使抽象的爱变得具体生动。幼儿反复地去想、尝试着去做妈妈喜欢的事情时,其感受到的不仅是音乐本身的美感,还有对妈妈的涓涓情感。
迁移经验。情境创设在幼儿经验与学习之间架起了桥梁,帮助幼儿用所能理解的生活经验,建立起自身与作品之间的联系。艺术作品是抽象的、概括的,尤其是一些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联系,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共鸣。因此我们在欣赏活动中,将幼儿难以理解的作品曲式、风格,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如在欣赏意大利歌曲《缆车》时,将整个歌曲设计成幼儿登山的活动,通过闻一闻花、喝一口水、休息一下、擦一擦汗等场景来感受乐句,并配合图示和各种身体的动作,帮助幼儿很快地理解了曲式,并发展成为一个喜闻乐见的游戏。
3.多角度打通创造通道——思维拓展
使用多元示范。教师的示范要有所选择,围绕一点多方面地提供,而且要给幼儿留有余地,以此来带动幼儿的创造和想像,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想、去做、去尝试。因此,示范不能仅是随机进行。如在《小蚂蚁》活动中,在让幼儿肢体感受运木材之前,教师就提供了前拉、后拉、前推、侧推等多种动作造型,所以幼儿在实际的表现过程中,就创造了扛、顶、背等多种运木材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体验的深度,开阔了思路。
开发多种玩法。结合音乐特点,我们设计了开发肢体、乐器、生活用品、道具等不同物品的多种玩法,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如同样的一个软垫,可以拍、敲、捶、抓、弹、碰地,可以竖着、平放、放在膝盖上,可以做各种组合……其乐无穷!从演奏方式、放置位置、组合方式等多个角度,引导幼儿探索,帮助幼儿建立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组合不同方式。同样的音乐作品的目标,我们会设计由易到难的多种层次,单人、双人、小组、集体,徒手、道具、身体组合等,累加不同的方式进行游戏。
4.用幼儿的经验教幼儿——共享学习
分享是经验的拓展,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其效果是单向老师学习无法比拟的。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示范比较多,而给予幼儿的空间不够,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集体和小组的分享形式,尽可能地给每个幼儿提供自由展示的机会,给予每个幼儿受表扬的机会,并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激励。如在《精灵进行曲》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做打击乐为乐曲伴奏,提出了“身体的哪里能够响起来”的问题,结果,幼儿发明了拍手、拍腿、拍膝等多种方法,其中仅拍手就有手背互拍、手心拍手背、手心拍拳头、两手掌错开拍、上下拍等多种音效,加上多种形式的跺脚、响舌、亲嘴等,几十种音效都来自于幼儿的创造和相互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与评价,使幼儿从内心感觉自己很棒,自己有着和别人不同的优点,身边的每一个同伴也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形成悦纳自己、欣赏他人的态度和习惯。
5.把原有表现适度“点化”——提升品质
在幼儿的每一项活动后,教师都有必要将自己收集到的幼儿零散的信息进行整理,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教师的总结与提升要围绕当前的活动目标和关键经验进行,将幼儿的表现条理化、有效化。如在《毛毛虫和蝴蝶》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分析、提升幼儿的动作经验,来体现“粘”、“长”的音乐特性,体现了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是点化要修正幼儿的基本想法,使之符合音乐的要求;二是点化要细,分析到身体动作的每个特征,提升动作品质;三是点化要有一定纬度,拓展思维,如可以用脚、手、臂等,可以是高的、低的(空间),可以在身上的各个部位爬,也可以在地上爬……点化要点出肢体的运用、力量的来源和动作的质感,帮助幼儿从最初的自发状态到审美状态。
组织音乐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把握活动的起点与终点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活动的基础,活动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教师和幼儿的交往状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地位是否平等,教师是否真正地尊重幼儿。真正好的活动,教师和幼儿的情感影响是相互的。幼儿因为喜欢教师的活动,不断带给教师感动,教师也会不断试探幼儿是否还有更强的表现能力;幼儿感慨于活动中自己获得的巨大成功,乐于展现自己的才华,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引发更高层次的活动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因此,教育的最佳境界是双向的,教师和幼儿共同获得进步与成长。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活动的基础环境
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是音乐教育活动实施有效性的首要任务。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掌握足够的音乐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概念,并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概念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象化的东西;必须具备演唱、演奏、舞蹈、指挥、配器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再现和创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具有良好的音乐感觉。优化活动环境之一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自身的学习及与幼儿园有针对性的培训相结合,有计划、有层次地逐步提高。可考虑借助专业教师的力量,通过解读名曲名句,直接获得相关经验;也可通过教师群体内部互为师生的课堂模拟,让教师分别站在教师和幼儿两方面的角色体味学习上的困难,并加以解读与探索。
编辑:cicy
上一篇: 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下一篇: “精确”语言在集体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富性和多元化,所以种植园地为许多幼儿园开展各类...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蛋体验”——增进幼儿社会情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美工区属于什么性质区域(探索性,表现性还是欣赏性) 美妙 阅读人气:7
- ...出来。你该怎么办? 5、如果幼儿不愿意参加你的体... 胖圈圈 阅读人气: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