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像孩子一样探索科学
作者:金环 来源:浙江杭州市蓓蕾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8-03
2005年,我园尝试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研究,在研讨、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科学知识及概念一知半解、模糊不清,对幼儿学科学的方式也不甚了解,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科学教育内容,设计适宜的科学活动方案。为此,我们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借鉴参与式培训等方式,尝试开展了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以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教研主题,让教师“像孩子一样探索科学”,即让教师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核心,不断反思、调整原有的知识经验,提高指导科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希望教师通过“像孩子一样探索科学”,不仅能真正走近科学,走进童心,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还能在真切的体验活动中主动学习、不断反思,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从而达到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
一、教研过程
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一般经历“选择主题——体验活动——设计新方案——反思提升”四个阶段。其中选择主题是基础,体验活动是核心,设计新方案是难点,反思提升是目的。
(一)选择主题
我们强调以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教研主题,因此,在每个学期,我们都会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教师的问题。比如,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案例,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会有效观察,不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获得丰富的信息。在调查问卷中,教师也普遍认为自己不知如何观察和如何指导幼儿观察。于是,我们选择了“观察花生和山核桃”主题,使教师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观察的方法与步骤,了解有效指导幼儿观察的要点,并迁移到科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中。
由于教师产生的问题性质不同,所以我们的教研主题和目的也有所侧重,比如:主题“蚯蚓”重在转变教师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帮助教师了解科学知识;主题“沉与浮”重在让教师经历科学实验的过程,了解科学实验的特点;主题“好玩的纸盒风车”重在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学制作活动的观念,掌握指导幼儿开展科学制作活动的教育技能;主题“纸桥大力士”重在让教师梳理科学关键经验,分析材料提供与幼儿探究结果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体验活动
1.教师体验
教师体验的目的是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了解科学教育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观察花生和山核桃”教研活动中,我们引导教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花生与核桃在外形、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再通过小组交流、集体研讨,帮助教师对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又如,在“蚯蚓”的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挖蚯蚓、观察蚯蚓、给蚯蚓造家等体验环节,更清晰地了解了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知识。在“好玩的纸盒风车”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亲手制作风车,体验制作风车的难点和材料提供的适宜性。
2.观察幼儿的操作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教师观察幼儿在相应的科学活动中的表现,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兴趣与原有经验,分析和把握幼儿学科学的关键经验、重点、难点,为后续设计活动提供依据。如在“乒乓球”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玩一玩教师设计的乒乓球游戏,教师则在一旁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分析所设计的游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否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有的教师设计了游戏“小球向前冲”,提供的材料是用积木搭成的轨道、乒乓球、扇子。玩法是:不用手帮忙,也能让小球跑得更快更远。目标是感受力在小球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想尽办法,努力地想让乒乓球跑得更快更远。其间幼儿的操作出现了很多超出教师设想的情况。如,他们已不满足于使用教师预设的“轨道”,而是自行设计;他们会寻找硬纸板、塑料片等其他材料替代扇子,并比较哪种材料扇出的风大,可以让小球跑得更快更远。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不仅会对操作材料作出评价:纸扇太软了,风不够大,小球跑不快;还会提出建议:我们也可以用嘴吹,吹的力气大,吹出的风也大,球就会跑得更快。在观察幼儿的游戏后,我们认识到原设计存在预设成分过多、材料提供单一、只有操作没有探究、缺乏挑战性等问题,由此,我们对原设计作了较大的调整,使游戏更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
(三)设计新方案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我们希望教师通过自身体验及观察幼儿的操作,将科学经验、幼儿的原有经验与教学经验三者联系起来,设计和调整原有活动方案。如,在“蚯蚓”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经历挖蚯蚓、观察幼儿探究环节后,对“蚯蚓”主题活动价值、幼儿的兴趣、幼儿学科学的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教师思考如何设计适合幼儿的活动方案,教师发现原有的将不同领域的几个集体活动拼合起来的设计思路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于是,我们引导教师对原设计进行调整,将对蚯蚓的探究分为户外和室内两个阶段,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观察蚯蚓,并尝试在室内饲养蚯蚓,通过观察、记录、交流等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丰富幼儿对蚯蚓的认知。教师还为幼儿提供放大镜、探究棒、手电筒、记录表格等工具和材料,帮助幼儿更细致地观察蚯蚓。
