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活动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究
作者:刘莹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9-30
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异,孩子入学后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会记老师布置的作业与其他任务,反映出孩子任务意识差,对小学生活适应差。因此,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做好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实施策略
我们在小、中、大班三个阶段,家园配合,针对孩子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有序培养,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任务意识,渗透幼小衔接。
幼儿对“任务”一词概念不清,不知道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出现对任务可做可不做、做与不做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幼儿知道,任务是指必须完成的事情或指令;在交代任务时,语速要缓慢,表情要严肃,使交代的任务有别于平时的谈话.便于幼儿直观地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了解任务的严肃性,同时说明任务的意义,使幼儿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做,知道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其次,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检查,恰当肯定,促进幼儿做出积极努力。
(一)在小班注重培养幼儿做事的积极性和专注性
3~4岁的孩子专注性、自我服务能力比较差,因此首先鼓励他们喜欢做事、专心做事,让他们体验做事的快乐。
1.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人手,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任务意识。
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地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活动室中设置5~6个不同的活动区域,如:巧手吧、聪明屋、语言区、娃娃家等,通过与孩子的集体讨论,给各区域提出要求,让孩子带着“小任务”进入活动区。如巧手吧的“小巧手”要完成一件作品送给自己的小伙伴;聪明屋的“小一休”要出道难题让小伙伴猜……在活动后组织孩子交流分享彼此完成的小任务,建立初步的任务意识。
在户外活动中,我们也用“送小白兔回家”“摘桃子”等游戏激励幼儿努力完成某项任务(如收玩具),让孩子体会成功完成任务的乐趣。
2.通过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加强幼儿对任务的重视。
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小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留心孩子生活习惯方面的薄弱环节,设置一定的小任务,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自我服务”。如:针对小班幼儿饮水习惯比较薄弱的现象,我们就在墙壁上给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小杯子,让孩子每喝一杯水就往杯子里放一张彩色的小纸条,这样孩子的喝水情况就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同时,我们也引导家长密切配合,在离园前询问孩子喝水的情况,这样一来孩子都能主动告诉爸爸妈妈自己今天喝了几杯水。长此以往,孩子喝水放纸条、每天总结喝水数量就成为了一项习惯和任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幼儿对任务的重视。
(二)在中班注重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4~5岁的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有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责任感也逐渐增强,并且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中班应引导幼儿做事有始有终、说到做到。
1.通过为班级和他人服务,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主动性。
我们利用“值日生”“小帮手”等活动让幼儿完成一定的任务,并设置情景帮助幼儿完成,如:引导值日生当“服务员”为小伙伴擦桌子;引导小帮手帮助小伙伴收拾活动区、摆椅子等等,并且通过交流、表格记录、自我评价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逐渐养成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
2.家园携手帮助幼儿初步养成完成任务的习惯。
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了一些家园亲子报,如:“叶子小百科”“节日小新闻”“成长证明”等等,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及整理、表征的任务,并在第二天组织孩子讲述交流,帮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常规活动训练幼儿任务意识。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它也可以转化为任务来指导幼儿完成,如:利用“值日生”标牌强化幼儿对任务的重视,使之积极完成“种植园记录”“分发餐具”等任务;在墙壁上张贴“你拿纸了吗”“你喝了几杯水”“把我送回家好吗”等小提示,提示孩子及时完成任务,并引导孩子们互相监督提醒并相互帮助,慢慢形成习惯。
(三)在大班注重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质量及责任感
5~6岁的幼儿有了较强的责任感,愿意接受挑战,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较为丰富的已有经验,能够理解成人发出的复杂指令,会用多种方式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大班应引导幼儿做事有目标意识,提高完成任务的质量。
1.通过“今日小任务”活动,增强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我们通过开展“今日小任务”活动,提高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并引导家长参与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激趣。为了吸引孩子记录任务的兴趣,我们为孩子们购买了外观美丽的小任务本,引导孩子跟任务本交上朋友。
(2)纳入日常活动。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段,指导孩子将今天的任务用简单文字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回家讲给父母听并及时完成任务。
(3)家园总结经验。起初孩子们记录任务、完成任务可能需要老师和父母的帮助,渐渐地,孩子们通过交流、尝试就会自己摸索出一些记录任务的好方法,比如:用分隔线或空行来区分两天的小任务;用画符号的方式代替文字;遇到不会记的地方,会请教小伙伴和老师帮忙。家长对此也很配合,如宁宁的妈妈每天坚持回家询问孩子:今天有哪些小任务,你是怎么记录的,而且还用粘贴、语言等方式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一丁的爸爸发现孩子不愿意记录任务,会及时地用物质奖励、语言等手段提醒孩子。并且尝试让奶奶协助记录、完成,渐渐地,一丁养成了爱记任务、独立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4)分享经验,相互促动。为了推广这些好经验,我们举行了“小任务经验交流会”,让孩子和家长共同交流记录和指导的好经验.推动孩子任务意识的发展,鼓励孩子尝试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让记小任务成为一件容易的事,并且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学会将任务记在心里。
家长们普遍反映“小任务”活动其实是一个潜在的催化剂,它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独立做事的好习惯。因此,培养任务意识在家长们中间也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并得到广泛支持。
2.为幼儿提供多种机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完成任务的质量。
我们尝试培养一些组织能力强的孩子担任小组长、监督员、气象员、活动区管理员等等,每天选出一位小班长,激发孩子的荣誉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监督、提醒和收整的工作,让劳动作为一种奖励,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质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了孩子之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而且任务完成得越来越出色。他们会觉得,这是他们应该做的,而且要把它做好。
3.结合班级“明星宝宝”评选,逐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我们在班级门口设立“明星宝宝”评比栏,分“任务小能手”“老师小帮手”等版块来评价孩子近期完成任务的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进步和不足。
效果与反思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乃至整个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1.不少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大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其实不然,整个幼儿期都是在做入学准备。幼小衔接不单单指向于知识方面的储备,更重要的是能力、习惯的培养。培养任务意识就是在他们心中埋下隐性的“种子”,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做事、学会做事、学会记忆任务、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任务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幼儿一日生活,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如我班开展的“每日小任务”活动,引导孩子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作业,并鼓励他们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任务意识。又如设立“今天的事情今天做”表格,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督促和评价。
3.正面引导、赏识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由任务意识进一步向责任感转化。抓住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并让孩子体会“我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等责任意识。
通过在幼儿园阶段的培养.毕业生的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入学后都很会记作业,而且养成了一回家就写作业的好习惯,孩子学习起来非常省心,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具备一定的任务意识,但是缺少完成任务的具体经验,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还有的孩子在完成任务方面做不到持之以恒,或只是表面功夫。我们将从中总结经验,深入剖析问题,寻求家园合作,培养孩子良好的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幼儿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cicy
上一篇: 基于幼儿探究需要的外出感知
下一篇: 从“不知道”到“想知道”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力;我带领班里孩子们以“我来当爸爸、妈妈”为主题...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是他们自己发现学习新事物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富性和多元化,所以种植园地为许多幼儿园开展各类...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包揽了主题墙制作的所有。有一次我们在评班级主题...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
- ...,不要让她生来只做没有翅膀的凡人。是呀,尤其是... 英子 阅读人气: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