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英国幼儿园课程
作者:王艳云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上传时间:2014-10-20
2014年3月,我有幸随朝阳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团赴英国,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学习。期间,在伦敦参观了三所学校附设的幼儿班。幼儿班的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参观的三所学校分别为约翰爵士学校、乔治伊里尔特学校和圣约翰学校。三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体制、办学条件各不相同,但其课程内容,以及自然、宽松、舒缓的节奏却非常相似。下面依照我们参观的顺序,带领大家粗看英国的幼儿园课程。
约翰爵士学校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
一进约翰爵士学校,满楼道悬挂着的孩子们的大照片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照片有集体活动的合影,有孩子的特写镜头,每一幅特写都捕捉了孩子细微的表情,或全神贯注地观察蜗牛,或两个小伙伴一起看书,或对着镜头会心地微笑,一下子拉近了与欣赏者的心理距离。集体合照也颇为新颖,老师和孩子们不是排成整齐的一排,而是每个人做着有趣的动作和表情。无论哪一种镜头,画中人个个阳光、生动,颇具感染力。参观过程中,一个小男孩径直把我们带到一张照片前,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说这句话的时候,幸福感和自信心让这个孩子看起来那么神采奕奕。看来,照片不单是装饰,同时是孩子的成长记录,也是一种认同感教育。
走进幼儿班的门,我一下子被门厅里郁郁葱葱的绿萝、笼子里自由嬉戏的仓鼠、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金鱼和在饲养盒里慢吞吞爬行的大蜗牛吸引了。对于我这个喜欢自然的人来讲,能在一个幼儿班里看到这么多动植物已经很欢喜,更何况,这些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又是那么的宽松!大花盆、大笼子、大鱼缸,足见它们多受重视。仔细一看,鱼缸下方有很多标记条,条子上用英文分别写着:“你的鱼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鱼画下来吗?”“数一数有多少条鱼?”“你能看到多少条鱼?”“有多少条金色的鱼?” “所有的鱼都一样吗?”再抬头,里侧有一位男教师,正带着几个孩子观察蜗牛,从他们专注的表情判断,孩子们沉浸其中,正开动小脑瓜想问题呢。再往里走,更多的自然材料充斥着整个教室:鲜花、松塔、带着皮的玉米棒、丝瓜瓤、贝壳、牛角、羽毛、树枝、树叶……随处可见,就连一个沙盘里也装满了刨花、木块、石子、松塔和木棍,从地上的刨花屑来看,孩子们玩这个沙盘的几率相当高。看到这些,心中不由慨叹:有这样的环境,自然观察课哪还是个问题?
更难以想象的是,在一张桌子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用黄水仙和郁金香花做画后留下的痕迹,从满桌子的颜料、沾满颜料的花朵来看,孩子们是使用花朵蘸颜料来做拓印画。观察花朵和绘画创作一并进行,是个蛮有意思的活动。但,成本是不是太高了?那花可是鲜花啊!这个念头一起来,又马上被自己否定了:要知道,在英国,鲜花,尤其是黄水仙花,就跟野草一样,几乎有土的地方就在盛开,在孩子的课上用一下,也不算奢侈啊!
在这个班,我还看到了一面主题墙,上面写着英文(注:在英国幼儿班的环境里,我看到的文字主要是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以下描述全部由英文翻译而来) “动物摇滚乐(TheAnimal Boogie)”。墙上的图画和文字展示着活动的进程:“我们阅读了《动物摇滚乐》的故事”、“你还记得故事里都有哪些动物吗”、“像鸟一样拍打”、“像熊一样摇摆”、“像象一样跺脚”、“像蛇一样滑行”、“像花豹一样跳跃”、“用不同材质和结构的画笔给动物涂色”、“孩子们模仿各种动物做了相应的动作”、“我们的展示活动每天都在继续,敬请关注”。能看出,这个主题是由《动物摇滚乐》这本书衍生出来的,围绕这本书做了各种活动。看到这儿,联系起刚进教室时看到的一面墙,上边写的是“蚯蚓超人”,也是在阅读了《蚯蚓超人》这本书以后延伸出的活动:每个孩子都做了一个自己的蚯蚓超人,蚯蚓身体的粗细、长短、弯曲度不同,拓印用的材料也不同(能看出有花朵、树叶等图案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贴上自己的大头照,集合成一群“蚯蚓超人”。
看着,想着,不由得佩服老师们对图画书教育功能挖掘得多么到位。一本图画书,竟然能延伸出这么丰富的活动,足见老师们对图画书的分析和研究多么细致入微。试想,如果对一本书、一个活动的功能思考得更充分些,计划得更周密些,这样的延伸,似乎也不难;如果主题活动的选题能这么具体,老师们也不至于感到主题活动高不可攀,孩子们也不会在主题中感到空洞无趣了吧?
