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进餐就是完全随孩子的意愿吗
作者:沈心燕 来源: 上传时间:2015-12-13
在午餐环节,我让幼儿自主管理,即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盛多少饭,吃什么莱。或者多盛一点自己喜欢吃的菜,等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孩子每次只盛一点点饭,对不爱吃的菜只盛一点点或干脆不盛。这个问题出现后,我也立即想了一些对策。例如,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饭菜各自不同的丰富营养;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育孩子多吃一些饭菜,尽量不挑食。我还常常鼓励几个饭量小、爱挑食的孩子比一比谁吃得多、谁不挑食。但尽管如此,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不管我怎么哄、怎么劝就是“老方一帖”。如果我态度强硬一些,硬分一些饭菜给这些孩子,有些孩子就会开始哭,嘴里还会说“不要不要,我会吐的”。当我耐心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吃?”他们会说:“不是可以自己选择吗?我不爱吃,所以我不要吃。”面对孩子的这种回答。我又给他们讲了很多道理,还和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不想,家长也觉得孩子不要吃就随他吧,还说有些莱孩子在家里也是不吃的。难道我真的要迁就孩子,迁就家长,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安排进餐吗?
(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幼儿园 陈琰榕提供)
答:进餐的确是一个极具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活动,每个人都会因为身体素质、饭量、吃饭速度以及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进餐需求。
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会从照顾幼儿生活、保证幼儿营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主观愿望出发,无视幼儿进餐习惯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将幼儿的进餐环节变成填鸭式、程序化的“喂养”环节,即教师分餐,幼儿被动进餐,教师盛多少,幼儿就吃多少,使得幼儿的进餐完全成了一件被动接受和完成任务的事。
在案例中,我看到陈老师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进餐情绪,努力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进餐的开放环境,以鼓励幼儿在其中学习自主选择、自我服务、自我控制,努力从被动进餐模式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具有生活能力的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同时,陈老师在幼儿自主取餐环节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积极关注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饭量与菜量,并针对幼儿的问题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还积极与家长沟通,以支持幼儿的进餐自理与自主,满足幼儿的心理与生理需求。
当然,我们也看到,开放的取餐环节在带给幼儿自主的同时也使教师遇到了两难问题:面对个别挑食的幼儿,教师是应该尊重、接纳幼儿的现有选择,还是应该坚持要求进而帮助幼儿克服挑食的毛病?
面对这一两难问题,我想教师不应只做选择题,而应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即在尊重和接纳幼儿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克服挑食的毛病。
一、关注幼儿挑食行为背后的原因——避免简单化、统—化的分析判断
挑食的人各有各的原因。有的可能是生理原因,如,对某种特定的食物会产生生理过敏或生理反应;有的可能是心理原因,如,对某些食物的味道、颜色产生排斥心理;有的可能是因为不知进食方法而产生进食障碍,如因为不会剔鱼刺或怕被鱼刺卡喉而拒绝吃鱼;有的则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如,因食用过度而导致厌恶再食某种食物;还有的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为此,教师不应简单地将幼儿的挑食行为统一归因为幼儿不爱吃、不愿吃,而应深入了解导致幼儿挑食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
当我们对幼儿挑食的原因一一加以分析时,我们就会明白,哪些幼儿的挑食行为是应该被成人接纳、顺应的,哪些挑食行为是需要在成人具体的帮助指导下加以改进的,哪些挑食行为是需要成人首先做出改变的。
陈老师在案例中是这样描述孩子的挑食行为的:“如果我态度强硬一些,硬分一些饭菜给这些孩子,有些孩子就会开始哭,嘴里还会说‘不要不要,我会吐的’。当我耐心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吃?’他们会说:‘不是可以自己选择吗?我不爱吃,所以我不要吃。’面对孩子的这种回答,我又给他们讲了很多道理,还和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我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只期待通过讲道理来调整和改变幼儿的挑食行为,而应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解幼儿产生挑食行为的原因上,以此作为寻找合适的教育对策的基础。
首先,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反应。案例中没有介绍幼儿更为具体的情况,只是描述了当教师态度强硬地要求幼儿吃他不喜欢的食物时,幼儿就会紧张地哭诉:“不要不要,我会吐的。”对此,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听耳不闻,只关注自己的教育要求,而是要对幼儿的行为反应加以思考: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情绪反应?为什么会说出这种理由?是因为教师态度强硬还是因为幼儿对特定食物的确感到恐瞑?
