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健康”领域学习心得
作者:顾志芳 钱沈怡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8-07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为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指南》强调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对此我的体会如下。
一、碰撞——当“健康”遇见“健康”
翻开《指南》健康领域,这样的“健康”理念跃然纸上:“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样的“健康”理念全面、丰满,一下子更新了我原来认识中的“幼儿的健康教育就是身心保健和体育锻炼”的观念。
二、发现——我的“健康”很“骨感”
仔细阅读《指南》,发现除了“健康”概念更加丰满外,《指南》中的幼儿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也同样细致、合理,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已经知道并正在努力实践着的,如引导幼儿控制情绪,组织开展走、跑、跳、攀、爬等体能活动,帮助幼儿习得一些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南》则在我已知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可行的教育建议,引导我调整和实施。还有一部分内容则是在我以往教学中忽略的,需要在以后逐步丰富、积极行动的。
三、更新——从“我知道的”→“积极调整”
(一)从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到顺应孩子的学习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身体力行,结合健康领域发展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内容组织活动。我以为只要按照各年龄段发展目标组织好集体教学活动,并在日常游戏中组织孩子练习就万事大吉了,但现实却给了我一盆凉水:
【案例回放】根据大班上学期健康领域发展目标,幼儿应该学会跳短绳。于是我请幼儿带来绳子练习跳绳。刚开始,孩子们兴趣盎然,跟着我的方法:甩绳、跳起、连续甩跳。一部分协调能力强的孩子渐渐学会了跳绳,在成就感的刺激下他们的兴趣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跳绳技能出现了两个问题,一部分早已能连续跳绳的孩子对跳绳兴趣不再高涨,但一部分孩子依然不会跳绳。这样的情况让我着急起来,于是我要求不会跳绳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只能练习跳绳。然而,这样效果适得其反,不会跳的孩子产生了排斥心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户外活动时,我像平时一样请孩子拿出绳子,要求道:“已经会跳绳的小朋友可以玩其他的游戏,还没学会的小朋友来老师这里继续练习。”佳佳看了眼绳子,撅着嘴巴、很不情愿地说:“啊?又要跳绳?”我看了他一眼,他忙低下头,默默地拿着自己的绳子,不吭声地走了。
其实,我的心里也很茫然。难道,对于一个还没学会跳绳的孩子来说,我所能做的,只是逼着他练,看着他跳吗?
【指南点击】《指南》对于动作发展的教育建议中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积极调整】绳子不是只有一种玩法,我开始引导孩子尝试绳子的不同玩法。我设计了愤怒的小鸟、踩蛇尾、开火车、跨跳……孩子们喜欢和绳子玩游戏了。根据跳绳技能,我组织了创新小游戏:游泳健将(甩动双臂前行)、纵跳触物(跳起)、海豚顶球(甩跳),引导孩子们用他们喜欢的游戏演绎跳绳的基本动作:甩臂、跳跃、甩跳。当我再一次和孩子们练习跳短绳的时候,孩子们欣然投入到练习中。
(二)从知道幼儿有个体差异到蹲下身来,欣赏幼儿、尊重幼儿
我们的教学不可能让不同的孩子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个水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但是,“教师的尊严”却让我一直以来都认为,面对孩子的“淘气”“懒惰”“辩解”,我需要扮演“严师”的角色,助推孩子的成长。
【案例回放】自由活动时间,一阵吵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快要结束了,等我们玩好这一局你再参加吧。”“让我玩一会儿吧!”“不行,我们人已经满了。”“哼,有什么了不起的。”话音刚落,小昱一把将飞行棋棋盘扯掉,棋盘上的棋子、骰子滚落一地。我看见了,一个箭步跑过去批评道:“小昱,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赶紧把棋子捡起来!”小昱狠狠地看了我一眼,小嘴高高撅起,岿然不动。我又一次强调,“快点捡,做了错事就要自己解决。”没想到小昱也来气了,横了我一眼,双手抱在胸前,生气得两个小肩膀上下直起伏。这还了得,做错了事情还发脾气,我立马提高音量说道:“小朋友做错了事情没关系,勇于承认就可以了,你不仅不承认不改正.居然还发脾气。”可能是因为委屈,也可能是我的大嗓门吓着了孩子,小昱“哇”地一声哭开了。
难道我错了,难道我不应该要求孩子及时认错、及时改错?难道孩子做错了事情居然可以对着老师发脾气?
