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课程建构
作者:宗颖 来源: 上传时间:2012-10-10
特色建设是打造园所品牌的生命力所在,是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当前新形势下优化幼儿园管理,丰富办园内涵的重要举措。秉持着“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围绕“突出优势,形成特色,创出品牌”这一主旨,我园进一步明确办园目标,理清办园思路,确立了“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课程建构”的教育特色研究。几年来,我们努力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找最佳契合点,根植本色,相融特色,追求“特色”与“本色”的和谐共融,着力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园所特色,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
寻根——历史土壤里深厚的根脉
特色从哪里来?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特色,是源于幼儿园的内在文化,是从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生长积累起来的。因此,我园开展“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课程建构”的教育特色研究,并不是追赶时尚,更不是心血来潮,而有其一定的渊源。
1.历史积淀
作为一所规模甚小、起步较晚的老城区幼儿园,在经历了改建与几轮创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课题研究是贯穿整个发展的强韧主线,也是特色彰显的聚焦点。自2005年,我园开展了常熟市级课题《地域文化对幼儿多元教育功能开发》的前期研究,奏响了地域文化资源利用的第一轮声潮。随之,这一课题又滚动成为苏州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长期的、深厚的课题研究背景促成了本园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园所文化的特有发展。因此,立足本园,合理分析园情,在传承历年来办园成果及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同时根据我园所处的特定的自然、社会及文化资源,我们将特色建设定位于此,旨在通过以地域资源为主线的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营造独有的育人氛围,以形成内化的、独特的、稳定的办园特征、品质和风貌。
2.文化传承
虞永平教授曾在《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理想、构想、遐想》中指出:幼儿园课程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每个幼儿园都处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及文化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世上湖山、天下常熟”,我们的家乡常熟是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是一个自仲雍开基建埠以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鱼米之乡”,它有十里虞山、万顷尚湖,更有家喻户晓的“沙家浜”,它有名刹古寺、历史文人,更有“中国古琴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这些都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如何将地域文化择优、筛选,为我所用,使之引领贯穿于办园理念、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及环境文化等诸方面?这既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需求,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基于上述背景和依据,我们共同研究确立了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办园思想与教育风格,并开展了一系列有计划的创建工作。
孕育——文化背景后丰富的内涵
围绕“特色环境——特色课程——特色园所”的建设总思路,我们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部署,采取小步递进、逐层推进的实施方法,梳理、统整资源,构建出以“五名”、“五亲”、“五恩”为主题的三大课程体系:
1.“五名”经典教育
“五名”教育,其主要含义是挖掘艺术之美——采撷国内外名画、名著、名片、名曲、名俗,传承经典之美,让“五名”丰厚幼儿园的文化底蕴。
(1)点亮环境文化。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使幼儿得到发展,首先必须创设良好的环境,就如同一颗幼苗需要营养丰富的土壤来培育。我们精心设计园内的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每一个楼梯,力争使幼儿园的每一个地方都体现地域文化的内涵。我们以江南水乡风情为主基调,重新全盘规划布局了园舍环境。从公共环境看,层层有特色,班班有主题:如小班年级的“虞山十八景”名画,中班年级的“传统佳节显文化”,大班年级的“常熟小百晓”,无不渗透着浓浓的乡土特色;“古城新貌”、“尚湖畅想”、“物杰地灵”等一一记录着家乡的风土人情。从游戏环境看,更显教师的独具匠心,如二楼的游戏区域巧妙地利用走廊迂回的空间特点,创设了“常熟风景旅游一条线”,重现了十里青山、七溪流水;中班的“民间剪纸”、“种子贴画”,大班的“春来茶馆”、“手绘灯笼”、“旗袍天地”更凸显了江南风味,蓝印花布的巧用、古朴茶牌的结合,以及古色古香的价目表,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琴幼艺坊”内一道道亮丽的创意风景得以展现——地域特色浓厚的剪纸、喜庆的中国结、漂亮的绣花鞋垫、充满江南情韵的蓝印花布……“花香时时修人性”,孩子们身临其中,与环境亲密对话,充分感受着家乡文化的魅力。
(2)打造缤纷课堂。为了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艺术资源,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我们重点组织了“五名”知识交流活动,每周一利用园务例会时间,抽出5—10分钟请老师们轮流主讲。教师们不仅对作品所蕴涵的意义进行合理地解释,正确地把握其审美价值和各种情感基调,还要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情绪风格、象征寓意等,对艺术作品作出细致的分析。交流会上陈丽萍老师的《好玩的皮影戏》、乌漫红老师的《民间节日端午节》、韦漫老师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等活动设想,实现了与经典艺术的对话,使经典艺术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由此,教师们不断地编辑教材,把教材的内涵由狭变广,由静变动,“看名景”、“读名人”、“赏名篇”等系列主题活动精彩纷呈,以不同的角度、方法、手段拓展着园本课程的资源。其中,小班美术活动《香香甜甜梅花糕》、中班科学《有趣的藕》、大班活动《十里青山》、《小鸟游常熟》、《题破山寺后禅院》等优秀案例,就是在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碰撞、一次次的研课中打造出来的原创精品活动。
(3)绽放艺术芬芳。文化的浸染需要活动的支撑,我园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资源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五名艺术活动。如策划开展了“春花烂漫读书节”、“夏日缤纷艺术节”。读书节上,“听妈妈讲常熟的故事”、“班级读书会”、“小书虫俱乐部”等活动的开展,温暖着每一个幼儿的心灵。孩子们阅读经典,与一个个精彩的历史典故邂逅,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汲取着儿童文学世界中知识的浸透、滋养。同样,“夏日缤纷艺术节”开展得就如夏日的骄阳如火如荼:“刺绣编织”、“旗袍彩绘”、“名片共赏”、“怡情山水”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中接受艺术的熏陶,感受艺术的多姿。
