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件小事,更能看出教师对孩子的关爱。近年来,奉贤区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更是荣获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称号。近期我们将陆续登载奉贤区幼儿园所教师们在一日活动中对孩子成长的观察与支持;分享年轻的教师们在成长中的所思所悟,或许从中我们也可以管窥、分享到更多。
随着当今传播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许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地服务于教育。《上海市学前教学纲要》中指出:“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一种集中表现,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丰富多样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我园的双语活动中,我们并不以掌握多少英语单词和句型为幼儿培养目标,而是以双语意识的启蒙为主要目的,重在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仅仅运用传统的“教授”方式无法满足孩子们习得和表达双语的需要。因此,我们积极探寻双语活动形式的创新,尝试在多媒体情境的创设中,让幼儿双语习得更自然,双语表达更快乐。
故事一: Life is like a song.生活就像一首歌
“Sing, sing ,sing a song. Come and sing along……”二楼多媒体大厅里,孩子们一边大声地唱着歌,一边拍手点头格外投入。聚贤幼儿园正在开展每周一次的“Sing a song”特色双语活动。随着主持人——邬老师的开场语,孩子们渐渐地静了下来。原来今天中二班的哥哥姐姐要带来一段歌曲表演《HELLO, HELLO》,他们装扮成路人和司机,一边在马路上来回穿行,一边热情的互相打招呼“Hello,hello,hello, how are you?”“I’m fine. I’m fine. And hope that you are too. ”随着简单的歌声和动作,舞台下的小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表演结束了。邬老师用简单的英语向观众们提问歌曲内容,答对的孩子还能得到贴纸奖励,大家纷纷举手,抢着用英语或动作模仿,争先恐后地回答。当歌曲的音乐再次响起时,不少小观众也跃跃欲试地跟着唱了起来。
为丰富双语活动形式,我们尝试着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开展跨班的分享表达活动。通过反复的思考和商议,分享的内容定为双语歌曲。每两周由一个班级负责表演一首歌曲,其他班的孩子则在欣赏中充分感受音韵的美好。活动的时间定在周五上午的来园活动后,每次为短短的十五分钟。每当活动的主题曲“ Sing a song”的音乐回想在校园,各个班级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到大厅,听听、唱唱、看看、学学。随着不同歌曲的展开,不仅小演员们越来越大胆自信,愿意表达。小观众们也从悠扬的旋律、反复吟唱的歌词,以及相匹配的肢体表达中,感受到了演唱的乐趣,萌发了大胆表达的愿望。那一首首双语歌曲也渐渐的渗入孩子们的心中,午休散步时,来园离园时,常常听到校园中孩子们自发的歌声。就像歌中唱的,Life is like a song.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园的双语生活像歌声一般美好。
故事二:Music?It’s up to me!音乐?由我做主!
这个星期五轮到大班的哥哥姐姐们来表演。倪老师选择了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Head shoulders”,孩子们随着歌词中身体部位的演唱,拍打相应的地方“head, shoulders,knees,and toes”。虽然歌词和动作并不复杂,可是孩子们却显得非常紧张,动作丢三拉四的,唱得也很凌乱。下面的小观众有些看不懂,听不明白。
活动后的研讨中,倪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原来,她选择的歌曲音乐节奏有些快。排练时大多用清唱歌曲的方法练习,孩子们的表演非常整齐带劲,可是正式演出时,一用背景音乐反而乱了套。倪老师的问题也引发了小班李老师的共鸣:“是的,很多网上找来的双语歌曲音乐太快。对于演唱的小朋友来说,英语是母语,因此节奏虽快,他们唱得仍然很流利。可是对于我们这些非母语环境的孩子来说,理解和学唱上就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平时教学时,我都是弹着琴让孩子学唱的,但“Sing a song”活动时为了录音效果更好,使用原版的背景音乐就会出现“听、唱脱节”的问题。
看来,老师们的苦恼在于选择音乐的被动上。如何让“被动”变“主动”?让媒体情境的创设满足于幼儿双语学习的需要,让音乐由自己做主?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学习和运用音乐编辑的技术。通过网络中的资料查找和自学,以及多次培训和实践,老师们尝试用一些编辑软件进行音乐的剪辑和效果制作,CoolEdit,Gold wave,那些一开始让老师们迷茫的软件,复杂的界面和工具栏,不再让她们无从下手。老师们渐渐学会了将过快的歌曲放慢,将过短的间奏拉长,将需要反复吟唱的部分编辑成多遍反复。
第二个星期五,又轮到大班的表演。同一首“Head shoulders”,获得了弟弟妹妹的阵阵掌声。同样的动作编排,同样的响亮歌声,因为音乐的调整,孩子们变得从容,演唱变得自信。真正做到了It’s up to me!
时代发展的脚步是飞速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更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双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媒体运用手段,掌握更新更全的新技术,才能让我们在媒体情境的创设中,更得心应手。
故事三:Break a butterfly on the wheel!小题大做有必要!
今天是由小二班负责表演歌曲“Ten little Indians”。老师事先准备得非常充分,特地邀请了家长帮忙,共同制作了小印第安人的草裙、羽毛头饰、手杖等等。歌曲虽然短小,动作也很简单。但小印第安人的这些特别装扮引起了台下观众们极大的兴趣。活动的尾声,台上台下一起学着拍手跺脚,跳起了土著舞蹈。
研讨中,有老师提出质疑:“与其将时间花在道具制作上,为什么不多多练习,让孩子们表演的动作更丰富,让英语的演唱更熟练呢?”小二班的周老师回答道:“我们班的孩子才刚刚接触英语不足4个月,过多的练习或许只能让孩子对双语表演产生反感。所以为了让表演出色,吸引其他的观众来看,来听。我们就在道具服装的制作上花了很多功夫。”“那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的感觉呢?”“这次演出中,孩子们的演唱或许不连贯,动作或许非常简单。但他们的情绪是非常愉悦的,观众也是喜欢的,我想道具的功劳很大。就算是杀鸡用了牛刀,还是很值得的。”
服装和道具是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情境的创设中,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双语歌曲的背景或歌词大意,道具的提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理解双语歌曲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道具材料,来辅助表演者演绎歌曲,是向观众表现歌曲信息最直观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虽然不需要每一次表演都追求费时费力、华而不实的舞台效果。但适度的美观;一定的新颖性、趣味性;与表演内容贴切、与歌曲主题契合的道具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Break a butterfly on the wheel!”适度的小题大做有必要。在良好的媒体情境创设下,才能激发孩子们积极互动,主动表达。
“Sing a song”的媒体情境创设活动虽然开展了才短短一年,但是一次次的表演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更爱英语表达。老师们也在一次次活动的策划、准备、宣传、组织、表演的过程中,慢慢地在感受和比较,尝试和探索,不断地积累起点滴的经验。
如何能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更多的媒体手段运用在一次表演中,让双语情境更生动?如何以师幼互动,吸引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增加孩子学习表达双语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下个阶段努力的方向。我相信打开思路对传统的媒体进行改革创新,尝试探索更新的现代媒体技术应用方法,这些方法一定能让聚贤的双语活动更新,更靓。让孩子们的双语学习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