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现实与促进——基于幼儿音乐学习活动的分析
作者:谈亦文 来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5-01-11
著名管理学家赫尔茨曾说过:“管理是由心智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的确,管理是人类组织社会活动的最基本的手段。学习作为人类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也必然存在一个管理问题。从广义上讲,个体的学习需要主观和客观的管理(即“自管”与“他管”),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他管”具体体现为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自管”即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而善学者的品质之一往往就表现为善于在学习上有效地管理自己。
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不同,学习自我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者的影响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活动。据此,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含义可以被界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能力。
目前,幼儿园教师很少会自觉地关注幼儿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因而也很少会组织适宜的活动去促进幼儿该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可能与教师尚未树立起“幼儿具有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的观念有关。
实际上,就我们在幼儿园的日常观察而言,幼儿是能够在某些情境中表现出管理自己学习的倾向的。比如,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能保持适度的警觉,对困难与问题有一定的意识,并能据此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表现出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指导性等。
下面,我根据某幼儿在音乐活动“交换乐器演奏”环节中前后两次行为的差异对比,来具体分析一下她的学习自我管理行为(见表1)。这里的“交换乐器演奏”是要求幼儿先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再迅速无声地找到新的座位,拿起新乐器,坐下后马上把新乐器放在腿上做好演奏准备。
分析该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她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该幼儿自己设置了既具有挑战性但又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完成从铃鼓组移至圆舞板组的任务。
其次,该幼儿运用了多种策略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及其周围的环境条件,表现出很高的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如对时间与空间的监控与调节能力、对自身身体状态的监控与调节能力等),具体体现在:
1.空间调节策略。第一次交换乐器失败后,她回到了原来的乐器组。但与前不同的是,她选择就坐于马蹄形拐角处的座位。如此调整,显然可以减少因空间阻隔和相互碰撞而给身体移动带来的不便和时间上的浪费。
2.体态调节策略。她斜位且半坐在椅子上,其目的是方便身体的快速移动。
3.目光调节策略。她盯着目标座椅,可减少运动的盲目性,缩短身体运动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与他人相互碰撞。
第三,该幼儿具备很高的自我评价能力。她能以改进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在第一次交换乐器环节中的表现,并做出能提高未来表现的适应性改变,从而自主地完成了一次类属于问题解决型的学习活动。
前已提及,很多教师目前尚未确立起“幼儿具有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的观念。事实上,翻看《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也不难发现其中不乏低估儿童学习能力的描述,读来令人沮丧。如今,当我们惊异地发现一个年仅3岁的小班幼儿便可以显现出如此高水平的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时,我们是不是该对自己的主观意识产生质疑,进而对幼儿肃然起敬呢?
其实,当我们的关注点从“教”转向“学”时,我们便不难发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计划、监控、调节及评价等能力,而当我们把幼儿看成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时,教学活动对幼儿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自然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幼儿学习的自我管理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为此,我们向教师提出如下建议,以此来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表1 某幼儿在“交换乐器演奏”环节前后两次行为的表现
第一次交换乐器 | 第二次交换乐器 | |
初始状态 | 坐于双马蹄形外侧底边铃鼓组中部。 | 坐于双马蹄形内侧底边铃鼓组的右端。 |
目标状态 | 换至双马蹄形右侧圆舞板组。 | 换至双马蹄形右侧圆舞板组。 |
中介状态(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活动) | 1.以一般速度跑动。 2.移动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了身体碰撞。 3.跑至圆舞板组,发现该组人员已满。 | 1.斜位且半坐在椅子上。 2.边演奏边用眼睛不时盯着离她最近的双马蹄形右内侧拐角处圆舞板组一座位。 3.(一遍音乐结束后,教师再次邀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取半蹲体位,一扭腰一偏身,移向已瞄视许久的座椅,并快速坐下。 |
结果 | 交换失败。 | 交换成功。 |
移动线路图 |
一、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帮助幼儿建立任务意识,并尝试自我计划
这里的任务意识是指幼儿对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任务完成的标准、细节有清晰的意识。这里的自我计划是指幼儿在学习之前对学习流程各步骤的先后顺序的计划和安排。