当时,这个班有三个小组在组织教学活动。每组一位老师,每位老师带7~8个孩子。一组在认读英语音节,一组在观察蜗牛,另一组则每人拿一块布,用布包裹上什么东西,或者单独把这块布折叠成各种形状。
我们走进教室时,老师没有刻意跟我们打招呼,也没有引导孩子打招呼,一切都很平静、自然。没有老师和孩子的招呼,少了因怕打扰别人而产生的内疚感和焦虑,我们也看得平静、自然。
在另一个班,我看到了一个特别的音乐活动:一位女老师,带着1O来个孩子,围坐一圈,每个人两只手各拿一根树枝,敲敲打打在打节奏。孩子们表情专注而放松,看得出,他们很享受“树枝打击乐”的过程。
乔治伊里尔特学校:丰富的课程组织形式
约翰爵士学校对自然材料的运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乔治伊里尔特学校的课程组织形式,则让我从另一个侧面领略了英国幼儿园课程的魅力。
在乔治伊里尔特学校,校长先介绍了本校幼儿班的课程设置。她告诉我们,幼儿班的课程主要有数学、英语和森林学校。因为数学、英语的课程我们可以在班里看到,因此,校长主要介绍了森林学校的组织情况:森林学校,就是定期带孩子去森林,体验冒险,认识森林里的生物和生态,体验野外住宿的生活。每一期森林学校由三位老师负责,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受过拓展训练的老师。校长还强调,这名老师接受的拓展训练,是在专门的拓展训练场进行的,不是随便找一个公园就能完成。言外之意,森林学校的组织,必须有专业人员给孩子以安全保证。从墙上一幅幅森林学校的照片看,森林学校课程的内容真的很丰富:孩子们全副武装,穿着雨靴、登山服和反光背心,钻树洞、观察树木的季节变化、搭帐篷宿营……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而言,森林学校活动值得期待。
乔治伊里尔特学校幼儿班的活动也是分组进行的。班里三名老师每人带一组孩子,分别进行户外游戏、阅读故事和自制报纸活动。孩子们自己选择参加哪个活动,各个组不限制人数,也不要求固定在某一个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变换活动内容。在我们参观期间,大部分孩子一直待在同一个区域中,小部分孩子则在户外和阅读区之间跑来跑去。在同一个活动区内,孩子们选择什么工具,以什么方式活动,也不做限制。
户外,各种玩具任孩子自由选择。爬高、骑自行车、跳圈、奔跑、滚球,或者在草地上或趴或坐地玩玩具,都是允许的,老师不做太多干预,只在看到骑自行车和玩套圈游戏的孩子快撞到一起时,才提醒孩子们注意拉开距离。
阅读区,开始有5个孩子听老师讲故事。5个孩子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跪在厚厚的软垫子上,有的则站在老师背后,有一个小女孩干脆坐在了老师的怀里。孩子们听着,还不时提问,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有时还会带着孩子模仿书里人物的动作。也许被老师生动的讲解所吸引,不时有孩子从户外跑过来,好奇地站在旁边,往老师这边张望;接下来,有的坐下,加入到听故事的行列,有的则跑出去,继续户外活动。
报纸组,孩子们也是各有各的选择,围桌坐在小椅子上的、席地而坐的都有。孩子们有的在贴照片,有的在剪图案,还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想在自己设计的报纸上写一句话,于是向老师求助。这时老师拿出了一块白板,在上面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写出来,还轻声做着发音示范。小女孩则照着老师写的,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抄写在自己的报纸上,边抄写边轻声跟读。最后,她终于写出了自己想表达的那句话。显然,小女孩为自己能够完成拼写工作而感到快乐,她带着自豪的表情把写好的报纸拿给老师看。老师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并且用话语鼓励着女孩。就这样,拼读教学自然渗透在了制作报纸的过程当中。
通过访谈我还了解到,在乔治伊里尔特学校,即使是持续时间较长的主题活动,也不要求所有孩子同时参加一个主题。确定主题之前,老师会先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你喜欢什么”,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确定主题,如恐龙。如果几个孩子都喜欢恐龙,则组成一组,一起研究恐龙。如果别的孩子不喜欢恐龙,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选择别的主题进行研究。
整体来看,班级对孩子没有太多的常规要求,做什么、怎么做、保持什么姿势,都由孩子自己决定。我甚至看到,有两三个孩子一直在餐桌前吃水果,而且边吃边玩,丝毫没有紧迫感。有个小女孩,大概不愿意参加任何一种活动,于是就主动和我聊天:“你是来参观的吗?”我说:“是。”女孩充满自豪地说:“这是我的学校!”我说:“你们学校真漂亮!”她高兴地说:“谢谢。”整个过程,没有老师关注或干涉,那种感觉,很像孩子在家庭里的活动,自由、随性,但却井然有序,没有喧哗,没有吵闹,看不到紧张、忙碌和焦虑,一切就这么自然、平静、不慌不忙。