其次,多方了解幼儿挑食行为的成因。教师可通过和幼儿平等的交流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以往是否吃过这类食物,他会在什么情况下呕吐。同时在每天的进餐环节有目的地加以观察,以了解幼儿呕吐的原因。我想,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教师找到适宜的方法。
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地帮助幼儿克服挑食行为
当我们了解到幼儿在进食与挑食上的个体差异和他们的不同需求时,我们才会明白原来不是所有挑食行为都是需要改变或都能改变的,也才会明白要解决幼儿的挑食问题仅凭教师一厢情愿的要求、鼓励、批评等乃至用竞赛的方式都不能奏效的原因,同时也会更加明确,针对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挑食原因,教师应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
面对那些出于生理原因而挑食的幼儿,我们要尊重差异,精心呵护,以帮助幼儿规避那些过敏源;面对那些不愿吃粗加工食物的幼儿,如怕虾皮拉破口腔的幼儿,我们要在食物加工工艺上加以研究、调整,以减少幼儿对食物的负面反应;面对那些由于饮食方法不当而产生挑食行为的幼儿,我们应讲究教学的有效性,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有用的进食方法,克服进食障碍,减少挑食行为;对于那些由于心理原因而挑食的幼儿,我们则应具体地了解幼儿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如有的幼儿可能认为玉米面不好吃或自己吃不惯,所以不喜欢吃,这是幼儿基于情感因素而产生的挑食行为,教师不能只期望通过说教让幼儿完全明白吃粗粮对健康的意义,而是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班上创设诸如“香香屋”之类的游戏角,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着用玉米面制作窝头、丝糕、菜团子等食品,并与同伴分享自己制作的食品,或引导幼儿将食品带回给爸爸妈妈分享、送给幼儿园其他班级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分享,或请食堂的叔叔阿姨品尝并提意见,以便改进和丰富食品的制作方法等,帮助幼儿接受乃至喜欢上玉米面食物。在这里,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因素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可能帮助幼儿逐渐克服有关的挑食行为。
三、关注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幼儿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幼儿挑食行为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若过度关注、过高要求和态度强硬,只会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无形中对幼儿的挑食行为起到负面强化作用,为此,教师应以理解、接纳、包容的态度,努力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例如,适当降低对挑食幼儿的要求,鼓励和肯定他们做出的点滴努力:“我知道你可能不太想吃××,没关系,你今天可以先尝一点点,看看味道怎么样。”面对年龄偏小的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方式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面对不爱吃馒头的幼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是会变的馒头,它会变成小船、香蕉,我们试一试,你先咬一口看看会变成什么。”幼儿进食中的愉悦体验和积极心态有助于改变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和抗拒某种食物的心理,也有利于促使他们作出尝试与改变的努力。
总之,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需要成人的爱心、耐心、细心以及理解、包容和智慧。
摘自:《幼儿教育》2015.10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的一个孩子,每次一到幼儿园就开始散漫拖拉,老师... 扛花去看你 阅读人气:194
- 在实习的时候上课带班的情况下,孩子不听话,骂孩子这... 小女人的高姿態 阅读人气:24
- ...们大胆举手表达想法或回答问题,那么脑补一下画面...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探索精神,对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够更直接地为他们...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各位亲爱的幼师同行们,大家好!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就... 婷婷玉立 阅读人气: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