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何瑶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3-07
【摘要】
幼儿好习惯的培养应抓住关键期.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文章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
幼儿好习惯培养方法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人园前往往已经养成诸多不良的习惯,如任其发展,对孩子的将来、对社会的发展都将是极为不利的。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来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让他们能健康地成长。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可见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抓住关键期,从小班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信任你
要让孩子听你的,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要懂得与孩子交流感情。小班的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的爱抚,我们经常要用拥抱和亲切的话语来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爱。如,每天早上,师生相互问好,可以抱抱孩子,夸夸孩子对老师有礼貌⋯⋯
这样。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情感,让孩子很快接纳老师.又培养了孩子有礼貌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必须正确使用权利,对待孩子要不偏不倚,不能带着情绪来对待孩子。高兴时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或不了了之,心情不佳时孩子的无心之过也会遭到大大的批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最后,班里的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也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宽松的心理环境更注重以情促行,孩子会由喜欢老师到喜欢听老师的话,再到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更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乐意做
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理解能力比较肤浅,因此空洞的说教是无 用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在活动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氛围中轻松地获得相应的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通过儿歌引导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短小精湛,意义明了,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幼儿喜爱,特别适合于小班幼儿。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针对幼儿人园时的礼貌教育,教孩子说儿歌《老师早》:“小宝宝,有礼貌,看见老师问声“‘好”’,老师夸我有礼貌。”为让幼儿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教幼儿学说儿歌《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不要小看一首首小小的儿歌.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紧相连,能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可以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生活常规的制定.会让幼儿更主动地遵守好的习惯。午睡前,幼儿要将外衣脱下来,乱七八糟地堆放在课桌上很不卫生,起床后再找自己的衣服也不容易。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衣服应该放在哪儿?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有的说抱着衣服睡,有的说放在衣橱里。其中张蔚然小朋友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大家的认可:把衣服挂在椅子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当天午睡时,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上,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三)用教师的榜样感染幼儿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耳濡目染,天长日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我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又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四)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对于幼儿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正面的赏识、鼓励、表扬,使幼儿的良好 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巩固和发展。当幼儿良好行为出现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恰当、具体的肯定和赞赏,这对孩子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尤其重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最高的,老师的话就是正确的,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后他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如在幼儿洗手时表扬:“赵晨曦的小手又白又嫩,因为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宋韵怡洗得多仔细,过几天她的小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由此幼儿会愿意认认真真洗手.从而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三、培养明辨是非,让孩子远离不良习惯
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只有是非清楚才能分清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让幼儿知道可做和不可做,随着年龄增长,可适当结合实例,表扬好的行为,批评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及时给予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
在纠正不良习惯中,还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提示,要“对事不对人”。如:“我不喜欢你把饭菜都掉在地上”和“你真讨厌,又把饭菜都掉落在地上,”显然前一种可保护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后一种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伤害孩子。再有“快来帮老师收拾玩具”和“老师和你一起收拾玩具”两种说法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四、重视家园一致的教育,让好习惯能持久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苦苦无法。因此,教师不但应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以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坚持家园双向评估,便于家长全面了解本月教育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达到目标的情况,“对症下药”。
总之,习惯是一系列自动化的动作,是在掌握动作程序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逐渐 形成的。特别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幼儿“自我中心化心理”所致,常会因为方法不当而“好心办坏事”这就需要成人帮助建立必要的规则,教授一些必要的社会交往的技能。比如:培养幼儿主动与别人分享玩具时,可提出“先宾后主”“先小后大”的制度,让别人先拿玩具,如果自己想玩可同正在玩的孩子商量,但决不能抢。成人还可用积极的口吻予以表扬、奖励或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得到训练。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抓住关键期,注重方法,加强家园联系,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编辑:cicy
上一篇: 实施感恩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
下一篇: 直面失败 正确归因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怎样让孩子从小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蜜蜂-刘 阅读人气:35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小孩三五分钟就想尿尿的习惯如何处理? 时光风靡 阅读人气:4
- ...,不要让她生来只做没有翅膀的凡人。是呀,尤其是...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求帮忙列举20个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方法啊 急用 清梦扰 阅读人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