具体做法可以是:首先,教师在介绍完学习任务后,应增设一个“任务了解程度评价”环节,即通过提问等方式来探明幼儿对学习任务的清晰程度。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进行探索性打击乐活动“五只青蛙”时,为幼儿设置了以下学习任务:“首先,请小朋友分组讨论配器方案。然后,由一个小朋友把大家讨论的结果画在纸上,一个小朋友去拿乐器,注意要拿三种乐器,还要保证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有一种乐器。接下来,请大家听音乐看着你们的配器方案进行排练演奏。最后,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任务介绍完后,教师随即引入“任务了解程度评价”环节进行提问:“请小朋友分组干什么?”“配器方案由几个人画?”“几个人去拿乐器?拿几种乐器?"……对于那些经常表现出任务意识不强的幼儿,教师还可以请他们复述所提的要求。
其次,在幼儿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还需增设一个“幼儿自我计划”的环节,即通过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幼儿思考“我该怎么做”。例如,某教师为小班幼儿设置了如下学习任务:“随便找个空地方,蹲在地上表演《小花狗》,唱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要赶紧找个空椅子坐下。”待幼儿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快快地找到空椅子坐下?”教师增设“幼儿自我计划”的环节,可使幼儿的学习有较多的计划与选择余地,而当幼儿的学习具有自我计划的机会时,幼儿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便有可能主动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检查学习效果并加以调整.进而最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在学习活动进行期间,帮助幼儿监控学习进程,并尝试自我调节
这里的监控学习进程是指在学习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不断检查、反馈和评价学习活动进行的各个方面,分析、发现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这里的自我调节是指对觉察到的问题作出反应,或改变目标、计划,或调整方法、策略,从而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具体做法可以是:首先,让幼儿明确学习目标。因为没有目标也就没有监控的标准。其次,引导幼儿将当下的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加以比较,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此达到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并判断目标达成情况的目的。最后,启发幼儿及时调整策略或分享他人的有效策略,从而对自身的学习行为采取调节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向幼儿提供“学习监控问题单”,即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逐渐学会监控学习进程、调节学习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以某中班双圈集体舞“请你猜猜我是谁”为例来详解上述观点。
中班集体舞“请你猜猜我是谁”采用了不确定的舞伴交往模式,即在舞蹈中,某一部分(乐曲的B部分)被安排为幼儿“快速寻找新朋友”的模式:内圈幼儿背向圆心站立,双手蒙眼;外圈幼儿进入圈内任意寻找一内圈幼儿,站在其身后,并将双手搭其双肩,成为其新舞伴。此种非规定舞伴的结伴方式可以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惊喜感。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外圈幼儿自主选择内圈幼儿并与之结伴显得较为困难。表现为很多幼儿无法在规定的时间(两个乐句)内找到新舞伴,有的幼儿干脆每次都等着教师来帮助他。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如下学习监控问题单:
1.目标:现在外圈的小朋友需要做什么?
2.监控:外圈的小朋友完成学习任务了吗?什么地方完成得不够好?
3.调节:在接下来的“找朋友”活动中,你打算怎么做?
4.评价:刚才的方法有效吗?需不需要换一种方法试试?
实践证明,在“学习监控问题单”的引导下,幼儿的监控与调节能力是能够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逐渐得到提升的。
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一般来说,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幼儿的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对材料的监控与调节(如当歌词或动作记忆发生困难时,知道可以使用图片来帮助自己学习),对空间的监控与调节(如在“抢椅子”游戏中,知道采取就近原则可以快速抢到椅子),对时间的监控与调节(如在合作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时,会有幼儿说“老师说只有两分钟的时间,再不设计就来不及了”),对程序的监控与调节(如在学习一首难度较大的歌曲时,知道要先朗诵歌词,待熟练掌握歌词后再学唱歌曲),对言语的监控与调节(如当单纯地随音乐做动作有困难时,知道可以使用出声言语的自我提醒策略,即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掌握动作的结构和节奏),对策略的监控与调节(如意识到原策略的无效,因而放弃该策略或寻求新策略),等等。
三、在学习活动结束之际,帮助幼儿自我评价,并尝试自我反思
这里的自我评价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出判断和评估的过程。这里的自我反思是指总结性地分析和评价已完成的学习活动,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并将之与以往相类似的学习活动进行比较,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归纳和概括,并作为以后学习活动的基础。
具体做法可以是:首先,教师应激发幼儿的自我评价意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缺乏自我评价的意识。他们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会说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完成得很好。倘若教师平时还经常用类似“已经会的小朋友请举手,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这样的话语来“激励”幼儿,那么幼儿很少会主动思考“自己究竟对不对?会不会?好不好”这样的问题。为此,教师适时的教育介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教师可采用“不断追问”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将隐藏在其身后的那些不足和缺憾显露出来,并加以关注:
师:你们知道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了吗?
