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应选游戏课程的实践探索
作者:边军 王红艳 来源:红黄蓝幼儿园管理中心教研部 上传时间:2015-08-05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断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今天,我们仍然发现:集体教学活动低效、区域游戏缺乏保障,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了解似是而非……针对上述问题,2014年10月开始,我园借助两类玩具包课程(即LUDO思维拼图课程和Dorphon创意积塑课程)的实施,与实验园联合成立课程实验组,从管理、教研、班级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与探索。
一、借助玩具包课程,为“应选游戏”活动开展铺路搭桥
课程实验组的探索从对两类玩具材料包组件及配套课程的操作、体验开始。
LUDO思维拼图包括4种拼图,每种拼图的组件简单,由底盘、嵌板和若干张图卡组成;其配套课程包括36个系列活动,课程推进的关键线索在于图卡。例如,仙人掌拼图组件包括1个底盘、25块嵌板和24张图卡;探究问题由图卡形象呈现,图卡由易到难分为4个层次,同一难度层次图卡6张。25块拼图嵌板图案设计巧妙,有诸多组合、变化的可能性,但创造性拼摆的难点在于仙人掌的茎要相连、不能有阻断。仙人掌拼图课程预设的36个活动分为六个阶段:第一步,局部嵌板交换位置,用语言描述交换位置的嵌板图案和方位;第二步,对照有网格图形卡拼摆;第三步,对照无网格图形卡拼摆;第四步,对照有网格符号卡和解码卡拼摆;第五步,对照无网格符号卡和解码卡拼摆;第六步,创造性拼摆、讲述,编拟符号卡,给同伴出难题。所有图卡双面设计,有网格符号卡反面是图案对应的有网格图形卡,无网格符号卡反面是图案对应的无网格图形卡,引导操作第四、第五步的幼儿自查自检。
可见,思维拼图课程内容既严谨又开放,课程安排具有明显的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特点,主要目标在于发展幼儿有序观察与思考、图形模仿与创造、符号表征与运用、故事讲述与创编等方面的能力。
Dorphon创意积塑包括10种形状积塑组件,组件之间有多种拼接组合方式,如上下、左右、90度转向拼接等,另外,轮子与单头棒拼接可使作品由静止转向动态,因此塑形能力很强。创意积塑课程开展也是借助图片或图示来进行。图片内容来自对世界各地幼儿拼插范例照片的收集、整理;图示则是只显示拼插实物的轮廓并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究的问题。小班、中班、大班各年龄班预设课程约40个,在课程进度安排上遵循使用积塑组件种类/数量由少到多、拼插物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原则。每次活动主要步骤依次为:模仿拼插——拓展拼插——创造性拼插。该课程主要发展目标是激发探究兴趣,学习模仿和创造性建构物体形体的策略和方法,感知、发现物体形状与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等。此外,课程也渗透着同伴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如何能够有效实施玩具包课程呢?课程实验组商讨确定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1.在实验班活动区增设“应选游戏区”,以“应选游戏”的形式开展两类玩具包课程。“应选游戏”是相对于“自选游戏”而言的,教师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小组游戏活动。组内幼儿应在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方面形成差异,以便引发组内同伴互动。
2.每日上午区域游戏时间延长至1小时,相应减少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区域游戏时间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入应选游戏区,其他时间照常进行自选游戏活动。应选游戏小组每次活动时间小、中、大班依次为10~15分钟、15~25分钟、20~35分钟。
3.为每个实验班提供足够6位幼儿同时操作的玩具包材料。
4.为每位幼儿建立游戏评价记录本,教师逐步引导幼儿自主评价、记录每次游戏情况,不仅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学习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也帮助教师管理全班幼儿活动进程。
5.课程实验组每周一次研讨会,回顾分析幼儿典型行为表现及其与教师指导策略和行为的关系;商讨确定各实验班本周应选游戏计划,并通过预操作预测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困难,拟定、调整指导策略和重点。
二、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和决策,让“应选游戏”成为个性化学习的花园
