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区早教 缓解入园困难
作者:王素菊 蔡秀萍 王宏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大方家回民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3-04
为了缓解入园难,各地政府不断加强幼儿园的建设力度,改建、扩建、新建园所,满足更多幼儿的入园需求。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我们把二十四中学分校改造成为大方家回民幼儿园的分园。但工程改造毕竟需要一段时间,分园正式开园前,周边社区仍有部分幼儿得延迟入园接受教育。园所建设需要等待,但幼儿成长不能等待。我园开展了社区调研,深入分析形势,结合延迟入园家庭的客观情况和需要,积极探索出“多管齐下的公益办园模式”,即以园内优质教育为重心,以社会、家庭和网络为辅助,整合社区早教经验,将小班教育内容“社区化”、“家庭化”、“网络化”,全面覆盖社区适龄幼儿。
一、调研先行,全盘策划
在园所改造期间,延迟入园的适龄幼儿如何接受教育?带着这个问题,我园通过家长座谈、家长调查问卷、电话访问、家庭访问等形式,对幼儿园所辖社区的37个适龄幼儿家庭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父母学历在大学专科以上的占65%,父母为双职工的占57%;70%的家庭中祖辈为主要看护人,只有27%的家庭由父母进行日常看护。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延迟入园幼儿的父母大部分有专科以上学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幼儿教育都非常重视,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以及受当前社会、时代的影响,不同家庭的教育各有侧重,普遍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较为重视,而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以家庭习惯为主,特别是情感态度教育带有较强的家庭个性化色彩。
在此基础上,我园积极探索出了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幼儿园优质教育为依托、以资源利用最大化为途径的公益性办园新模式。我们遵循“免费服务、全心施教”的宗旨,深度调研,探索路径,建立由专人负责、有专业基础、设专职实施的园所教师团队,针对所辖社区延迟人园的适龄幼儿,结合园内亲子班、社区亲子活动和家庭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制定教育目标,精心策划方案,实施分组管理,用心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二、资源辐射,全心服务
我们将幼儿园资源最大化辐射家庭、社区,有效地补偿了延迟入园幼儿的学前教育需要。比如,充分利用总园现有的小班相关资源,在周末开展系列亲子教学活动;利用社区、公园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亲子联谊活动;利用网站等网络互动平台,开展日常的科学育儿交流、教育教学互访;结合家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入户指导。具体有以下形式。
1.周末园内教学。我们充分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借助总园小班部的活动场地、设施及玩教具等资源,结合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精心策划与在园幼儿同步的教学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系列教学活动和亲子活动。我们在开展各领域活动时坚持定期评价孩子的发展,并搜集家庭的反馈,促进家长在家庭中坚持执行教学计划,保持日常教育活动的连贯性,也提升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2.日常网络互动。我们充分利用园所网站,定期向家长发送学期教育计划、各领域教育目标、每月教育计划和教育重点等文件,同时每周向家长发送相关的家庭指导要点及科学育儿提示等,及时让家长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每天,网上家长论坛都进行交流家教经验的主题讨论,投放家庭教育活动的精彩视频和照片等,促进优质家教资源的共享。
3.入户跟踪指导。我们对人户指导教师进行分组管理。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个性化问题、突出问题,我们通过教研活动深入分析,研究改进建议和调整措施,预约家长方便的时间,定期走进家庭跟踪指导。我们动员年轻教师发扬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牺牲个人业余间,在家长下班后入户,不增加家长的负担。
4.社区家长学校。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多功能会议室,定期举办家长讲座,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培训,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点进行系列培训,帮助家长掌握一对一、多对一的科学教育方法;定期开展家教现场观摩研讨,通过家教活动展示、家教专题研讨等方式,给家长创设交流分享平台。
5.趣味亲子活动。我们利用公园、采摘基地、拓展训练基地、儿童游乐场所、图书馆和动物园等社会资源,针对延迟入园家庭,专门开展不同亲子的主题活动。比如,利用公园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快乐健康行”秋季趣味运动会,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及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家庭之间的团结合作;通过分享交流自制游戏材料,提升了不同家庭制作幼儿健身材料的水平,丰富了家庭自制健身材料的玩法。
三、探索路径,全面教育
家庭教育有着多对一的特殊性,不同于幼儿园一对多的集体教育。幼儿在家中从不同教育主体获得生活照顾和教育,不同家长之间的配合和统一特别重要。同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更重视直接施教,给幼儿自主探索游戏的空间不大。因此,家长更需要幼儿园的专业指导,尤其要加强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我们整合了社区早教活动的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对家长的教育和指导。
