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迷失与应然转向
作者:张铭凯 向凤玲 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上传时间:2012-10-24
“校本课程开发”是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课程领域的新术语,至今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活化课程管理体制,为了创建学校特色,但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面向学生和为了学生的开发才是其应然的宗旨。”[1]学前教育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园本课程开发”。开发园本课程,目的是活化幼儿园课程管理体制,增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提升幼儿园的办学实效,最终指向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大,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升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现实命题。而就教育改革而言,课程改革是其关键环节。就此来讲,从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观照,在回溯与反思中重新审视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蕴含,并依其具体探索幼儿园课程改革对于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可操作路径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蕴藉
园本课程是伴随着校本课程的兴起而出现的,从根本上讲,园本课程具有与校本课程同样的价值初衷。“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2]而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样式,园本课程开发也是依循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路展开的。概观上讲,这一方面是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也活化了课程管理模式:微观上讲,这是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探索基于课程改革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当然,我们必须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最终旨归必将是幼儿的健康成长。就此而言,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还是课程改革,抑或是培养方略探新,其必须是以有益并促成幼儿健康发展为导向的。由是论之,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应价值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宏观层面,园本课程开发对于增强幼儿园办学活力,构筑开放有序的幼儿园办学格局具有实效性;中观层面,园本课程开发本身将丰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拓宽其探究的视域;微观层面,园本课程开发将是新时期、新阶段以课程变革的方式助力幼儿发展的有益探索,需要正视并重视其价值内蕴。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迷途
园本课程开发本将助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助推学前教育发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然而,回眸现实,我们看到许多幼儿园都忙于编制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不少地方行政部门也在大范围要求幼儿园发展园本课程,有些甚至还以有无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等级和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3]。这些认识和定位本身的缺陷和误导必然阻滞园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发展,也终将导致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迷失。
(一)忽视园本的实际,开发具有盲目性
园本课程是校本课程基于幼儿园场域的具体实践,故而园本课程开发必须尊重并且牢牢抓住幼儿园的实际。然而,回视园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并且观照当前实情,我们发现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盲目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发目标不明确,起点盲目。也就是说,幼儿园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之初,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依稀觉知这是一种改善办学格局,活化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而缺乏基于自我实际的综合考量。二是开发“要件”缺失,过程随意。园本课程的开发,固然与幼儿园、教师、幼儿、社区等相关涉因素紧密相连,这就不能不重视这些要素可能发挥的或隐或显的作用。特别是现今一些幼儿园与社区的相间而立,使得社区之于幼儿园的意义愈加敏感。然则,当前的园本课程开发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对于幼儿园实际潜存作用的因素究竟会如何影响其开发的进程。三是开发成果放逐,达成失落。基于起点不明和要素把控失位的开发,实际上很难不让开发的成果处于迷乱。因为园本课程开发作为一个系统的“事件”,必然有个循序渐变的过程,而基于上述的起点与过程,势必会让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效达成陷入困境。
(二)误解开发的旨归,功利取向明显
课程存在的终极意义与价值便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园本课程开发不能扭曲这一终极旨归。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当前的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的旨归还不甚明晰或有失偏颇。这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为了开发而开发的机械化。园本课程开发并不是一种必然作为,幼儿园应该本着有益于园本发展和幼儿发展的认识进行开发。而现今一些幼儿园的课程开发是在“不可或缺”的目标指导下进行的,也就是“你有我亦有”,而不去深入思考“我该不该有”。这种机械式的开发很难落实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效,实质上与开发的旨归是背道而驰的。二是开发为了彰显幼儿园特色的功利性。园本课程开发固然蕴藉活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格局的价值。但是,这本非其核心要旨。换句话说,园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向着幼儿园特色的彰显而进行的,幼儿园特色建设与园本课程开发并无必然的对接关系。我们承认园本课程开发对于幼儿园自身发展,包括特色建设与彰显的作用,并不是说园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幼儿园特色建构。而当下园本课程开发大有肩负幼儿园特色发展的义不容辞的使命,过度重视所谓的特色课程开发,却忽视对所选择课程的园本化改造,未免有吹毛求疵的嫌疑[4]。而这种取向本身与其说是一种错位,倒不如说是一种功利和短视,需加以警惕。
(三)失衡开发的过程,联动功能欠佳
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关及多方的整合型“事件”,这就是说,其开发必然有一个过程。就现状来看,园本课程开发还未能很好地运用过程性思维统摄开发的实践,各相关要素的联动功能未能更好的发挥。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园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很难驾驭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始终。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其课程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开发的实效。园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园长的课程自觉意识,还需要其有作为的课程开发领导能力。而现阶段我国教师课程领导和开发能力还比较欠缺,具体表现为课程开发领导的知能不足、课程意识的薄弱等问题[5]。这些问题在幼儿园教师中亦然存在,可能与其课程自觉有关,当然也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关。其次,家长、社区等关联因素的不在场或作用发挥的虚弱。幼儿教育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社会寄予幼儿园教育厚望的同时,可能忽视了幼儿园的特殊性。上上下下想对幼儿园有所作为时,却发现他们只能隔着园门摇旗呐喊。家长、社区等关键要素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实际上缺位了,这是一种遗憾。再次,集体审议的愿景遭遇现实运作的尴尬,联动效应的作用发挥不够。正如上述所论,课程开发的理想模式应该是集体审议,园本课程开发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理想在现实中被束之高阁,园本课程开发在实践运作中成了幼儿园自己的事情。这种开发过程的失衡和相关因素联动功能的欠佳无疑影响着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四)失当课程的管理,开发一蹴而就
