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画小鸡”谈创意绘画
作者:初晓玲 来源:山东省茌平县教育局 上传时间:2014-10-03
在我县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时,老师们设计了小班美工活动“画小鸡”,对比不同的设计思路,观摩不同的执教现状。引发了我内心的波动与思考,于是想结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理解与体会,以同一活动的两种不同设计思路与实录为例,阐述对美工活动中共性问题与困惑的见解。
【实录一】老师让孩子们画小鸡,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见过小鸡吗?小鸡长得什么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小鸡有头、有眼睛、有嘴巴……”“小鸡的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听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迫不及待地说着小鸡的身体特征,老师觉得孩子们把小鸡的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非常高兴地说:“今天老师教你们画小鸡好不好?”老师先画了一个圆,说:“这是小鸡圆圆的头,在圆圆的头后面再画一个大一点儿的圆,是小鸡的身体,然后,我们再画上眼睛,还有尖尖的嘴巴……”就这样,一幅小鸡的示范画完成了。孩子们急忙拿出自己的画笔开始绘画.仅几分钟的时间,孩子们便纷纷拿着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了。结果也不出所料,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幅教师示范画的翻版。
评析:在这个活动中,封闭式的讲解与完整的示范,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强调的是教会幼儿画小鸡,忽略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即使在成人看来画得很像,作品里却没有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只是对成人绘画的临摹,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是是否更像教师的示范画,是一种重技能、重结果的体现,扭曲了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无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活动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哪里值得我们深思。在美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绘画这一过程获得幼儿不同的想法,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进行表现和创造,如果仅仅是让幼儿临摹,一旦要画一个自己想要的教师却没有教过的形象,幼儿就不敢画了,即使画了,也不如画那些教过的形象,正如毕加索所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由此看来,每位幼儿都有独特的视角,如果我们过于整齐划一地去要求幼儿,就会抹杀幼儿的天性与创意,真正的儿童画应当是童真、童趣、童心的体现。
【实录二】“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米,爱捉虫……”随着朗朗上口的儿歌,老师和孩子们自由地模仿不同形态小鸡的动作.老师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小鸡吗?它长得什么样?”接着又问:“它的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你觉得像什么?”孩子回答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问题.很多孩子说“像太阳”“像饼干”“像圆球”“像车轮”“像转盘”“像灯笼"……老师顺手画了个“圆”,问:“这是小鸡的什么?”有的孩子说是小鸡的头,有的说是小鸡的身体。老师没有直接回应,而是采用了迂回策略,放慢速度,微笑着说:“小鸡的头和身体都是圆圆的,如果这是小鸡的身体,它的头在哪里?”亮亮小朋友在表示小鸡身体的圆里面画了个小圆,然后添画上嘴巴、眼睛等等。老师又问:“亮亮眼里的小鸡是这样的,你们眼里的小鸡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和他不同的?”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慢慢地来到老师跟前,表现了不同形态的小鸡,老师巧妙地说:“快看,这两个小朋友画的哪里不一样?他们看到的是不同的小鸡,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小鸡呢?快点画出来吧。”简单的几句话。已经把孩子引入思索的轨道,孩子们在梳理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如何用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见过的、与众不同的小鸡。几分钟过后,孩子们纷纷用不太流畅的轮廓线表现了自己的想法,各不相同的作品中流露出自己特有的思想,最为精彩的是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诠释:“我的小鸡在捉虫。”“天太冷了,我的小鸡把头缩进了身体。"“我的小鸡喔喔啼。”“我的小鸡躺在地上打滚儿呢!”……
评析:透过孩子们的作品,听着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解读.我们知道,所谓不同的小鸡是指神态不同,而非身体形状的不同,注重的是“神”而不是“形”。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孩子的身心是放松的,思维是活跃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每个孩子在构思的过程中都尽量地去寻找不同点,大胆地想象与尝试作画,而且敢于把观察、想象用简单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正所谓:过程充满智慧才会有精彩的结果。
上述两个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幼教理念逐日提升的今天,大家毫无争议地更为认可第二个活动,因为它既为幼儿提供了感受与欣赏的机会,又给幼儿留足了表现与创造的空间。为了让大家的理解更为透彻,我以几个核心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大家结合《指南》精神进行讨论,以便进一步释疑解惑。提出的问题是:1.美工活动应该给予幼儿什么,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2.绘画活动中强调幼儿临摹还是鼓励幼儿构思独特的创造;3.如何从模仿绘画走向创意绘画;4.如何以作品为抓手解读幼儿。针对以上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与辨析中深深地感悟到,《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艺术教育是一种顺应天性的教育,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更为清晰地指明了实施美工活动的途径,欣赏是更为深入的感受,创造是更独特的表现。所谓独特就是指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重体验、重情感、重创造,“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艺术表现。从上述两个“画小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指南》强调要“展示幼儿的作品”,这个展示,不仅仅是展示幼儿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展示让幼儿获得受肯定的成功感,同时能够在聆听他人感受的基础上获得提高。“你的小鸡把头缩进了身体,让我感觉到它真的是冷了,你用蜡笔涂色的时候涂满一点,让小鸡穿上厚厚的羽毛衣服。”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幼儿作品的优点,也指出了需要提高的地方,对帮助幼儿积累美术经验非常有益。正如《指南》中所说,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们去自主表现和创造,孩子们一定能够在观察、体验、操作、实践中获得有益的艺术经验和表现技能。
编辑:cicy
上一篇: 拾、制、品——幼儿手工活动三部曲
下一篇: 借助电教手段活化幼儿美术教学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油油的。口水都留下来了。它飞奔过去,一不小心踩... 一生等待 阅读人气:117
- ...手工制作,美美哒!!!玫瑰是我用海绵纸折的,盘... 阅读人气:1473
- 作为教师应不应该画淡妆上班?你们幼儿园要求了吗?为... 蛊蛊 阅读人气:43
- ...? (二)技能展示:三选一,定好内容 1、抽到... 胖圈圈 阅读人气:514
- ...,通过观察后在请幼儿讨论花的特征,最后在让他们... A-vicky 阅读人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