1.把握核心领域。优化家教品质。
结合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目标,我们面向家长和幼儿,分别开展不同领域的示范性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的同时,引导家长学会把握不同领域的核心目标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家长能结合不同领域的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例如,在认知领域,我们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点数、形状等数学知识,加强幼儿对数、形状、方位的理解;在语言领域,我们把幼儿园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成果和阅读教材送进家庭,同时通过邀请家长观摩精品示范课,使家长掌握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2.方法指导,提升家教实效。
我们总结了若干适合家庭的家教方法,帮助家长提升家教实效。
日常渗透法。与幼儿园集体教学相比,家庭在随机教育、个性化教育上有独特优势。我们建议家长在了解近期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随时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开展教育,如在超市中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认识不同的物品,简单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参与学习法。家长在教师面向幼儿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以教育对象的身份参与,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掌握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样也促进家长在家庭中和幼儿共同游戏、共同学习,比如一起探索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一起阅读图书、一起制作手工作品等。家长的参与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促进了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角色扮演法。我们利用班级的区域游戏角落,引导家长扮演角色,参与幼儿的娃娃家游戏,引导家长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假装真实情景的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会相关技能,并获得社会性发展。我们建议家长根据家庭成员情况,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角色游戏,丰富角色游戏的情节,指导幼儿获取经验。比如,和幼儿一起玩“宝宝过生日”、“客人来了”等游戏,引导幼儿学会整理物品,学习礼貌用语,学会照顾他人。
参与竞赛法。我们鼓励成人以小伙伴的身份,和幼儿进行竞赛,比如“走迷宫”、“找不同”、“拼图游戏”、“巧取瓶中物”、“点数智取物”等比赛,在活动中注重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给幼儿取胜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弥补家庭教育中同伴交往的不足。
3.问题跟踪,解除家教困惑。
每次园内活动时,我们都进行活动记录,搜集不同家庭的情况,进行阶段性会诊,分析家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针对进餐的不良习惯、活动中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开展家长座谈,给家长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方法;针对进餐困难的幼儿,采取创设游戏情景、与幼儿共同进餐、增加家庭食谱花样等方法,指导家长实践,一周后再进行座谈反馈,根据进展情况改进方法。
随着家庭教育教学的深入,家长遇到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尤其表现在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心理健康方面。我们采取典型案例剖析等方法,让家长相互交流探讨适宜的方法与策略。针对个别家庭的特殊问题,我们建立个案跟踪指导档案,有针对性地分析幼儿特性、家庭教养方式、教育环境、家长文化背景等,在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建议和实施方案,并通过入户家访、电话跟踪等方式,进行个性化指导。
“多管齐下的公益办园模式”受到了社区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可与赞同,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随着这种教育模式的不断推进,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挖掘可利用的有效资源,不断完善针对延迟入园的适龄幼儿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机制,实现园外幼儿与在园幼儿的同步发展。
编辑:cicy 转载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杂志
上一篇: 入学准备,社会适应性培养先行
下一篇: 老问题,“孩子讨厌上学怎么办”?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怎样才可以提醒孩子早点入园啊,小班的孩子来的都太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阅读人气:21
- ...计划中要制定两个对幼儿认知发展有帮助的主题,比...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