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园本课程研究 彰显创造教育特色
作者:刘海岩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9-30
我园从1998年确立创造教育特色,多年来,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以机制为保障,为课程发展保驾护航
1.研究机制的建立与执行由规范走向精细
为保障课程研究顺利开展,我园建立了一系列的研究制度,如:课题研究制、特色展示制、经验交流制、园本研修奖励制、园本课程研究制等十多项制度。随着课程改革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地调整、改进,从全面走向规范,从规范走向精细。
一是把握“问题深入、过程细致、成效显著”的原则,细化了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了循环的教研活动长效运行机制——“教研主题事先公示、教研方案精心预设、教研活动中引发思考、教研活动后提升经验”。目的是让教师有备而来,带着自己的实践经验、带着自己的学习感悟、带着自己的反思与认识、带着自己的问题与困惑,参与教研活动,在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中,扩展教师研究问题的思路,提高教学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二是实践了“学、做、思”理论学习模式,建立了理论学习的有效机制。如在“思”中提出了注重在“写”中思:为解决教师在写作中记流水账浮于表面应付交差的现象,提出了三点要求:事件案例要真、理论依据要准、问题思考要深,以此提高写的质量、思的水平。推行在“讨论”中思:为提高思的质量我们提出了“无权威、无主次、无对错”的原则,鼓励教师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在不同观点、不同思想的碰撞中,扩展教师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教育智慧。倡导在“非正式交流”中思:倡导“随时随地、坦诚相待、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氛围,培养教师养成随时随处交流学习的习惯。如:同班、同级、同领域、同课题同年龄乃至不同级部、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教师都是交流的伙伴;进餐、午休、课间、下班后,都可以是教师交流的时间。
2.研究组织的建立由集体扩展到个体
一是课程的管理和研究呈现层级和网络化:形成了“园长——业务园长——级部组长——教师”的层级研究管理网络,和“大教研组——级部教研组——课题研究小组——班级研究小组——名师工作室——个体自由结伴”的主体研究网络。二是课程管理和研究的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园长把握课程方向,发挥思想引领、实践指导、管理督促的作用;中心教研组研究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问题;级部教研组研究课程的调整与完善;班级教研组研究班级特色;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大课题下的子课题;个体自由结伴进行教学游戏化研究;名师工作室发挥辐射和帮带作用。
3.重视课程方案修订的管理,确保课程顺利发展
在课程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突出重点、即时评价、落实责任,加强课程修订的管理。一是建立课程方案的修订制度。在制度中规定,课程的调整与修订必须过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因此我们一改往日只在学期末调整课程的做法.现在每个主题完结后都要进行调整,学期末进行全面调整。二是建立《课程资源库建设使用制度》,要求教师及时收集整理课程资料,梳理课程实施的脉络,总结课程实施的经验,保证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浪费。如:我们建立了网络课程资料库,包括教师设计以及搜集的认知资料、参考活动、优秀教案、学习资料、课件资料、影像资料等;还建立了课程主题资料库,包括各年龄班不同主题的活动材料和教玩具资料。资料库管理人员对教师上交的资料择优入库,作为主题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将资料按主题进行分类,建立了使用登记和归还制度。通过资料库的建设,教师们能及时整理上交主题材料,并能方便地互相借用主题资料。资料库科学规范的建设为教师一日活动组织提供了极大方便,达到了课程资源共享的目的。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园本课程向纵深发展
幼儿园课程研究的关键任务是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立足园本特色,密切结合教学实践,把课程实践中的问题确立为一个个研究的课题,将整个研究由宏观走向微观,进行了突破性研究。
创造教育研究初期,我园“幼儿创造教育研究与实践”申报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课题,并有幸得到了许多专家的亲临指导。学习使我们对幼儿创造教育涵义的理解逐步深入,形成了集课程文化、课程观念、课程原则、课程理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模式等为一体的具有创造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研究中我们发现家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无限潜力,认识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就毅然决然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将创造教育引入幼儿家庭》。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推动了创造教育课程的发展。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的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立项的“十二五”课题《在美术与文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其目的就是要丰富课程内容、提炼创造教育方法策略、促进师幼的美术与文学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课题研究内容的微观和具体,将促使我们的课程更具内涵、更显特色。