应选游戏活动使教师能够有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直接指导行为,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观察幼儿,比较、分析不同幼儿在同一游戏情境中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同一幼儿在系列闯关游戏情境中学习行为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不断优化自己在相似游戏情境中的指导策略,并使自己的个别指导更利于幼儿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小班下学期创意积塑“小猫”(使用7块凸凹正方形和16块三角形积塑拼插而成)活动中,老师投放了3种参照范例,“小猫”拼插实物2个,1:l拼插实物图片2张,1:2拼插实物图片2张,6位幼儿每人自选一个范例、选择积塑开始拼插。在20多分钟的活动里,每位幼儿都经历了个性化的学习过程。选择大图片的虎虎从头部开始拼插,最先完成作品,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改变“小猫”原型,变成“长脖子长腿猫”;接着,在教师建议下参照小图片(与可可交换图卡),从尾部开始拼插,完成长着长长的、带拐弯尾巴的“闪电猫”。选择实物模型的果果始终目标明确,是第二位独立完成模仿拼插的幼儿。选择小图卡的可可一直在仔细辨认图案,先从尾巴开始拼插,又从头部开始拼插,速度很慢,但完成了头部拼插;老师发现这一现象后建议她换成大图片,可可将半成品作品摆放在大图片上开始比对拼插,速度明显提高,完成了“小猫”的模仿拼插……
在“小猫”的积塑拼插活动中,原有经验、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不同的6位幼儿,自己选择拼插范例、决定拼插步骤、掌握拼插进度,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学习和收获也有很多不同。
三、支持幼儿创造性表现,让“应选游戏”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
持续开展的“应选游戏”活动,利用有限的材料进行多样化组合,不断衍生出适度挑战的探究问题,这些问题对幼儿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先前活动经验可以迁移,但简单模仿并不能解决新问题。实验班孩子们对每次应选游戏活动充满期待,他们是积极主动的。应选游戏中师生共同拟定游戏规则(如材料取放规则,同伴交往规则,自我评价规则),孩子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可以自己选择、决定探究操作的方式、方法、进度,甚至内容,他们是独立自主的。应选游戏虽然有预设课程和进度安排,承载着一定知识技能的目标,但“知识技能的学习不能以牺牲幼儿创造性发展为代价” 一这是课程实验组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达成的共识。应选游戏中,教师注重生成课程的价值,珍视幼儿的创造性行为表现,支持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因而幼儿在活动中充满创造性。
例如,随着中班仙人掌拼图活动的持续开展,宣宣、衫衫两位女孩很轻松地过关斩将进行到第五步“对照无网格符号卡和解码卡拼摆”,宣宣甚至已经不需要解码卡就能完成拼图(说明她已经熟知12种符号代表的图形,能够脱离解码卡进行符号向图形的转换)。这时,教师建议宣宣、衫衫相互置换部分嵌板(置换规则是仙人掌茎要相连、不能有阻断茎),就各自新组成的拼图进行创造性讲述。于是,两位幼儿分别创编了200多字的故事《小鸟与蜥蜴》、《小蜥蜴找家》。这样借助拼图游戏又促进了幼儿同伴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避免了片面发展认知能力。
“应选游戏课程”的实施,首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地自主探究、有效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其次,让教师有更多机会观察解读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优化指导行为;第三,帮助教师逐步掌握“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材料”的指导策略;第四,重新确立区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五,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教学活动,等等。
摘自:《学前教育》2015.07-08
编辑:cicy
上一篇: 我们为什么选择“学习故事”——“学习故事”背后的儿童观
下一篇: 让自然的信息滋养最本真的生命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美工区属于什么性质区域(探索性,表现性还是欣赏性) 美妙 阅读人气:7
- 主题“服装”要衬托到每个区域要怎么去衬托进去?? 陈胖子 阅读人气:9
- 剑桥幼儿英语课程怎么样 郝婧 阅读人气:9
- 哪位老师有音乐课上好玩的游戏,比如节奏之类的游戏,... 蕾蕾蕾冬 阅读人气:982
- 怎么写一份中班 数学公开课呢 要以游戏为主 那个女孩 阅读人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