【指南点击】《指南》健康领域的学习再一次为我“洗脑”,在健康领域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积极调整】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一旦进入幼儿园就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与同伴产生摩擦。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如上述案例,我可以先询问小昱发脾气的原因,再和他分析这样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让他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他是正在玩游戏的孩子,棋盘被同伴扯掉了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小昱想一想,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此后,再遇到孩子发生情绪问题时,我不再一味压制,而是给予孩子心情缓解的时间,我会询问孩子为什么生气,帮助孩子分析是非,对于情绪过激的孩子,我也尝试“冷处理”,等他情绪平静后告诉他错在哪里,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另外,我还在班级一角设置了“心情小屋”,鼓励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大家分享心情故事的孩子去心情小屋抱着乖乖狗说说心里话。就这样,用教师的平和感染孩子的平和,用教师的快乐带动孩子的快乐,慢慢地,班上一些容易偏激的孩子不再乱发脾气,也能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四、丰富——从“我忽略的”→“积极行动”
(一)从发现“平衡”并不单一到丰富游戏内容,拓展游戏场所
【我忽略的】在我以往的认知中,“平衡”这个名词偶尔会在体育锻炼活动中被提及。但是,在《指南》的学习中我却发现,“平衡”不仅在“动作发展”这一目标和教育建议中出现,也存在于“身心发展”目标的子目标——适应能力的教育建议中。为什么《指南》如此重视“平衡”的发展呢?怎样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呢?
【指南点击】《指南》指出:“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这让我意识到我对平衡的认识太肤浅了。
【积极行动】我开始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短暂游戏中、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换着花样和孩子们进行平衡锻炼。户外体育锻炼中,我和幼儿走梅花桩、走竹梯、踩高跷、踩平衡车、过平衡板、玩跳跳;在游戏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比赛看谁更稳,一起探究保持平衡的最佳方法。
“狐狸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钟”都是传统游戏,当传统游戏与平衡练习神奇嫁接后.孩子们玩出了新的兴趣点:玩狐狸捉小鸡时,小鸡要“金鸡独立”,保持不动来迷惑狐狸,保护自己;而“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则要求孩子在老狼喊“12点”时,用后面一只脚的脚尖顶住前面一只脚的脚后跟沿直线站立不动。
生活中也蕴含着无数练习平衡的机会,午后散步时,带领幼儿沿地面上的直线行走,在路边的路肩行走;喝水时,孩子们拿着茶杯等待时,引导幼儿做“金鸡”比“独立”;玩大型玩具时,鼓励孩子玩秋千、走摇晃的绳索桥。
(二)从发现“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亦属于“健康”范畴到与各领域融合渗透.让幼儿“心灵”“手巧”
【我忽略的】对于幼儿动作发展,我清楚地知道要培养他们走、跑、跳、投掷、平衡、攀登等方面的能力,却忽略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期的动作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手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二是全身性的身体运动(粗大性运动)的发展。幼儿的粗大性动作发展较快,而手指和手腕等小肌肉的精细化动作发展得较慢,幼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学会恰当地控制自己的双手。
【指南点击】《指南》“健康”领域在“动作发展”中,明确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作为目标.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并给出了一些详细建议。
【积极行动】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画笔、剪刀、纸张等工具和材料,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操作活动。游戏活动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游戏区域:各游戏区域中也提供多种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如理发店游戏中,提供浴帽、各色彩纸,鼓励理发师在没有客人的时候制作好看的发套,设计不同的发饰。鼓励幼儿用筷子吃饭、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还结合园部活动,每过一段时间,就组织孩子进行搓团圆、剥毛豆、做面食等活动。
针对手的练习活动增多了,孩子们的小手也变得灵动起来,在他们手上产生出漂亮的图画、精美的泥工、动感的小制作。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期末了,综合课的教案我还是写不来,美术,健康,音乐... 默沫 阅读人气:4
- 我马上是一名男幼师,这几天实习,真希望更多的家长理... 郝建明 阅读人气:34
- 有没有老师上过中班健康食物的旅行的课,没有经验要去... 刘双 阅读人气:223
- 好好学习 自信 阅读人气:49
- 学习雷锋好榜样 wlight 阅读人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