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片段及评析
作者:许剑莉 来源:江苏南京市珠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1-16
小班角色游戏中“小猪家的妈妈”给教师“打电话”(以下小猪家的妈妈简称为“妈”.小猪家的爸爸简称为“爸”,教师简称为“师”):
妈:喂,老师。
师: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妈:到我家来给宝宝过生日。
师:那我怎么走啊?你是哪一家啊?
妈:我是小猪家。
师:那我怎么走啊?
妈:你左拐,再直走就到了(这时爸爸走到教师面前来接教师了)。
师:小猪爸爸来接我了,好的,我一会儿就来。
(教师把手上其他幼儿的衣服放到衣柜里后,便到“小猪家”去了。下面是发生在“小猪家”的对话实录。)
师:你们家宝宝过几岁生日啊?
妈:3岁。
师:有蜡烛吗?
妈:没有。
师:哦,你们家没有蜡烛啊?
爸:哦,我去买。
师:哎,你等一下啊,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啊?
爸:直直的。
(幼儿从“百宝箱”里拿来一根短而细的绿色管子当蜡烛。)
师:怎么插啊?
妈:这儿插一根,那儿插一根。
师:插几根啊?
妈:3根。
(幼儿又从“百宝箱”里拿来两根绿色管子。)
爸:我去找打火机。
师:打火机是什么形状的?
爸:是长方形的。
师:宝宝醒了吗?
妈:醒了。
师:你家宝宝叫什么名字啊?
妈:就叫宝宝(是妈妈和爸爸商量的结果)。
师:宝宝真可爱。
(接下来就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吹蜡烛的是小猪家的爸爸妈妈而不是宝宝。)
师:谁吹蜡烛啊?
妈、爸:宝宝吹(于是妈妈和爸爸便让宝宝吹蜡烛)。
(接下来是切蛋糕的环节。)
爸:没刀。
师:啊?你们家没刀啊?
妈:有刀(妈妈拿来刀并把刀递给了爸爸)。
(接下来是吃蛋糕的环节,爸爸把蛋糕切好,先给了教师一份,然后妈妈和爸爸各拿了一份开始吃起来。)
师:为什么先给我吃?
妈、爸:因为你是客人。
师:哦,要先给客人吃啊。
(教师吃完蛋糕后有礼貌地跟幼儿道别。)
评析:
这个游戏指导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电话”中的师幼对话,二是在“小猪家”的现场对话。
先来看“电话”中的对话部分。在幼儿园活动室里,“打电话”的教师和“小猪妈妈”之间的距离不到3米。双方目光对视。“打电话”的教师运用“兴趣导向的策略”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向的策略”取代直接给予答案的做法,比如,她问了幼儿三个问题:“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目的)“你是哪一家啊?”(自我介绍)“那我怎么走啊?”(地点)教师和幼儿通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给幼儿打电话常识的过程,告诉对方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自己是谁、自己的家在哪里。
在这个游戏指导片段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游戏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还不能完全依靠语言来思维,当真实事物不在眼前时他们会用其他事物来替代。因此,当幼儿给教师“打电话”时,教师迅速用手势做出“接电话”的动作,并且把在视线范围内的情景假想成不在眼前。教师只有蹲下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幼儿,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才不至于出现当幼儿“打电话”给教师时。教师直奔“小猪家”这样可能令幼儿无语的局面。
在“小猪家”里的对话更能显示出教师指导游戏的机智。小班幼儿往往对过生日吃蛋糕的经历印象深刻,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教师进入“小猪家”,很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围绕过生日“宝宝”的年龄、蜡烛的数量和形状、点蜡烛需要的打火机及其形状、插蜡烛、切蛋糕、招待客人等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幼儿对话,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并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根蜡烛并说出总数,在游戏中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教师还以问题“为什么给我先吃”鼓励幼儿有礼貌地招待客人。在这里,教师的语言运用比较恰当,有利于幼儿积极思考、参与。
在这个游戏指导片段中,教师不仅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和幼儿一起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而且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随机渗透数学、语言、社会等领域的教育内容,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精神。
编辑:cicy
上一篇: 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走进孩子的生活
下一篇: 游戏与学习融合的实践研究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小班孩子应该玩什么户外游戏? 猫猫如意 阅读人气:26
- 制作方法及所需材料 桃子不逃 阅读人气:425
- 刚刚入职半年,开始带小班,一开始真是各种不适应,小... yxm 阅读人气:438
- 怎么写一份中班 数学公开课呢 要以游戏为主 那个女孩 阅读人气:5
- 哪位老师有音乐课上好玩的游戏,比如节奏之类的游戏,... 蕾蕾蕾冬 阅读人气: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