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区的建设与活动指导
作者:成媛 来源: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3-10
音乐区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对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延伸与拓展。它组织形式开放灵活,能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我园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两大核心目标“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对音乐区的建设与活动指导进行了实践探索,现将我们的一些经验与认识梳理如下。
一、环境创设
教师应根据班级活动室的结构特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音乐区活动环境。
1.规划空间
首先,应考虑音乐区的位置。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活动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容易受到所处环境中一些声响或周围同伴活动的干扰。所以在设置音乐区时应尽量远离相对需要安静环境的阅读区、益智区等,以减少对这些区域的干扰。有的班级活动室和午睡房都是独立成间的,教师就可以考虑将音乐区设置在午睡房的某个区域;如果没有独立的午睡房,教师可将音乐区设置在活动室的角落里,并利用置物柜作为隔断,形成相对封闭而独立的活动空间。
其次,应考虑音乐区空间的大小。若空间过大,容易使幼儿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若空间过小,又容易造成拥挤,产生不安全因素,影响幼儿的活动。一般来说,音乐区可容纳的人数以4~6人为宜,这样既便于教师观察与指导,又便于幼儿自由或结伴游戏。同时,要考虑幼儿在活动中能否有足够空间做伸臂动作而不干扰周围同伴。
2.营造活动氛围
教师可从审美性、趣味性、互动性等方面出发,为幼儿营造富含音乐元素的区域活动氛围。如,我们尝试悬挂珠帘、帷幔、花串、丝带等装饰品,铺设印着音符、琴键图案的地垫,营造艺术氛围。又如,我们添置了造型可爱的长颈鹿乐器架、卡通火车收纳箱,让活动区充满童趣。除此之外,到了中班,随着幼儿自主活动意识与能力的逐步增强,我们在区域中逐步增加了节奏图谱、动作图谱、队形图谱以及节目单、区域记录单等活动材料,并在设计时加入一些音乐元素,如,把区域记录单设计成琴键式的,把节目单设计成歌谱式的,这对音乐区氛围的营造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中的这些装饰物不可过于花哨抢眼,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干扰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忘却了来音乐区活动的真正目的。
3.提供活动设施和设备
音乐区的活动需要一些设施、设备的支持,它们的合理开发与使用,有助于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
在音乐区活动中,配备播放音乐的设备是有必要的,可以是传统的录音机和磁带的组合,也可以是近年来新兴的数码播放器和U盘的组合。不同的园所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设备并善加利用。
以使用数码播放器为例,教师可以准备2个U盘,并分别贴上数字标记以便区分。“U盘1”可储存4~5个幼儿近期感兴趣且熟悉的音乐作品,成为一组节目,其中应包括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如打击乐、歌表演、音乐游戏、韵律活动、舞蹈等。“U盘2”是另一组节目,其中可保留“U盘1”中的部分节目,并增添或调换一些新的节目。教师先投放“U盘1”,待幼儿能较熟练地跟随其中的音乐开展活动后再投放“U盘2”,并鼓励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U盘开展活动。
在音乐区中,我们发现,若有教师在一旁带动、陪伴或支持,幼儿会表现得更为积极投入,而教师一旦离开,幼儿的活动热情就会下降,尤其是小年龄段的幼儿,常常会出现游离或中止活动的现象。为此,我们尝试利用视频设备来支持幼儿的活动。我们利用班级活动室配备的电脑和电视机播放视频。活动前,班上教师亲自参与表演并将其录制成一段节目视频,其中包含4~5个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每个节目既可单独播放又可连续播放,节目总时长约8~10分钟。录制完后,教师将视频拷贝至电脑中,并将电脑与电视机屏幕连接,这样,幼儿活动时可播放视频,在视频的带领下学习。对于小年龄幼儿而言,视频中参与表演的是本班教师,无疑有助于增强其安全感与亲近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经验与兴趣,去网上搜索一些合适的韵律活动及舞蹈节目的视频,供幼儿欣赏与学习,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使之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为了便于幼儿自主整理,我们还提供了一些收纳筐、置物架,用以分类存放乐器、表演道具及服饰等活动材料,并在收纳筐或置物架上贴上该类型材料的实物照片,以便幼儿取放。
另外,小班时,我们在音乐区的地面上会相隔一定距离错位地贴上若干小圆点或小音符的标记,活动时让幼儿站在标记上。地面的标记一方面可起到限定人数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帮助空间感较差的小班幼儿调节活动时同伴间的距离,以避免碰撞,也避免幼儿离电视屏幕过近而影响视力。标记错位则可保证幼儿人人看到视频,避免同伴间相互遮挡。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活动能力、空间感知能力的增强,我们会逐步去除地面标记,引导幼儿自主调节与同伴的距离,发展其空间能力。
