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使音乐欣赏活动更有效——以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拍蚊子”为例
作者:郁玲玲 来源: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3-30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我们却发现,有的教师因为自身能力有限,怕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有的教师由于没有完全理解音乐素材,导致音乐欣赏活动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活动的能力,我们以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拍蚊子”为例,展开了优化教学活动的研讨,并将优化后的活动进行现场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以下呈现我们的调整思路和具体做法,谈谈如何有效运用音乐欣赏材料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一、细研教材,大胆取舍
“为幼儿选择器乐曲作为音乐欣赏材料时,应着重考虑的是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但是很多音乐作品,无论在长度还是结构上往往很难完全符合要求。因此,在选择作品后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改编工作,使音乐欣赏材料更接近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①
音乐欣赏活动“拍蚊子”的音乐改编自奥尔夫的音乐《拍蚊子》,原曲形象鲜明突出:主题音乐欢快热烈,仿佛美丽的夏夜小动物快乐舞蹈的场面;插部音乐中的长音、短音和重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蚊子飞和拍蚊子的声音。乐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趣味性、游戏性很强,非常适合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材料。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不工整、过长以及即兴因素较多等原因,直接将原曲作为音乐欣赏材料,会使得幼儿难以把握音乐,仅专注于“拍蚊子”的游戏,游离于音乐之外,导致“活动味”有余,“音乐味”不足。因此,在活动的优化研讨中,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在尊重原曲基本结构和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中班幼儿的接受水平。
(一)精简音乐结构
《拍蚊子》原曲为回旋曲式结构,即ABACADAEAFAGAHA。其中,A段主题音乐出现了8次,有7个插部,整体音乐较长,结构复杂,不利于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因此,我们把原曲的结构精简为最简单的回旋曲式,即ABACA 。精简后的乐曲结构更清晰,有利于幼儿从整体上把握音乐。
(二)固定音符时值
奥尔夫音乐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其中的即兴因素,《拍蚊子》也不例外,插部音乐中表现蚊子飞的“5”的时值是即兴的,长短不固定,时而两拍,时而三拍,时而五拍、六拍不等,重音的出现较随机。幼儿对于哪个是长音、哪个是短音感到无所适从,更难以把握重音位置。因此,我们将长音和短音的时值固定为“长音三拍,短音一拍”(如图2)。这样对比鲜明,可以减轻幼儿的听辨负担。
(三)规律重音位置
原曲中每段插部音乐的最后一拍都没有重音(如图1),可以理解为最后一只蚊子逃走了。但从首次执教情况来看,前面蚊子飞和拍蚊子的几次规律性反复会让幼儿在听觉上形成一种“惯性”,在用动作表现时,幼儿出现每个末拍都拍蚊子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每段插部音乐的最后一拍都加上重音(如图2),与前面一致,形成规律,这样可以降低幼儿理解和表现音乐的难度。
(四)均衡音乐长度
原曲插部音乐中蚊子数量是递增的,长度不均衡、不工整,如B段有2只蚊子,C段有3只蚊子,D段有4只蚊子,H段则有8只蚊子。这对中班幼儿来说显得过于复杂,难以判断某段插部音乐何时结束。
由此,在精简后的音乐结构ABACA的基础上,我们将B段改成四个同样的长音和重音组合,共四小节十六拍;C段改成八个同样的短音和重音组合,也是四小节十六拍。这样两段插部音乐的长度均衡了,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
二、调整策略,有效诠释
音乐欣赏是一种有意识地反复倾听音乐的活动。理解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是,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他们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所反应,但很难做到完全理解。因此,教师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使幼儿享受音乐的同时学会分析、理解和表现。
确定音乐欣赏的材料后,我们把活动的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参与有趣的音乐活动熟悉主题音乐和插部音乐中的长音、短音和重音。之后,我们针对第一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指导策略上进行了调整。
(一)适度的图谱运用
