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约定 规则无痕——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实践思考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5-10-24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规则蕴含着独有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发展需要。为了使区域活动活而不乱,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制定了游戏公约,制作了“四色约定卡”,并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诠释,即在每个区域中用绿、黄、蓝、红四种颜色的色块制作成树叶、花朵、跑道、楼房等不同的物体或造型,将区域内容或人数、玩法或流程、材料取放要求及温馨提示等规则,用简笔画的方式展示在相应的色块上,引导幼儿一进入某区首先学会观看、理解该区的操作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我们还把四种色块及简笔画规则都进行了封塑以便随时更换。全班十几个区域都运用同样醒目而清晰的四色约定,将各个区域的不同规则图文并茂地蕴含在其中,既起到了提示、引导的作用,又满足了幼儿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绿色约定卡——活动人数或内容诠释
以往,我们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时,首先是定规矩,明要求,这样做是有效的,甚至效果还相当明显,但是给幼儿有些茫然、限制太多或受到束缚的感觉,不符合《指南》《纲要》的精神。
针对我班角色游戏区、建构区常常爆满,甚至拥挤不堪,而图书区、科学区、数学区则很少有人问津,多次提醒也不奏效,造成区域资源浪费等现象,我们结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把绿色底板当作一个进区卡存放处,让幼儿将进区卡放置在绿色约定卡上的动物、点子或数字上,放满为止。有机会将进区卡放入某个区的绿色底板,就好像获得了本区的特别通行证一样,有优先选择本区的权利,还能提示幼儿关注同伴选择游戏和开展游戏的状况,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其游戏的有意性,教师也能直观地观察到幼儿是否在玩自己选择的区域活动了。有时,我们在绿色底板上张贴最新活动内容调整或游戏升级版简介,引导幼儿在选区的同时关注与阅读,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随着合作、等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或自主游戏。吵闹、争抢、游荡、无效的游戏不见了,幼儿更自由、自主、专注:投入了。
黄色约定卡——游戏玩法或流程图示
区域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无序现象主要有:幼儿大声喧哗,干扰其他幼儿的活动;幼儿对操作材料无所适从,活动存在盲目性;幼儿活动的随意性导致材料摆放位置及种类的混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活动要求和活动方法的隐性提示,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活动目的性。我们在各个区域的黄色底板上张贴了不同游戏的玩法或流程图示以及好玩法或创意推介,可以是幼儿参与制作的简笔画,可以是幼儿一目了然的小标记,可以是幼儿看得懂的图谱,也可以是直观形象的照片等等。如在小班“竹子的秘密”区域中,我们将活动流程通过生动的照片形式加以展示,帮助幼儿明确各种玩法。在中班“春天里的花”区域中,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将各种花朵以折叠简图的方式贴在黄色底板上,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参考,并在该区域四周展示上次活动作品及幼儿收集的图片资料。在大班“快乐餐厅”区域中,我们将图文并茂的游戏程序图谱——“问好一选餐一就餐一付款一再见”置于黄色约定卡,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的玩法或流程,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作用,增强了幼儿活动的目的性,同时也使区域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大大增强,赋予了游戏更丰富的内涵。表演区的演员演出前要轻声商量,分配角色;观众应当认真听,仔细看,不说话等。当然,这些操作提示一般不宜太复杂,线索太多反而
不易于幼儿理解和执行。
红色约定卡——注意事项或安全提醒
我们事先组织幼儿讨论各个区域或游戏中需要注意或不可以做的事,画成图画贴在每个区的红色约定卡上,使幼儿知道红色图块上的内容即为禁止、不能或需要特别注意的项目,暗示着幼儿在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如贴有手指弄破的图案,警示幼儿小心手里的剪刀,以免戳伤自己与同伴;食指置于嘴巴的图案,暗示幼儿说话要轻,不能发出很响的声音;不撕书、不卷书、不抢书,坐下来安静看书等图案;拿着剪刀奔跑的图案上打了个“x”,表示幼儿不能带着剪刀快速走;银行一米红线外的“√”表示幼儿要站在一米红线外等候;玩水时不将水泼到别人身上,尽量不弄湿地板的“NO”;抱着球到处追跑很危险的标志;手心手背、猜拳游戏等示意图,暗示着幼儿在发生人员拥挤时可使用的处理方法;建构区的不争不抢图案,再也不需要老师时时当调解员了……多样化的规则提示蕴涵在环境之中,不仅美化了环境,使区域更充满生机与活力,减少了老师重复提醒幼儿遵守规则的次数,幼儿也学会了互相合作、互相谦让,无形之中也是对幼儿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暗示与渗透。
蓝色约定卡——材料取放或整理要求
为了顺利地开展班级区域活动,教师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放置于玩具橱中。如果每次开展区域活动时,都由教师取放,那势必会造成时间上的隐形流失,同时也剥夺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游戏的权利。活动结束时,桌子和地面上常常会乱七八糟,有纸屑、剪刀、胶布、纸盒等东西,教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收拾和整理,同时也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不利于规则意识的建立。
区域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区域活动结束后的收拾整理,是区域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会将操作材料有序地收拾和摆放,增强区域环境的秩序感。蓝色约定卡上师生共同绘制的小标记或简笔画:送玩具回家、废纸入篓、纸盒进筐、取放剪刀的方法、服装一衣架、实物一篮子等一系列隐性规则,提醒幼儿按标签一一对应摆放材料、将材料放回原位并摆放整齐等,避免了活动中材料凌乱的现象,使幼儿区域活动的收拾整理环节更为有序。幼儿对每种材料的使用与收拾整理规则心中有数,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育的先进理念要求我们追随幼儿,关注幼儿个性,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游戏的进展情况、区域的调整与更新等进行整合与变通,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与改进,探索出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更宽的路径和更有效的方法,超越显性的条条框框的“规矩”,让规则更无痕地渗透于区域活动的内容、玩法、材料、环境之中,更好地顺应和推动区域活动的开展。
摘自:《幼教博览》2015.09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餐前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下一篇: “假想”游戏变迁到“真实”游戏的价值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超能幼师征稿”活动参赛方法和规则 要认真滴看哦~ 1、... 师乐汇 阅读人气:774
- ...富性和多元化,所以种植园地为许多幼儿园开展各类...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是他们自己发现学习新事物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蛋体验”——增进幼儿社会情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用手去碰,压着其他小朋友,完全不知道危险,完全... 扛花去看你 阅读人气: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