到了中大班,幼儿自我表达与合作表演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也通过环境创设给予支持。如,中班时,我们投放了兼有收纳箱功能的休憩凳,幼儿可以在此休息,也可以坐着欣赏同伴的表演。又如,大班阶段,幼儿在舞蹈表演中开始关注队形变化与造型设计,我们就在音乐区中设置了一面大镜子,引导幼儿在表演中自我欣赏、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二、活动内容
创设音乐区应本着兴趣为先的原则,目的是引导幼儿感受、欣赏、表达,是培养喜爱音乐、享受音乐、热爱生活的个体,而不是培养个别音乐精英。音乐区不是仅仅为个别有音乐天赋的幼儿设置的,音乐区的活动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选择合适的内容
音乐区的活动内容,既可以结合班级主题活动,来源于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与集体教学无关。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部分活动资源也可请幼儿和家长推荐。
对于3~4岁幼儿,宜选用一些结构短小、内容简单、节奏比较稳定的音乐作品,最好配有简短的歌词,可以让幼儿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提高对音乐区活动的兴趣。对于4~5岁幼儿,可鼓励他们推荐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对于5~6岁!幼儿,可引导他们关注多元化的材料与内容,满足幼儿创造、表达的需要。如,引入民族舞资源;利用一次性纸杯、木饭勺、铁锅铲、平底锅等生活用品作为打击乐演奏材料等。
下文表格中列出一部分小、中、大班音乐区活动资源,供大家参考。
2.制作节目单,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歌表演 | 音乐游戏 | 韵律活动/舞蹈 | 打击乐活动 | |
小班 | ·《苹果》 ·《三只熊》 ·《小猪睡觉》 ·《拍拍小手》
| ·《两只小鸟》(手指游戏) ·《飞飞曲》(游戏:小兔捉迷藏) ·《拉个圆圈走走》 | ·《拍大麦》(手绢舞) ·《虫儿飞》(跟视频学舞) ·《数星星》(自由舞蹈) ·《静悄悄》(自由舞蹈) ·动画片《天线宝宝》中的跳舞片段(跟着天线宝宝跳舞) | ·《一只小铃铛》 ·《敲锣打鼓放鞭炮》 ·《音乐的瞬间》 |
中班 | ·《蚂蚁搬豆》 ·《郊游》 ·《蜗牛和黄鹂鸟》 ·《国旗多美丽》 | ·《单簧管波尔卡》 ·《拔根芦柴花》(游戏:抬新娘) ·《懒隋虫》 ·《海琼斯小夜曲》(游戏:熊和蜜蜂) ·《三只小猪》(游戏:熊和小鸟) | ·《梁祝》(律动:化蝶) ·《喜洋洋》(律动:包饺子) ·《大家一起喜羊羊》(舞蹈) ·《麦兜响当当》(早操) | ·《土耳其进行曲》 ·《爷爷为我打月饼》
|
大班 | ·《大吊车》 ·《说唱脸谱》 ·《八只小狗抬花轿》 | ·《森吉德玛》 ·《狮王进行曲》 ·《赶花会》 | ·《七士进阶》(握手舞) ·《小苹果》(早操)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跟视频学舞) ·蒙古舞(跟视频学舞) ·《月光下的凤尾竹》(傣族舞) | ·《木瓜恰恰恰》 ·《花好月圆》 ·《北京的金山上》 |
随着幼儿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增强,从中班开始,我们引入了节目单的概念,音乐区节目的内容、表演顺序、演播方式均可让幼儿自主选择和决定。我们把每个节目用一幅图片来表示,幼儿稍加熟悉就会清楚地知道每幅图代表的是哪个节目。
中班初期,我们推出了“歌谱式节目单”,活动内容、表演顺序由教师、幼儿一起商定,形成两套固定的节目,分别用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表示。活动时,幼儿只需与同伴协商先表演第一套还是第二套节目即可。到了中班后期,我们又推出了“叶片式节目单”,每次活动时,每个参与活动的幼儿都可以挑选1幅自己喜欢的节目图片,插入“叶片式节目单”中标有数字的位置,确定节目的表演顺序,这样,幼儿的自主性更强了。
此外,我们还尝试利用电脑PPT软件制作节目单,并给每幅节目图片作了资源的“超链接”,方便幼儿直接用鼠标或感应笔点击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源。这种节目单有独立式的,即幼儿可单独点选不同节目,同时呈现该节目的图谱等信息;也有组合式的,即提供不同节目的几种排列组合,幼儿可点选播放一整组节目。电脑PPT节目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捷,实现了选择和播放的一键式操作。
三、教师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遵守活动规则
(1)引导幼儿树立“挂牌进区”的意识
由于音乐区的空间有限,不可能同时容纳很多幼儿参与活动,我们就给幼儿提供进区的“身份挂牌”。这样既可起到限定活动区人数的作用,又可保证幼儿按先后顺序轮流进区活动。有了“挂牌”的提示,幼儿逐渐学会自己判断是否可以进区活动,而无须教师告知或从旁提醒。
(2)引导幼儿通过“提示语”自我管理
我们在编辑制作音乐区活动视频或音频时,会录制一些提示语,放在音乐开始前、间奏部分或结束后。如,活动一开始,幼儿可能听到这样的提示语:“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长廊,让我们一起‘快乐嘭嚓嚓’!请你们从材料筐中拿一块手绢,找个空地方站站好,手绢舞的表演就要开始了!”这个节目结束,在下一个节目开始前,幼儿会听到这样的提示语:“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你们将手绢放回到筐里吧。接下来,小乐器也想来演奏,请你们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找个空地方坐坐好。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演奏吧!”这类提示语可以提示活动规则,帮助幼儿了解活动的具体要求,为幼儿的自主参与提供指引。有了这样的提示语,即使教师暂时不在音乐区,幼儿也可以有序、自主地参与活动。
