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绘本阅读 助力幼小衔接
作者: 黄明霞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江浦南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7-26
幼小衔接是大班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家长对孩子人小学最为担忧的问题。绘本以其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感人的内涵吸引着儿童的专注力,丰富着儿童的想象力,激发着儿童的同理心与责任感。我们以绘本阅读入手,挖掘其教育价值,有效帮助幼儿、家长顺利地进行幼小衔接。
一、创设适宜性环境,提升兴趣及专注水平
幼儿的专注是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幼儿对接触的事物没有兴趣,就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提升幼儿学习专注度应从儿童的兴趣人手,提供适宜的绘本,创设相应阅读环境,激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帮助幼儿感受、理解绘本中要传递的信息。
《帝企鹅的一家》通过丰富的图片,结合严谨的语言描述帝企鹅的特点、生活环境及它们繁殖、养育下一代的方法,是一本科学性很强的绘本。教师先激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对帝企鹅的好奇,再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阅读,提醒他们关注画面的细节,理解绘本的内容。阅读的过程幼儿的专注力保持很好,对内容掌握也较好,第二天,当教师提问:“帝企鹅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帝企鹅的蛋是谁孵出来的?”85%的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正确回答问题,且他们之间互相补充,连小帝企鹅前5周是在脚面上长大的这个细节都没遗漏,当老师将这本书提供到餐后阅读书丛后,每个孩子都主动去看第二遍,有的甚至看三遍。教师在大班组织集体阅读绘本时,可以模拟小学生的座位,在相对固定的位置进行阅读,周围的环境尽量简洁,避免幼儿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注意力的集中。除了集中学习时间,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创设阅读角落;利用区域时间、餐后及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尽情享受阅读乐趣,通过阅读提升专注力。
绘本阅读应该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家庭资源是丰富的,可以提供更多类型的绘本,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的过程既是幼儿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专注力的过程,又是让家长学习教育方法的过程,还是促进亲子情感交流的过程。刚人小学的孩子很需要家长在学习方面的协助,面临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变过程,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如何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因此,提前创造这个共同学习的机会对很多家庭都是很有必要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的是小兔子和大兔子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爱,我将它推荐给家长,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家长与儿童一起阅读;阅读时可以先猜测接下来的内容再出示画面;家长和孩子也试着表达对对方的爱……我还建议家长到网络上寻找更多关于与孩子共阅时可挖掘的教育性。在我的建议下,周末家长陪伴孩子共同阅读了这本绘本,效果非常好。家长们表示:“今后要多陪孩子看书,读书真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专注力的好办法。”
二、提出针对性问题,培养观察与思维习惯
儿童的观察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言语导向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幼儿阅读绘本之前、阅读绘本之中、阅读绘本之后所提出的问题应带有明显的观察、思考的目的性与任务要求,避免提出的问题与要求过于笼统,如仔细看、认真想这样的要求,使幼儿的回答缺乏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带问题看图、找出指定内容、提出自己疑惑等形式提升幼儿观察画面的专注度,如看看书上有谁?他们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这类问题使幼儿的观察、思考的指向具体,能使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细致地阅读,做到看、听、说、想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提出问题时要引导幼儿按顺序阅读,保证连贯性,关注绘本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推理能力。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画面人物表情生动、事物形象逼真、故事逻辑性很强,非常适合在大班幼儿中组织阅读活动。当老师提问:“约瑟长大了,外套有了什么变化?你们猜猜妈妈会怎么想?爷爷又会怎么做?”幼儿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仔细地观察画面。这时,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幼儿去发现画面下方小老鼠一家的存在,鼓励幼儿发现画面上下的联系,想象小老鼠一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幼儿一下子就把画面上小朋友家中的事与画面下方小老鼠家中的事联系起来,观察力与想象力被很好地调动起来。《我们来探险》萨莉和杜里这两只可爱的小兔就带着我们穿过沙漠;闯进森林……而这些情境都是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法真
