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无处不在的礼貌教育
作者:杨昕华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2-25
在印尼支教已有一年多,闲来无事时就会静心回忆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当地人们良好的礼貌礼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我刚来印尼时,对周围环境很感陌生。可是,当我第一天早上来到基金会学校时,门岗保安的一句“Selamat pagi(早上好)”,连同他那面带微笑、右手放在胸前、微微弯腰、热情跟我打招呼的姿态,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在异乡被接纳的温暖感也油然而生。支教的老教师带我去幼儿班,老师们看到我,也是站起来,面带笑容地带着孩子们向我亲切地问好,没有拘束也没有隔膜。后来逐渐发现,在印尼,人与人之间亲切的问侯无处不在。无论是在社区、商场或路上,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你随处都能得到他们亲切的问大声起来,妈妈就在她耳边轻轻提醒。一路上这个动作重复了很多次,我都觉得不忍,但这一路上妈妈始终都没有大声呵斥孩子,始终是温柔地轻声引导。
有一次,我班里一位老师有事请假,我替她带班。放学时班上Sekar的家长有事来晚了。Sekar一看别的孩子都走了,有些烦躁,我就带她到玩具房去玩。来接孩子时,Sekar的妈妈满脸愧意,不停地对我和孩子致歉,说明来晚的原因,并感谢我对孩子的照看。这时Sekar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向我致谢。第二天,Sekar的妈妈又给我带来蛋糕表示感谢,一再真诚地表示:昨天来晚了,事先也没有告诉老师和孩子,是我的过失;您下班了,还替我照顾孩子,谢谢您!并且我也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啊,让孩子知道有了错就要承认,别人帮了自己就要表示感谢……
她的这番话让我想起这样一个场景,在我住的小区里,经常都会碰到有母亲领着刚会讲话的孩子,教孩子“Silakan(请)”“Terima kasih(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原来这样啊,他们对孩子的礼貌教育,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
社会大环境好,待人有礼、礼貌为先、彬彬有礼已成为民族习惯。
在我居住的社区里,每次进出都会碰到各种人,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不管什么职业,不管行色匆匆还是慢条斯理地散步走路,都会朝我这个陌生邻居点头微笑,并说声“Hi!”或者用印尼语问早安。我发现在这里人人都是朋友,社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社区里人们见面热情问侯。在商场里更是“请”“谢谢”不绝于耳。一次我去商场买衣服,接连试了几件都不合适,退回衣服时怕服务生给我脸色看,连声说着“sorry”,可服务生始终面带微笑,一连回应“没关系”,接过衣服时还欠身对我说:“谢谢!”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礼遇的我一时有些不适应,愣了几秒才回过神来。后来发现,这种情况在商场里经常遇到,让我感到印尼人的礼貌绝不是一般的服务礼节,而是一种民族习惯。
最让我称奇的还是路上的礼遇。雅加达作为印尼的首都,每天大约有几百万辆汽车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路上奔驰,并且这里大多数的路口没有设置红绿灯,交警上街的也不多,但司机间相互礼让、礼貌行车却司空见惯。雅加达的马路中间基本都有隔离带,如果要去对面一侧,需要在路口拐弯,塞车也是常有的事。我们刚来时,基金会的赵先生带我们去移民局办工作签证,出了基金会就要向右拐,在拐弯处就碰到了塞车,但却看不到司机“争分夺秒”地抢行,而是“乱中有序、堵而不死”。他们按照先来后到和一个路口过一辆的规则,一辆一辆轮流通过,在没有交警和红绿灯的情况下走得很有秩序,哪个方向的车也不会停留太长。在这里也没有见过后面直行的车辆快速驶入转弯道或挤到前面去“夹塞儿”的情况,都是规矩地排在后面,按顺序通过。
在行人和汽车的关系上.永远是行人至上。一次,我一时事急,与同事匆匆横过马路。我们过时眼前还没车,可刚走到对面路上,十几辆车却鱼贯而至。打头的司机见我们进退两难,便立即停下车来,跟在其后的十几辆车也全部停下来,司机平静地伸手示意让我们先过去,脸上毫无愠色。后面车辆也没有鸣笛,更无人叫骂、说脏话。有时碰上步履蹒跚的老年人过马路,驾车人也是耐心等待,绝不鸣笛催促。
在这里的公共场所你,看不到打闹,听不见喧嚣,和颜悦色、轻声细语是人们的生活常态。遇到买东西、上下班等公交车,人们也总是安静地排队等待。在这里,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氛围中,孩子每天受到耳濡目染,难怪幼儿园的孩童也是那么谦恭有礼!
编辑:cicy
上一篇: 学前教育教什么?
下一篇: 韩国学前教育改革新声:“Nuri项目”的提出与推进常颖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对于隔代教育的看法都有什么??? 註 題 詓 阅读人气:13
- 教育反思应该怎么写,从哪几方面?注:一名刚带小班的... 总有刁民想篡位 阅读人气:36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大爱和大智慧,带给我的震撼和影响,是我读过有关...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总是打其他小朋友,有时候是没有理由... 凉生 阅读人气: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