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举手背后的学习品质
作者:武建芬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3-08-16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往往从小班开始就要求幼儿遵守一个常规:回答问题时要“先举手再发言”。幼儿如果不举手就抢答,即使答对了,也往往会被教师再次要求“先举手再发言”。久而久之,那些平时爱举手发言的幼儿,会被教师看成是“能干”的孩子,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喜欢举手发言,特别是在观摩活动或某些“重要”场合不能“积极配合”的幼儿,则常常被教师看成是“不给力”的幼儿了。
然而,最近一位富有幼教经验的园长对自己园内的幼儿进行了一项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些在幼儿园期间因常爱举手发言而被教师看作是“能干”的幼儿,到了小学以后学习成绩并不怎么理想,而那些在幼儿园期间因不怎么爱举手发言而被教师认为是“不能干”的幼儿,到了小学以后学习成绩却不一定差。这是怎么回事呢?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在那些爱举手发言的幼儿中,不乏真正能干的孩子,他们到了小学乃至以后的学习阶段依然会出类拔萃。因为他们懂得“先举手再发言”的好处,理解倾听、轮流的意义,知道根据社会规范要求作出适宜的行为。显然,这类幼儿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冷静地分析,那些爱举手发言的幼儿真的都是“能干”的孩子吗?
事实上,有时候幼儿举手的目的很简单,或许只是为了获得“被老师叫到了”的心理满足感,或许只是出于从众心理,又或许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外在的奖励。
现实中,有些教师强调要幼儿“先举手再发言”,却往往忽视对幼儿“举手”背后学习品质的关注。
同样,那些不爱举手发言的幼儿的确可能存在因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轮流意识甚至是因某些客观原因(如注意力缺陷)而不会学习的问题,这类幼儿的学习能力往往较弱。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不爱举手的幼儿中,有的只是因为胆小、内向,有的则可能因为自尊心过强担心答错而不愿意举手,有的还可能因为平时举手很少被教师关注而逐渐变得对举手发言不感兴趣,等等。
事实上,这些幼儿不爱举手发言,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倾听、不理解问题,更不代表他们不会学习和思考,他们之所以这样,可能是个性或环境使然,实际上他们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并不一定差。
因此,我们建议:教师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需要更细心的观察、智慧的解读与用心的呵护。
教育部新近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育既要“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还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诸如“先举手再发言”的规则,更要重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关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坚持性、注意力以及学习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学习品质。唯其如此,教育才能回归本质。
摘自《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2.13
编辑:cicy
上一篇: 浅谈幼儿园感恩教育
下一篇: 个别儿童融入集体的尝试及成效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 三、关...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好好学习 自信 阅读人气:49
- 学习雷锋好榜样 wlight 阅读人气:2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