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整合本土文化的思考——以互助土族地区为例
作者:尖措吉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3-03-25
[摘要]
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幼儿社会能力、数理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早期艺术素养的养成。但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普遍存在着教学活动内容脱离幼儿的生活世界、教学活动形式及方法单一等问题。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可以将本土文化与幼儿园环境设置、各领域教育、游戏等相整合,充分利用本土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健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发挥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功能。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教育;本土文化;幼儿园教育
一、本土文化及其教育价值
近年来,“强调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家们对社会文化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的作用似乎更为看重,海韫(Hyun)等人提出了发展和文化适宜性课程的概念,以使文化适宜性课程能促进全体儿童的发展。”[1]“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总是受制于整个文化传统的”。[2]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若以教育家的敏感和热情,深入研究、挖掘本土文化的精髓,选择适宜的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相整合,文化就能真实而有效地对学前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随着长期的社会变迁,土族人民在传承本民族特有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吸纳着周围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今天青海互助土族地区具有浓郁土族特色的本土文化。在本研究中,本土文化即特指这一地区的土族文化。本土文化对于学前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本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整合有助于引发土族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做为人生奠基阶段的教育,学前教育有必要整合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既是对当下面临消失危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利用其在悠久历史中沉积下来的优秀元素,作为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支持。这样,就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期,促使其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初步认知与体验,形成自觉的民族认同感,进而增强土族幼儿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二是能促进儿童社会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发展。在传统的土族文化中,有许多土族民间体育游戏、棋类活动,如“围帝王”(土语称为“罕跃”)、“赶马”(土语称为“阿斯陶”)、“喇嘛走”(土语称为“喇嘛跃”)等,[3]这些规则游戏一方面需要儿童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力求胜利,另一方面又需要儿童在双方的对弈中,设法突破对方的围追堵截,并考虑在自己不被吃掉的情况下抓住时机去围住或吃掉对手。这需要棋手注意力集中、头脑冷静、有简单的逻辑判断与推理能力。这对于习惯利用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幼儿来说,可谓是很大的思维挑战,可以较早地开启其逻辑思维的大门,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内容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大多依据北京、上海或江苏等大城市的统编教材,反映的多是汉族城市文化,少数民族幼儿较少接触本土文化的内容。对幼儿而言,现实生活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剥离的,面对离自己生活相对较远的活动内容,他们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见,这种脱离了幼儿真实生活体验的教学必然会丧失其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早就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5]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与本土文化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学前儿童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而要做到“因地制宜”,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就不能不考虑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其生活世界。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原初的、自明性的领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其实质是一个活的世界……传统教学局限于抽象的书本世界、符号世界之中,忽视或遗忘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人在生活世界中的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个体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课堂教学最真实、最坚实的基础和源泉。”[6]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幼儿园教育也有教学活动,其内容也应反映儿童所处的生活世界、反映周围社会文化环境。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也指出:个体的发展受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所谓生态系统,就是有机体或个体正在经历着的、与个体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环境。[7]以直接认识为主的学前儿童只有从自己的“生态系统”出发,才能感悟、体验和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才能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形成对周围世界较完整的、真实的体验与认知。
(二)教学活动形式及方法单一
从幼儿园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主要还是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多于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活动的形式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而鲜有小组合作、个人探究等其他形式。方法上,忽视学前儿童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年龄特点,忽视儿童的发展需要和自身体验。幼儿缺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机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典型的“小学化”倾向。总之,土族及其他民族学前儿童与其赖以生存的本土文化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只有慎重地选择那些具有教育价值的、反映儿童生活世界及年龄发展水平的、具有民族性的本土文化,将其有机整合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才能使教育与儿童鲜活的生命相联,才能提升幼儿园教育内在的意义与价值。
三、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与本土文化整合的路径
(一)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设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既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也包括无形的精神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的课程资源,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将影响儿童的一生。儿童学习表现出的随意性、模仿性、情境性等特征,都是与隐性课程的多样性、潜在性、非预期性等特征相吻合的。[8]因此,幼儿园物质环境在反映主流文化、现代特色的同时,还要多融入一些民族风格的本土文化元素,为儿童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氛围,以唤起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园墙的壁画内容可反映土族人民的劳动、生活、节日场景;走廊、活动室、窗台可以图片、实物等方式展示本土的传统刺绣作品、当地土特产、农作物等。除了设置物质环境,幼儿园还需营造一个和谐的精神及心理环境。保教人员在积累本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文化载体作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适时地、随机地传递和渗透本土文化。
(二)本土文化与各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
土族传统文体活动是互助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土族先民的辉煌历史和生活习惯,融注着民族的性格。[9]在土族文化里,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和游戏对幼儿的健康和身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活动可以和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内容相结合;土族文化也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叙事诗、民间故事、儿歌、农谚等,改编后可以作为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内容,如《羊粪蛋般身材的蜜蜂歌》《我骑上猫、鸡、猪转》等儿歌,风趣、别致,贴近儿童生活世界,极富生活情趣;土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山里生活,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其对周围事物的认知、生活中的用品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l0]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可以就地取材,在土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土家人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作为儿童生活的日常环境,这些生活习俗是幼儿社会化难以避免的文化礼仪,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文化的音乐、刺绣、舞蹈、建筑等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都不失为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素材。
(三)结合本土文化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学习的基本方式。民间游戏“无论是在游戏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适应性。”[11]来自于土族民间的传统游戏,历经多年的风雨,长久保存于当地文化之中,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些游戏在一代一代的土家儿童中保存和传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如具有益智作用的“赶马”“喇嘛走”等棋类游戏。这些游戏资源简单易得,不受场地、材料、时间等的限制,融入幼儿园活动中既能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又可弘扬本土文化。
参考文献:
[l]薛烨,朱家雄.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6.
[2]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0.
[3] [9]李志农,丁柏峰.土族:青海互助县大庄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291,295.
[4][6]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6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7]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18.
[8]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1O]郭碌.土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87—89.
[11]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O,(3).
编辑:cicy
上一篇: 引读 精读 慢读——一种浸润式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模式
下一篇: 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怎么写一份中班 数学公开课呢 要以游戏为主 那个女孩 阅读人气:5
- 我们要做个教玩具以“文明城市”为主题,请问大家有什么... 花花 阅读人气:18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植园地里隐藏着许多的知识和问题在等待孩子们去发...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我对这件事印象深刻… 如今,我已为人师表,投...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