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民族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侯莉敏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4-12-05
课程改革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幼儿园课程的建构提出了总体要求,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年来,我们致力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在融人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03年初,广西的幼儿园课程从分科走向综合,形成了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共同性活动与选择性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教育课程模式。在这一课程实施3年多以后,我们在2006年7~8月对广西60所幼儿园1200多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建构的课程内容较缺乏,所有幼儿园使用相同的“教材”,内容单一;二是教师不能成为课程与资源的开发者,教育教学观念落后,课程资源贫乏。调查还发现,各地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好农村差、公办好民办差,缺乏促进地区间相互影响、园所间相互借鉴的有效机制。
究其原因,一是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幼儿听的童谣、唱的歌曲、玩的游戏等大多是从电视等媒介物中获取的,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的特征,同时有关广西多元民族文化的研究又不多,使得传统童谣、歌曲和游戏等课程资源濒临消失,造成教师较少关注与选择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二是长期以来教师只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缺乏课程开发与建构的能力。
为了有效解决问题,我们以广西多元民族文化为教育背景,以幼儿园艺术教育为切入口,尝试重新构建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在制定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后,在课程内容与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上,我们充分考虑广西是一个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多民族地区,强调将多元民族文化作为幼儿艺术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在融合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基础上,我们以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儿童文学教育为主体,创建富有生活情趣的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模式。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倡导师幼互动,注重让幼儿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以艺术的心情体验生活、以艺术的方式表达生活、以艺术的手段美化生活。从2008年开始,我们又将研究内容扩展到语言、科学等领域,开发出了一系列融人民族文化的适合本地幼儿的数学游戏活动、科学探究活动、阅读与前书写活动等,进一步完善并充实了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搭建共享平台,努力促进园所之间、地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研究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1.构建研究共同体,让教师成为课程动态生成的主体
我们在启动研究之初,搭建了由高校研究者、幼教教研员和幼儿园骨干教师“三位一体”的研究团队。高校研究者(占研究团队人数的13%)的介入,解决了以往课程实施中专业引领不足的问题:而以幼儿园教师(占研究团队人数的67%)为主体,使得课程的理论研究能“落地”,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园教师成了课程研究的主体,在亲历课程动态建构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新课程观,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有效结合:幼教教研员(占研究团队人数的20%)了解本地文化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他们的加入为高校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的沟通搭建了桥梁,有助于各地的课程实践呈现出独有的园本与地域文化特色。
在研究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开始意识到幼儿园课程从知识导向走向经验导向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以及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新经验的建构。这既引发了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的热情,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某大班“民族村”主题活动网络图(见图1)就很好地呈现了幼儿园课程动态生成的过程。
由图1可见,教师的教育教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的学习内容不再是从属于不同学科的知识序列,而是借助主题网络整合而成的“网”。这样,关于“民族”的学习就不再只是集中在一两个学科,幼儿园课程就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生成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幼儿、家长及任何可能的参与者,教师真正获得了课程生成的主动权。
2.融入民族文化,进行与文化相联结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内容构建
我们在提出综合教育课程的理念及框架体系时,强调教师要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富有广西民族元素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获取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并在经验和概念间建立联系。
我们梳理了儿童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认为儿童的发展首先会受到所处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影响。然后再接受多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当然。儿童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他们也会改变和创造文化。我们在建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时关注不同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地域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与文化资源相联接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内容建构,即在课程结构上采取领域综合的方式,在课程内容上借助五大领域将已有课程资源与拟开发的课程资源加以整合,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弹性开发与实施课程的权利。这样,课程构建就从关注知识取向走向关注生活取向,成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重要渠道。综合教育课程的基本构架如图2所示。
在融入广西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内容构建中,我们首先在艺术领域展开了课程的实践工作,选取南宁、桂林、柳州、北海、百色等地的1O所幼儿园,带领这些实验园共同收集、挖掘与整理具有典型的区域、民族特色的素材和资源,并进行了融入课程内容的教学实验。
例如,幼儿园在收集和整理民间童谣时发现,有的童谣缺乏科学性,有的缺乏一定的思想内涵,有的对幼儿缺乏教育意义,并非所有童谣都能加以利用。由此,我们达成共识:在挖掘与选取民间童谣时须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注重其思想性和教育性,同时须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以便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
与此同时,我们在选择实验园进行课程实践探索时,充分考虑了它们与广西12种世居民族文化的对接,帮助这些幼儿园进行基于所在地域的文化分析,选择艺术领域的某一方面(如音乐、美术或儿童文学)确定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并建成三个研究小组(音乐方向、美术方向和儿童文学方向),每个研究小组均配有理论研究者和幼教教研员。各研究小组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出适合本民族儿童传承的艺术教育资源,并通过实施各类活动在幼儿园间展开全方位、多方面的对话与交流。通过研究,各实验园构建出了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如梧州市六一幼儿园的“我爱家乡翠竹美”、柳州地区保育院的“侗寨鼓楼”、北海市机关幼儿园的“阳光浴场”、河池直属机关幼儿园的“毛南风情”、田东县第一幼儿园的“小小黑衣壮”。各实验园还整理出了具有本园所在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课程资源库。例如,桂林市解放西路幼儿园发动家长一起有目的地收集、筛选和整理,建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库(如图3所示)。
3.搭建共享平台,开展“点一线一面”的课程推进实践
针对广西幼儿园课程发展不平衡、地区城乡差异明显等问题,我们以1O所实验园为“点”先向周边幼儿园辐射,形成综合教育课程研究的“线”。进而向本地区幼儿园推广,引领并推动市县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面”上的改革与发展。以实验园为中心的课程推进实验充分发挥了骨干园的辐射引领作用,有利于各园相互借鉴。
为了便于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在幼儿园推广,我们对资源建设成果进行了优化整合,为一线教师继续学习、上传下载、分享互动提供了支持,为课程参与者搭建了一个集个人学习、互动学习、专家指导为一体的云端平台。图4呈现的是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信息资源库的资源系统。
三、研究的结论及创新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的成果。
1.构建了与儿童发展和民族文化关联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
融人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是以《纲要》为指南,在分析国内外优秀幼儿教育方案和反思幼儿园课程现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研究实践而创新构建的。这种课程强调其适应性与发展性的整合,注重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强调教师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学习活动把不同的学习内容综合起来,让幼儿在概念和学科间建立联系,获取与民族文化相关联的直接经验。这种课程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同时融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适合广西幼儿园及幼儿的实际需要。这种课程以尊重儿童为前提,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生活、儿童经验为基石,注重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注重民族与地域文化的渗透,注重发挥儿童、家长和社区的积极作用。
2.建立了集“开发一实验一示范”为一体的实践联动机制
我们在研究中采取“点一线一面”的辐射方式,边实践边运用,边辐射边推广,确保了研究成果对一线教育教学的重要示范作用。我们在课程构建过程中,亲历了课程“开发一实验一示范”的实践联动过程,以集体智慧引领幼儿园与骨干教师的发展,对广西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搭建了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向行为转化的资源共享平台
我们始终关注研究成果的优化整合与开放共享,开发了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资源库,搭建了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向行为转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成果的辐射推广、教师的交互共享搭建了有益的通道。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也推进了高师职前培养课程内容框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建构。特别是为资源贫乏的农村幼儿园提供了享用平台,对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教师如何运用《指南》引导家庭教育
下一篇: 国际视野下幼教课程改革的新探索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期末了,综合课的教案我还是写不来,美术,健康,音乐... 默沫 阅读人气:4
- ...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明白要想成功的道理。变“说教...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