以实施育成长,促进课程内涵发展
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潜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的过程。因此,我园注重在课程实施中培育教师成长。
1.开展主题审议,增强教师把握主题核心价值的能力
在主题实施前,我们以级部为单位开展对主题实践的预想与审议,通过审议,教师明确了主题指导思想,对主题网络、主题目标、主题内容、主题可利用的资源、主题区角活动计划等进行调整,理清主体实施的脉络与环节,为高质量的课程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主题实施中的交流评析,培养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
每个主题的实施都有具体的负责人,就主题实施中的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教育活动的组织、活动区活动、幼儿的发展等内容,组织大家进行观摩、交流、评析活动。主题的交流评析活动,推动了教师研究课程、思考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对主题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保障了一日活动的质量。
3.开展主题实施后的反思,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反思与提升能力
每个主题结束后,首先是通过教师个案跟踪、活动评析、作品分析等进行自我反思;然后是级部层次进行的主题调整改进反思;三是全园范围就主题的实施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多层反思不仅促使课程的扎实开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经验提升的能力。
4.创造性地生成课程
(1)以节日为主线生成课程。我们引导教师以节日为主线.开展班级特色节庆活动,与幼儿、家长共同策划制定节庆活动方案。于是,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变成了我们的生成课程。如端午节,中班开展了欣赏、制作、品尝粽子、系端午绳等系列亲子活动,大家尽情体验了端午节风俗;清明节组织开展了体验清明民间习俗的系列活动,如碰鸡蛋游戏、插艾蒿、请奶奶为幼儿卷蛋饼等等。洋节日也成为生成活动的契机,感恩节时大班教师组织孩子们为幼儿园周边的环卫工人、修鞋工人、卖报人和售货员制作并赠送感恩卡,为他们说一句感谢的话等活动;复活节时,老师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画彩蛋、找彩蛋的活动;在万圣节,老师们组织幼儿进行了亲子设计和装扮活动。
另外结合“世界阅读日”,各班生成了“好听的故事”“种上一棵阅读树”的主题活动,采用了“图书漂流”“交换图书”“故事表演”“自制图书”等多种形式;在“六一节”期间,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幼儿参与和体验的节庆活动,如:大班的“职业体验馆”“化装舞会”,中班的“亲子运动会”、小班的“快乐嘉年华”等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节日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人。
(2)以幼儿兴趣为基点生成课程。如在小班的“顽皮一夏”主题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了“夏日嬷嬷茶”的社会性游戏活动,运用幼儿园的传统糨糊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冷饮,非常新颖有趣,大受孩子们喜爱。在大班“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了“中药房”的社会游戏活动,在“浓浓的亲情”主题中教师通过儿在活动区中的兴趣,生成了“厨房用具本领大”的探索活动;在“寻找身边的小秘密”主题中生成了科学小实验“龙卷风的秘密”的家长执教活动。在中班“有趣的脸谱”主题中幼儿对京剧特别感兴趣。就自然生成了“我来唱京剧”活动,请家长中的京剧艺术家,带孩子们欣赏脸谱、欣赏京剧服饰、了解京剧人物、了解京剧化妆特点,并指导孩子进行了京剧表演活动等等。以幼儿兴趣为生成点的活动,最符合幼儿的需要。我们还大力开展在活动区中的创意制作、表演、创造性思维训练、民间艺术、象棋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大胆想象与探究、相互交流合作、展示自我的舞台,满足了不同孩子发展的需要,张扬了幼儿的个性。
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近两年我们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发展到了第7个版本。特色逐渐鲜明,我园成为山东省最具特色的十佳幼儿园。然而课程研究永无止境。落实《指南》,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
编辑:cicy
上一篇: 园本教研中的“连环扣”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 美工区材料提供的创意策略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剑桥幼儿英语课程怎么样 郝婧 阅读人气:9
- ...体,接纳她们,拥抱她们,给她们一点自信,一点阳...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对于隔代教育的看法都有什么??? 註 題 詓 阅读人气:13
- 教育反思应该怎么写,从哪几方面?注:一名刚带小班的... 总有刁民想篡位 阅读人气:36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