幼(齐声回应):知道!
师:真的知道?那好,我们请几个小朋友做做看。(被教师请到的几个幼儿没有一个能做完整。)
师:老师刚才只示范了一遍,你们做不出来是很正常的。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幼(少量):老师,我不知道。
师:能说不知道的小朋友是好样的,这样老师才能帮助你们!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有困难?希望老师怎么帮助你呢?
师:现在大家觉得自己的表演怎么样?还需要老师提醒吗?
其次,教师应提供给幼儿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作为评价的主人的权利和能力。如当幼儿因为不停地调换图片次序,从而对歌曲《数一数》的最后一句演唱感到困难时,教师不要说:“最后一句唱得不好,咱们再唱一次。”而可以这样说:“你们觉得这首歌曲中有哪句没有唱好?怎么办呢?”在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活动中,当幼儿对究竟是念到“西”还是念到“看”的时候做东张西望的动作产生知觉模糊时,教师不应任由正误双方幼儿进行无意义的争论,也不要说:“告诉你们,说‘看’的小朋友是对的,说‘西’的小朋友是错的!”而应该这样说:“现在有两种答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种答案对?哪种答案错?”由此创造机会,让幼儿自己提出要求:“老师,你再做一遍吧!你一做,我就知道了。”
最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总结性地评价和反思已完成的学习活动,知道什么时候运用什么策略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使已有的学习策略更具有灵活性和迁移性。如在大班集体舞“顽皮的小绅士”的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为幼儿设计了如下反思引导环节:
师:今天跳舞时。手套帮了我们什么忙?
幼1:手套帮助我们知道哪只手是右手!
幼2:手套帮助我们知道哪条腿先走!
幼3:手套帮助我们找到新朋友!
师:那我们再来跳一遍!请大家一边跳,一边思考,手套是不是帮了我们这么多忙!
师:以前我们跳舞的时候,还用过哪些身体标记?
幼4:跳“田纳西摇摆舞"的时候,我们用过手腕花!
幼5:跳“逗牛舞”的时候,我们用过腕带!
幼6:跳“小鸟的舞”的时候。我们用过羽毛戒指!
上述反思活动有效地帮助幼儿理清了手套在舞蹈时对方位等的提示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通过引导幼儿对其他集体舞蹈学习中的身体标记的反思,使幼儿对“身体标记策略”(非“手套标记策略”)的应用效果有了更为清晰的意识,从而为幼儿今后在类似的活动中选择、设计或制作身体标记以支持自己的舞蹈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幼儿是拥有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只是受过教育培养的幼儿和未受教育培养的幼儿在管理的自觉性、经常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有差异。为此,教师应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引导来帮助幼儿达到其应有的能力发展水平。可以预期,只要教师把幼儿当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只要教师使用的教育引导方式是幼儿乐于接受和能够理解的.就能为幼儿创造“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参考文献:
[1]乔桂英.“学会学习”与学习自我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9.
[2]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9.
[3]王海英.智慧的跷跷板:幼儿元认知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84.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28.
[5]张向葵,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05.
编辑:cicy
上一篇: 从《指南》看幼儿歌唱活动的模式
下一篇: 接受美学: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新视角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第一天上班怎么在幼儿面前做一个特别一点的自我介绍?... 卖玻璃的小鱼儿 阅读人气:63
- 赣州市区一级新开园所需要招聘组织和管理能力强的执行... 流浪兔 阅读人气:4
- 如何让幼儿听从教师的管理、让幼儿喜欢上跟老师沟通、... 木子姐姐 阅读人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