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整合性“事件”,这是说其开发关涉到多种要素。若是从这一“事件”的展开而言,其又是过程性的。既然是个过程,那就有一个时间上的延续,必然涉及管理。可以这样说,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确保课程开发全程良性运作的必要保证。基于这样的认识,反观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我们发现两重路径上的误区:一方面是只重开发,忽视管理。在这重误区上,“过分重视开发的产品和结果、淡化甚至忽略开发过程的现象,表现为过分看重课程门类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甚至在课程名称的花样翻新上倾注精力、大做文章,而对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与实质缺乏全面的领会和把握,更缺乏整体性关注。”[6]种认识误解了课程开发是一种不断前进、又不断回转和改进的过程。实质上,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是相随相伴的。另一方面是在意了管理的阶段,而失落了全程。这种误区表现在认为只要在关键阶段,比如开发之初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就可以确保运作的正常和有效。实则,就一次完整的园本课程开发实践而言,需要前、中、后的全程管理和基于此的循环反复。就此而言,那种只注重园本课程开发某阶段管理的认识,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程运作的一时有效,但对于长效运作而言,必然是乏力和失当的。
三、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回归
由上论之,园本课程开发在目标、取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而正因如此,使得开发的实践渐趋偏离价值本意和初衷。基于此,澄清园本课程开发的理然价值和引导实践的应然转向势在必行。
首先,“园本课程开发”应立足“园际”,夯实基础中求“稳”。如果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那么,学前教育阶段可以被视为基础的基础。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前教育理所应有的担当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课程历来是教育教学领域的“敏感”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幼儿园进行课程开发,应该着眼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即立足“园际”。在园本课程开发之前要有对本园教师、学生、园情等基础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不能机械地为了开发而开发,亦不可盲目地有想法就开发。事实上,“各园的园本课程开发理论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关键一点是如何结合本园实际做出相应选择。”[7]只有在全面观照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方可能实现园本课程开发的稳步起动和有效运行,也才可能发挥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学前教育发展的作用。
其次,“园本课程开发”应关注“要件”,联动组成中求“合”。“园本课程开发”是关及幼儿园自身、教师、学生、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的整合型“事件”,因而,在开发中必须全面关注各相关“要件”。“以园为本”是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的前提,而关注各相关要素则是开发实效的保证。任何忽视了相关联因素而进行的开发,都是片面的,也非园本课程开发的题中之义。园本课程开发,理应在充分认识课程审议的平台作用发挥基础上,广泛发挥教师的决策和合作效用[8]。在各相关要素的联动与协作中寻找“合力”,以此求解园本课程开发的真正意涵,进而推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再次,“园本课程开发”应旨归“生本”,明确目标中求“效”。“为了学生”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当今教育最旗帜鲜明的追求,“园本课程开发”亦责无旁贷。尽管我们认为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牵涉到多个方面,但是,以此来搪塞和敷衍其开发的终极旨归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园本课程开发,必须也唯有坚持为了幼儿发展这一宗旨的价值取向才是无可厚非的。依此而言,“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放弃只追求眼前效果而忽视为幼儿的明天做准备的短视行为,必须关注社会,放眼未来,必须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待自己的建构和发展。”[9]检验园本课程开发实效的标杆就是看其是不是使得幼儿在此过程中得以健康、快乐、充实的成长,而不是课程本身的华而不实,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标准也正在于此。
最后,“园本课程开发”应放眼“全程”,健康持续中求“质”。“园本课程开发”是受一系列相关因素影响的、动态的过程性行为,具体包括开发前的考察、开发中的监控和开发后的评估等环节。就此而论,进行园本课程开发,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和全程视野,在动态发展中把握其运作态势,及时调控,确保质量。如此来看,应当用全面的、运动的辩证眼光和思维重新审思“园本课程开发”。从开发的“全程”把脉“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路。在推动其健康持续的发展中提升效果和质量是其拥有持久生命的必由之路,也是其何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应有选择。事实上,“有价值的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会具有相当长的生命力,可以帮助幼儿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念、课程结构,给幼儿园的持续发展带来生机。”[10]
总而言之,“园本课程开发”关乎幼儿的发展也关乎学前教育的发展。从价值上讲,园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活化、课程模式的丰富,最终有益于彰显学前教育的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从旨归上讲,园本课程开发最终应该落实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立足“园际”、关注“要件”、旨归“生本”和放眼“全程”中求“稳”、求“合”、求“效”和求“质”,这既是正确理解“园本课程开发”蕴涵的思路,也是“园本课程开发”何以助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进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应然之思与实然径向。
【参考文献】
[1]张铭凯.十来年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阶段、要点与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71-74.
[2]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27-29.
[3]朱家雄.幼儿园园本课程再议[J].教育导刊,2006,(5下):4-6.
[4]李云淑.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80-82.
[5]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0.
[6]左瑞勇.园本课程开发:流行背后的追问与反思[J].学前教育究,2007,(12):17—19.
[7]覃兵.园本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6):40-42.
[8]孟瑾.促进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8):69-71.
[9]岳亚平.园本课程开发的未来走向[J].早期教育,2005,(8):24-25.
[10]夏子.对园本课程的理论认识[J].教育导刊,2003,(7下):9-11.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心目中的男神和女神。这里的男神和女神,都不是会... 哈尼 阅读人气:327
- 剑桥幼儿英语课程怎么样 郝婧 阅读人气:9
- ...响环境,是他们自己发现学习新事物是一种有意义的....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题墙,而主题是我们这个班级所有,包括班级环境,...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
- ...解自然一个大好机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 A-vicky 阅读人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