又如,在“好玩的沙摆”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经过亲自实验认识到让幼儿探究“摆的速度与什么有关”有难度,便重新设计了科学活动“好玩的沙摆画”,准备了五彩沙与黑色卡纸,使摆的轨迹在黑色底板上形成图案,让幼儿感受变幻无穷的沙摆轨迹。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观察沙摆运动的轨迹,尝试发现沙摆运动方向、力度等因素与形成图案之间的关系,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该活动体现了“好玩”与“探究”的融合。
(四)反思提升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和梳理,让教师将获得的经验与相应的教育理念相联系,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以获得新的认知。在观察、分析、调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帮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具体的做法是:引导教师按照选择主题、体验活动、设计新方案、反思提升的顺序梳理教研过程,形成完整的教研案例,供全园教师借鉴和参考。如,“蚯蚓”“好玩的沙摆”“乒乓球”“纸桥大力士”等都是在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中形成的典型案例。
二、教研带来的收获
(一)轻松研修,积极参与
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有别于以往的教研活动,逐步实现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即由“要我研”到“我要研”,轻松的研修氛围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有效地解决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主动性比较欠缺的问题。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感悟:“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受到教研活动也可以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开展,大家都不再拘谨,积极参与,没有人愿意像旁观者那样坐着了。”
(二)换位思考,幼儿学得更有意义
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让教师换位思考,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幼儿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思考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它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怎样使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有意义,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监控能力。
一位青年教师说:“只有自己亲手做过,才会知道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才会认识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这次教研活动对我启发很大,我会以这个为切入点设计一些适合幼儿操作、探索的活动,让幼儿真正在玩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一位老教师的感悟是:“这样的教研活动让我领悟到教师要打开思路,打破框框,真正做到蹲下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活动。”
三、对教研活动的思考
在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中,如果我们只注重设计轻松、有趣的体验形式,那么教师就容易被“好玩”所吸引,而忽略教研的目的。比如,在“纸桥大力士”教研过程中,我们开始设计的形式是让教师体验一个竞赛性游戏——看谁造的桥能承载更多的积木。后来,我们考虑到这样安排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游戏内容,而忽略科学现象本身。据此,我们调整了设计思路,让教师尝试用多种材料搭建纸桥,并寻找跟纸桥承重有关的因素,引发教师思考材料提供与形成科学关键经验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体验与教研目的结合得更紧密,也更有意义。这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研活动,准确把握教研形式与目标的关系。另外,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的形式是灵活的,教师的体验、幼儿的操作不可能完全预设好,这就需要教研主持者在过程中及时分析、梳理和提炼,灵活地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又如,在探究声音的过程中,教师因为考虑到物体的材质不同,敲击声也不同,所以在提供材料时预先作了配对,如勺子与奶粉罐配对。然而幼儿的实际操作不是那么概念化、模式化的,这就是成人和幼儿思维的不同。因此,在教研过程中,我们不必拘泥于几个基本步骤,当发现教师的设计与幼儿的表现差异很大时,可以马上在教研现场调整材料和指导策略,真正做到“从幼儿出发”,促进师幼有效互动。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教育行为的改善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造机会,深化教师的体验,促进教师感悟、反思、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 以“四大抓手”为基石 开拓科研工作新局面
下一篇: 深化教科研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西街幼儿园 阳雪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么一句... A-vicky 阅读人气:19
- 美工区属于什么性质区域(探索性,表现性还是欣赏性) 美妙 阅读人气:7
- 半日活动要上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怎样组织?我是新... 夏是我光 阅读人气:8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期末了,综合课的教案我还是写不来,美术,健康,音乐... 默沫 阅读人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