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协助 柔性应对
作者:韦瑞菊 来源:广西省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4-21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对死亡问题采取回避态度,但“死亡”这个词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哪怕3岁左右的孩子也有很多接触“死亡”概念的机会,如童话故事、动画片的情节可能是大灰狼被猎人打死了等。
一般,儿童到了10岁左右才能理解“死亡”的真正涵义——死亡是不可逆的,即人死了就不能复生。之前,孩子可能会认为“死了的人还能再活过来”,就如琪琪,也许他保持平静,是因为真的认为爸爸去了天堂还能再回来。但这样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成怀疑,甚至引发焦虑。因此,我对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是,家园合作,共同给琪琪提供情感协助,帮助琪琪坦然面对亲人逝去的事实,乐观面对未来。
1.正确解释死亡现象。什么是死亡?美国老师向孩子解释死亡现象的做法值得借鉴。男孩蒂米患脑癌去世了。幼儿园老师黛尼尔让孩子们围坐在她身边,轻轻地告诉他们:“脑瘤使蒂米的大脑停止了工作,使他的身体停止了工作。就这样,蒂米死了。”之后每当孩子们提及蒂米的时候,老师总是回答:“蒂米还在这儿吗?他还能回来吗?”渐渐地孩子们明白了:蒂米死了,不会再回来。我们也可以模仿,比如果握着琪琪的手,看着他的眼睛,用平缓清晰的声音告诉他:”爸爸心脏病爆发,他死了。但是爸爸的爱会一直陪伴着你,他在天上看着你。”作为成人,关心包容但不添油加醋,不过于敏感和忧心忡忡,不要因为可怜而对琪琪放宽了要求,更不要无条件地允诺和满足孩子,坚持基本的行为要求和生活规范。
2.体谅并包容孩子的情绪应激反应。当琪琪真正体会到逝去的意味时,必定会有一段时间情绪表现得比较激动。消极情绪越早表达越有利于心情的恢复,需要大人适当地提供一些表达情绪的机会。比如,孩子想说时,耐心倾听;孩子想哭时,平静地拥抱和抚摸;孩子想一个人呆一会儿,就给他一个安静的思念空间。当然,过程中还很有可能出现反复,大人一定要抱有信心。
3.积极转移注意力,多种方式共同缅怀。老师要多带孩子到阳光灿烂的大自然中,锻炼身体,找些小伙伴一起做游戏,转移注意力,重新拥抱快乐。每当琪琪难过的时候,可以告诉他:爸爸在天上看着他,爸爸最疼爱琪琪,琪琪一定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开心幸福、有意义,这样天上的爸爸也会同样开心快乐。
4.体会永不消散的爱,培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人虽死,但爱与精神永在。在琪琪特别难过的时候,可以一起说说关于爸爸的故事,一起回忆美好时光,画画唱歌,吃爸爸最爱吃的菜,走爸爸经常走的路,做爸爸最爱做的事情……很多回忆的方法可以把爸爸留在琪琪心中,成为他永远的温暖回忆。还可以告诉琪琪,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要代替爸爸照顾好妈妈,和妈妈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我们提倡幼儿园进行温和不激烈的死亡教育。比如,结合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幼儿阅读一些有关死亡教育的图书、故事、诗歌等,了解事死如事生的中华殡葬风俗;通过微课程、小主题的方式,讲授有关知识,播放各种视听媒体,进行讨论,组织模拟“向亲人告别”仪式,为逝去的人送上祝福。
摘自:《学前教育》2015.04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