“图谱的运用能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图谱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从音乐出发,与音乐欣赏的要求相一致,即线条、构图、造型、色彩、形象、内容、情绪都应与音乐相一致。如果是动态的,其运动方式也应与音乐相一致。”②
最初我们设计的插部音乐动态图谱是这样的:以长短不同的线条表现长音或短音,以蚊子突然出现表现重音。由于直接用原曲上课,图谱中表现长音和短音的线条设计很乱,突然出现的蚊子也不能直观地诠释“拍蚊子”这一音乐形象。
改编后,我们是这样设计动态图谱的:预先呈现固定长度的线段,线段左侧有一只静止的蚊子,右下方是一只手掌。音乐响起时,蚊子随音乐沿线条飞,至手掌上方停止,重音出现时,手掌正好向上遮住蚊子,表示拍蚊子。这样的动态图谱在线条、构图、形象、内容等方面都与音乐一致,很好地解决了长音、短音和重音这一难点。
借助动态图谱解决活动难点后,考虑到音乐欣赏活动要以聆听为主,如果只有动态图谱没有静态图谱,会喧宾夺主,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弱化幼儿主动聆听和理解音乐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后面的环节可以只呈现静态图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认真、反复观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音乐。
(二)适时的语言引导
用游戏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是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常用的指导策略。活动优化后,为了使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流畅,教师可采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如欣赏A段音乐前,教师可以说:“夏天的夜晚真美,听听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欣赏B段音乐前,教师可以说:“小动物们跳得正高兴时,飞来了一群讨厌的家伙,仔细听听是谁?”欣赏C段音乐前,教师可以说:“讨厌的蚊子拍掉了,小动物们又跳起了快乐的舞蹈,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
用游戏化的语言进行衔接,不仅暗示了ABACA的音乐结构,而且可以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聆听音乐。在用动作表现B段音乐的长音和重音时,由于三拍长音时值较长,难以把握,教师可以运用语言适时提示,如“上面、上面、上面、拍,下面、下面、下面、拍”等;而C段音乐中一拍短音的时值相对较易掌握,教师可以淡化语言指导的痕迹,让幼儿自由创编。
(三)适宜的动作体验
“欣赏活动中动作材料的选择与韵律活动有所不同,更侧重于反映音乐的性质,一般不宜选择对幼儿来说比较复杂、陌生、不舒服的动作,而应选择绝大多数幼儿都能自然做出的、舒服的动作。”③
如A段音乐轻快活泼,律动性强,但速度很快。首次执教时教师让幼儿自由学小动物跳舞,幼儿各学各的:学小兔子的幼儿跳得气喘吁吁,还是跟不上节奏;学大象的幼儿则用慢动作配快节奏音乐,很别扭。对活动进行优化后,我们让幼儿自由组合,手拉手围成几个小圆圈,用熟悉的小跑步在圆圈上跳,动作与节奏合拍,也能表现出A段音乐热烈欢快的效果。
又如,用动作体验长音和重音时,可以引导幼儿拍空中不同方位的蚊子;体验短音和重音时,则可以引导幼儿拍身上不同部位的蚊子,巧妙利用空中方位和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诠释音乐中的长音和短音。
(四)适当的乐器演奏
奥尔夫认为,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打击乐器是幼儿最容易掌握、最容易获得音乐享受的乐器种类。幼儿用乐器亲自演绎音乐,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充分享受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优化后的“拍蚊子”活动增添了打击乐器铃鼓,铃鼓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无论是音乐元素还是音乐形象都与“拍蚊子”的音乐十分吻合,可以一“器”多用。幼儿在活动中可尝试进行不同的探索,如用轻敲铃鼓的方法,随A段主题音乐表现热烈欢快的舞会场景;用摇铃鼓的方法跟随B、C两段音乐演奏长音和短音,表现蚊子飞的场景;用手掌拍铃鼓演奏重音,表现拍蚊子的场景。小小的铃鼓可以把热烈欢快的舞会、捣乱的蚊子以及小动物大战蚊子等诙谐有趣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①②③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编辑:cicy
上一篇: 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以“千手观音”为例
下一篇: “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技巧”专题综述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富性和多元化,所以种植园地为许多幼儿园开展各类... A-vicky 阅读人气:19
- 第一次代中班!第一天怎么组织活动!组织什么活动? 面具爱人 阅读人气:66
- 请问幼儿园中班艺术课《堆雪人》音乐游戏怎么玩好呢 吴秀媚 阅读人气:425
- 怎么写一份中班 数学公开课呢 要以游戏为主 那个女孩 阅读人气:5
- 哪位老师有音乐课上好玩的游戏,比如节奏之类的游戏,... 蕾蕾蕾冬 阅读人气: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