正带着幼儿实地去感受的,因此。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也和小兔子来到了沙漠,沙漠里到处都是沙,很难找到水,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你有什么感受?怎样才能凉快些呀?”幼儿想象的内容往往是大人所没有想到的,他们有的说:“我给沙漠盖个大屋顶,太阳照不到了,就不会那么热了。”有的说:“那么热,我要带个空调去沙漠。”有的说:“我要把水管接到沙漠里。”有的说:“晚上比较凉快,我等晚上再去沙漠。”教师的问题让儿童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回答出许多有趣的答案。活动结束后幼儿意犹未尽,常常听到与同伴交流自己改造沙漠的方法,他们还回家查找相关的资料,不断丰富自己对沙漠的认识。
三、借用绘本书面语言,加强理解与表达能力
儿童进入小学后很多内容都是通过课本上书面语传达的,要避免听不懂、看不懂的问题。老师在幼小衔接的过程可以直接将绘本上的优美的书面用语读给孩子听,有效帮助幼儿逐渐适应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熟悉书面用语的语句、语法模式,让儿童学习理解这些日常口语中不常接触的词句,丰富阅读经验,为人小学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绘本《小岛》中有一段话“云从小岛上空飘过,雾从海上升起,把小岛藏在薄薄的,湿漉漉的影子里。”这段话描绘了美丽的小岛。当教师向幼儿提出“这段话描述了哪些景象?”正是借助绘本配有丰富插图的特点,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教师的问题,他们结合画面谈自己的理解,兴致高涨,应答积极,教师又进一步提问“你还见过什么东西飘过空中?”“请你用‘飘过’,说一句话。”孩子们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充分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的同时,初步理解了“飘过、升起、湿漉漉”这些词,有效丰富幼儿的词汇量。《爸爸烤的苹果派》绘本内的文字描绘着田园一幅幅美丽的景象,要感受这一幅幅的美景必须建立在对文字的理解上。但孩子受到生活阅历的限制,较难理解作品的美,因此教师结合绘本的特点用倒叙的形式让孩子从苹果开始理解苹果树的成长,回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最后回到家中爸爸做的苹果派上,从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经
验出发,加之绘本重复的特点,让孩子们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变得轻松起来,使他们找到曾相识的惊喜与乐趣。通过对绘本中这些语言的感知,儿童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理解书面语言,喜欢上书面语言,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后理解课本内容,理解题意和词语表达奠定基础。
四、融入绘本感人情景,激发情感与责任意识
儿童早期是社会性品质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儿童责任意识的过程就是帮助其逐步走向社会化的过程。绘本注重情感教育,常常用很鲜明的形象、突出的画面,表述强烈的情感,利于幼儿产生共鸣,认识生活中的美,这正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意识的最优工具。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充分体验绘本情景,引发幼儿对故事的感受,进而激起儿童的同理心,促进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
绘本《夜里什么人不睡觉》,色调柔美、形象鲜明生动,我让孩子们先感受画面中夜晚温馨的休息情景,再通过绘本了解清洁工清晨开始打扫以保持环境卫生;火车司机连夜上班以保证客人及时到达目的地……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幼儿想象、体会夜里不睡觉的人的辛苦,我让幼儿讨论:“夜里不睡觉,白天会有什么感觉?”孩子们回答:“晚上不睡觉,白天会很困,想睡觉。”“我妈妈有一次摔倒了,她说是因为昨天没睡觉太困了才摔倒的。”“晚上不睡觉,白天早早起床会很不高兴的。”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夜里不睡觉的人默默奉献的辛苦,体验到他们纯洁奉献的心灵美。最后我又问:“我们身边有这些晚上不睡觉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孩子们的讨论更加热烈了:“白天我们拿东西要轻拿轻放,不要吵醒他们睡觉。”“看电视要小声一点。”“清洁工打扫完,我们不要乱扔东西,下次他就不用再扫了。”孩子们真诚的回答令人感动,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履行自己的承诺,活动时再也昕不到各种尖锐的喊叫声了,如果有人发出的声音太大,身边就会有人提醒他:“小声点,还有夜里不睡觉的人呢!”而且我还发现幼儿开始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乱扔东西,不破坏别人完成的作品。绘本《唉,吵架了》,讲述了两个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互不理睬后又互相想念,和好的过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是否遇到过同类的事件?有什么感受,怎样处理的?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刚入学的小学生常常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拖拖拉拉,完成作业时间长,往往影响休息时间。绘本《国王的时钟》让孩子们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接下来拓展绘本的内涵让孩子尝试用一分钟画画,时间意识、任务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绘本阅读,孩子们开始有了同理心的萌芽,道德感初步形成,责任意识有了很大提升,行为习惯也有了明显改善。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绘本阅读可以提升幼儿阅读兴趣,延长幼儿的专注力,促进幼儿细致、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培养幼儿思考的习惯,拓宽幼儿的词汇量,熟悉各种语言特点,加强幼儿理解书面语言及表达能力,丰富幼儿感性经验与审美情感,激发幼儿的责任意识。让我们用好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5.03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