(3)引导幼儿学习轮流、合作、协商
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因为个体不同的想法、需求和兴趣而产生分歧与争议,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轮流、合作、协商。不仅要让幼儿知道遇到分歧应协商,还应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协商方法,如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包剪锤”“黑白配”等。提供这些策略是为了让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发地运用相应的策略来进行协商,达成共识。如,学跳民族舞时,有的幼儿想跳蒙古舞,有的幼儿则提出想跳新疆舞,争执不下时,幼儿便主动采用“包剪锤”的方式来决定,矛盾便很快得以化解,活动也就顺利进行下去了。
2.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将教师的指导隐含在环境中,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如,我们制作节目单,引导幼儿自选节目;我们提供各类图谱,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架;我们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幼儿的感知、表达和创造提供平台,使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进一步提供适宜的支持。
尽管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但毕竟不是“全才”。如,幼儿对跳民族舞感兴趣,而这一内容涉及对民族传统文化及其舞蹈动作语汇的了解。对此,许多教师并不在行,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高级榜样”。如,我们从网上搜索并筛选了适合幼儿欣赏的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等专业舞蹈演员表演的民族舞视频,作为音乐区的视频资源提供给幼儿,让幼儿在欣赏高水平表演的过程中,形成较高的艺术品位,并在此基础上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除了对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引导外,我们还借助“区域记录单”发展幼儿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从中班开始,我们设计了各种形式的区域记录单,引导幼儿记录自己参与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经常参与,哪些活动较少参与,进而学习自我调整。比如,中班时,我们设计了“风车式记录单”“琴键式记录单”,引导幼儿通过贴星星贴纸等方式记录自己到音乐区活动的频率。到了大班,“区域记录单”逐渐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上面有包括音乐区在内的本班所有区域的图标。幼儿在每次区域活动后,就要及时在自己的记录单上记录下当天的日期,并在相应的区域图标下打勾,参与了多个区域活动的就要把参与的都勾上。这种“区域记录单”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不同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还能让幼儿通过自我检查的方式规划下次要参与的区域,实现自我调控。
3.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而且会对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应该珍视幼儿分享、交流的愿望,利用区域活动开始或结束环节,引导幼儿讨论、发现活动中积极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给幼儿创造相互分享、交流、学习的平台。
如,幼儿在初次探索舞蹈《小苹果》的队形变化时,我发现有一组幼儿不仅能按照事先商定的方式变换队形,还能在音乐结束时合作摆出特殊的造型。于是,区域活动结束后,我邀请他们在集体中展示他们的合作表演,引导其他幼儿观摩、欣赏。没过几天,又一组幼儿不仅仿照那天的“榜样组”实现了队形的变化,还在动作与造型上表现出了更多的创意,还有幼儿提出想自己设计队形图谱。可见,同伴间的分享与交流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音乐区的活动是以幼儿兴趣的激发为根本目标,以幼儿的自主表达与创造为核心价值,重在让幼儿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既关注个体的能力发展,又重视群体的合作,寓教于乐,促进幼儿获得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认识到音乐区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摘自:《学前教育》2016.01-02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结”与“解”
下一篇: 幼儿节奏教学三部曲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种植园地不仅仅只限于开展我们的科学活动,还可以...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哪位老师有音乐课上好玩的游戏,比如节奏之类的游戏,... 蕾蕾蕾冬 阅读人气:982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理? 4、自修课上,一个同学总是戴着耳机一边... 胖圈圈 阅读人气: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