也许正因了这种不慌不忙、自然随性的节奏吧,据一位来自中国北京的妈妈介绍,她的孩子3岁半时来到英国上幼儿园,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两天便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而在国内,这个孩子适应了两个月。家长分析,出现对比的原因是“中国幼儿园一上来先立规则,英国的幼儿园则是先自由游戏”。
圣约翰学校:教孩子与动物相处
一进圣约翰学校,迎接我们的有校长、副校长,还有一只黑色的狗狗。校长隆重介绍:这只狗是专门教小朋友怎么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据说,在每日入园期间,狗狗会到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在我们参观期间,这只狗狗行动自由,它有时跟随我们,有时到自己的沙发上休息。午餐准备好了以后,它也有些兴奋,混在孩子们中间,向午餐供应处张望。让我不由得想起在英国公园里见到的情形:鸽子、乌鸦、天鹅、松鼠等动物,见了人不是躲避,而是赶紧跑过来和人亲近,游人呢,有吃的就给它们,没有吃的则笑笑,打个招呼,拍个照,或是不做停留继续前行。如何与动物相处,看来真的是一门课程。
除此之外,三所学校幼儿班的课程还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重视读写训练。每个教室里都有丰富的读写训练材料,墙面上也张贴着关于字母、音节、数字的卡片。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也设计了相当数量的读写游戏,启发我们怎样帮助孩子们掌握读写技能。只是,这些训练不通过集体上课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小组教学或在游戏中进行渗透式学习。第二,重视多元文化教育。英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个班级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们互相尊重,班里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课程,如了解每一个成员都来自哪个国家;认识各个国家的国旗以及这个国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班里的小朋友之间也都相处和谐,校园里,经常看到肤色不同的孩子搂抱在一起,肤色差异明显,笑容却同样灿烂。
除了在校园内的考察,我从校外看到了英国幼儿园课程的另一个特点:重视公共课程资源的利用。大街上、博物馆、公园、美术馆,经常见到穿着校服参观的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在美术馆里,在每一个展厅都能遇见来参观的学生。他们或站或坐,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作品或者临摹,那种感觉,看着都是一种享受。参观后,有的老师会组织孩子们到纪念品商店选购纪念品,孩子们观察着、比较着,有时还会小声商量。同一个活动,不仅发展了孩子们的艺术欣赏和表达能力,而且学会了如何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品,以及认识和使用货币,可谓一举多得。
自英国学习归来后,一幕幕曾给我视觉和观念冲击的场景经常再现,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也常常萦绕脑际:在课程理念上,中英几乎没有差异,在实施层面,差异却显而易见。英国每个班25~30名幼儿,3名教师负责,从师幼比来看,也不比北京的幼儿园高到哪儿去,为什么他们能做得那么从容、淡定,我们却紧张、忙碌,甚至焦虑?是因为英国采取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还是教师基本功过硬?还是另有原因?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学前教育
编辑:cicy
上一篇: 走进美国加州幼儿园
下一篇: 香港学前教育印象及感悟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酸甜苦辣有深刻的感受。第一知道幼儿教师不是所有...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剑桥幼儿英语课程怎么样 郝婧 阅读人气:9
- 最近老是看到男神、女神这些字眼,决定也来无聊一把,... 哈尼 阅读人气:327
- ...无穷的想象力,所以放心的把主题墙教还给孩子吧,...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
- 我是大班新来的插班老师,孩子们明显欺生,我应该怎样... 小鱼老师 阅读人气: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