2.“五亲”生态教育
“五亲”教育,其主要含义是挖掘自然之美——亲近沙、沙、土、石、绿,领略自然之美,让“五亲”彰显童趣。
(1)拥抱绿色家园。地域资源,印烙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本土特色,但正是由于它的“土气”与“平凡”,更让我们多了一份“返璞归真”的践行。种植区就像是一本孩子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我们在各班教室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态小区域,组织幼儿进行种植、饲养、观察活动,幼儿通过亲自种植、对比试验,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科学经验。如用蛋壳发芽、清水发芽的比较;水浸泡过和未浸泡过的比较;向阳和背阳的比较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单调地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它必将在孩子们美丽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最为新鲜靓丽的一笔。
(2)亲近绿色环境。“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在这块自由的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游戏资源,给了我们无穷的畅快与惬意:平淡无奇的鹅卵石,在孩子们的巧手创作下,与色彩相融,绘出别样风景;清凉的溪水滑过指尖,沉浮的奥秘萦绕心头;沙土轻轻扬起,拍打铲挖。燃起了孩子建筑师的梦想。民间游戏古法新玩,推陈出新:抓根稻草编一编,你追我躲揪尾巴;挽根皮筋绷一绷,上下左右跳皮筋;青青丝竹变魔术,装上轮子推小车,系上鬃毛骑竹马,分分合合跳起竹竿舞……这些原生态的体育器具,让深受时尚文化冲击的孩子们尽情体验家乡民间文化艺术的精髓,感受其中的魅力所在。文化在欣赏中传承,在创造中发展。
(3)畅想绿色世界。从拥抱绿色家园到亲近绿色环境,我们的目光也从幼儿园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周围世界,开启了绿色畅想之旅……在这里,种植采摘皆是课程。春天,万物生长,百花飘香,我们带孩子们走进田野,采摘野菜;夏天,蝉鸣鸟叫,草木繁茂,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农科所,与热带水果来个亲密接触;秋天,红枫翘首,田野金黄,我们带孩子们去捡落叶,拾稻穗……走进沙家浜,感受芦苇飘香的美景,聆听革命历史故事;亲近方塔公园,欣赏傍水建筑;亮山工程之旅又让孩子们调动了所有感官,感受芳草茵茵、山水相映的韵味……
3.“五恩”社会教育
“五恩”教育,其主要含义是挖掘传统文化之美一一学会感恩家人、老师、朋友、社会、自然,滋养心灵之美,让“五恩”浸润童心。
追随着传统文化,我们把一种民族、民俗的情结,深深埋在孩子记忆和情感的深处,并且在成长的岁月中不断发芽,生长。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个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因此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开展“五恩”教育,不失为地域文化资源利用的明智之举。例如为了重拾对端午文化的关注,我们开展了“挂菖蒲、划龙舟、品粽子、思屈原”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如泡粽叶、包粽子、编小网兜、编中国结、装饰滑板龙舟、赛龙舟游戏等。孩子们用慧眼观察、用巧手制作、用慧心感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着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新绿——且行且思中些许的收获
“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课程建构”是一个新老故事不断交替、更新和丰富的过程。几年来,我们全体教师在相互协调、合作与认同中不断地建构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1.幼儿篇:变“孩子追赶课程”为“课程追随孩子”
在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中,我们有效地将之整合于课程教学中,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人文化和生活化。课程实施中,幼儿能与地域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在探索一发现、体验一表达的架构下进行学习,不仅知识、语言、社会交往等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这种富有弹性、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程能让每一位孩子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从“孩子追赶课程”到“课程追随孩子”的转变。
2.教师篇:变“课程实施者”为“课程设计者”
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的课程观,使教师对课程资源有了重新定位和认识。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应用,还学会了创造,从原来的无从下手逐步转化为有的放矢。针对我们幼儿园资源的特殊性,教师们不断地编辑教材,把教材的内涵由狭变广,由静变动,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此期间,我们能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形成文本,编辑了“地域特色游戏案例集”、“课题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初步构建了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体系。从网站上每月的“研讨活动”、“学习资料”、“成果汇报”等各版块的更新中,可见证我们研究的心路历程。回首我们走过的三个春秋,依稀可见一抹“新绿”已跃然枝头……
“一枝一叶总关情”,特色建设体现在点点滴滴。描绘未来愿景,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特色是一个不断继承创新、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执着坚守、一以贯之的过程,需要有广阔和深远的文化视野来审视,深入领会其所特有的内涵,并坚持不懈地深入钻研。今天我们提出培育思路,播撒的是希望的种子。我们相信:依托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建设,对幼儿整体素养的形成、开发,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未来,我园的特色建设之树也会在全体师生的辛勤浇灌下变得枝繁叶茂、绿荫冉冉!
编辑:cicy
上一篇: 教育改革中的“我”
下一篇: 创新样式,开展“小社团”艺术活动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怎么写一份中班 数学公开课呢 要以游戏为主 那个女孩 阅读人气:5
- 我们要做个教玩具以“文明城市”为主题,请问大家有什么... 花花 阅读人气:18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各路大神们,老师给出的题,已经看了一天的题目还是很... 懒癌 阅读人气:14
- 剑桥幼儿英语课程怎么样 郝婧 阅读人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