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支持、欣赏:教师在幼儿创造性游戏中的介入指导
作者:周霞 屈震羽 来源: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传时间:2016-05-31
幼儿园游戏分类较多,可从社会性发展维度分类,也可从认知发展维度分类。幼儿园通常采用的则是从游戏的教育作用进行分类,即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指以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具体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幼儿可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表达自己对世界以及生活的担忧和欣喜、快乐和困惑、期望与愿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那么,作为教师,为实现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创造性游戏中作应当如何介入指导呢?现以国培计划2015——北碚区乡镇幼儿园送教下乡培训项目为例,提出以下三种对策。
一、积极鼓励游戏自主,做幼儿的引导者
案例1:角色游戏《娃娃家》
某园小班娃娃家活动,4个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开始,四个人一直忙着“做饭”,娃娃家的床上躺着两个布娃娃。突然,“爸爸”说:“哎呀,孩子病了,赶紧送医院吧!”说着便拎起两个布娃娃,隔着玩具柜,把娃娃“甩”到了“医院”,继续“做饭”。很长时间,娃娃家的四个人忙着手头的操作,谁都没去关注“住院”的“孩子”。
分析:
维果茨基说过:“游戏是促进学习的自助型工具,就像放大镜,能够比现实更早地发现儿童潜在的能力。”在创造性游戏中,虽要大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鼓励幼儿自主游戏,但当幼儿的行为表现离现实生活经验相差太远,或者与现实规则发生冲突时,则有必要介入指导。教师可以角色身份介入,或用简单的语言、行动进行暗示,既保护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回归了自主思考与创造,同时也注重了生活规则的建立及幼儿情感、行为的培养。
对策: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当如何处理呢?角色游戏中,老师除了积极引导角色自主创造的同时也要植入生活规则,注重儿童情绪情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案例中的老师可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以邻居的身份对“爸爸、妈妈”说:“听说你们家两个孩子都病了,怎么不去医院陪陪啊?”同时,还可追问:“爸爸,刚才你使这么大劲儿扔宝宝,宝宝不知会有多疼,病情肯定会加重的!”邻居还可来到小床前,故意放大声音说:“哦,宝宝,怎么哭成这个样子?是爸爸把你放得不舒服吗?来,让阿姨抱抱,阿姨轻轻地抱啊!”然后,老师用爱抚、轻柔的动作抱起宝宝,像妈妈一样安抚宝宝。老师通过角色身份鼓励指导,既可隐形示范如何抱宝宝,也可让其他角色卷入爱的情感之中。除此,邻居还可给各角色提供—个抱孩子的机会,假装对娃娃说:“哦,宝宝,你哭得这样厉害,是不是想爸爸啦?宝爸,快来呀,宝宝想你啦!快来抱抱他吧!”宝爸过来抱孩子时,邻居还可提示说:“宝爸,你轻点啊,宝宝感觉会很舒服的。”
二、适时投放游戏材料,做幼儿的支持者
案例2:表演游戏《三只小猪》
某老师正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三只小猪》。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顾故事情节。师问:小猪们都用哪些材料盖了房子?一幼儿说用了草盖房子。师问:还有呢?这时另一幼儿回答:小猪用棉花糖造了一个房子,既好看又好吃。另外的幼儿听到这种回答后,想象力大开。有的说想用巧克力盖房子,大灰狼肚子饿了就咬一口;有的说用橡皮泥盖房子,大灰狼来了马上换一种造型,就不认识小猪的家了;有的说想用热气球盖房子,大灰狼来了之后就可升空,躲避大灰狼……老师听到幼儿们奇妙的回答与自己预想的答案不同,赶紧追问:小朋友,我说的是故事中的小猪用了哪些材料?当听到有小朋友回答用砖修的房子后,老师点头微笑并出示图片将故事呈现出来。故事回顾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开始表演《三只小猪》。刚才那个说棉花糖的幼儿一直着急地说:“我不想这样演,我想让小猪用棉花糖做房子,大灰狼吃了甜甜的棉花糖,非常高兴,便和小猪成了好朋友。”
分析:
由于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鉴于此,老!师在游戏过程中严格遵循故事原作,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可以理解。但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天马行空是小朋友的创造,在这天性的驱使下,孩子们可能更关注游戏的过程而非结果。表演游戏既然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就应当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情节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老师的引导应当重点集中在理解线索,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那么教师应当怎样介入指导呢?
对策:
以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为例。由于幼儿在前期已经熟悉了故事素材,老师在指导表演游戏过程中,可用旁自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幼儿记忆复述故事的原话。教师可重点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角色形象的特征,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大猪、二猪、小猪的形象,讨论需要什么道具,可用什么材料来代替。还可引导幼儿思考小猪还可用哪些材料来建构房子?并可在表演游戏区中投放常见的自然物品、生活用品。另外,在投放材料时不宜投放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要易于操作,不用太复杂,鼓励幼儿以虚代实。如果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就会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更好体现创造性游戏以物代物象征性作用的发挥。所以,老师介入角色除了是引导者,更可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支持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适时投放游戏所需的材料。
三、静待幼儿成长,做幼儿的欣赏者
案例3:建构游戏《搭高楼》
某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在建构区摆弄着积木,搭建着各种各样的建筑。由于对图形结构的认识不到位,涛涛小朋友很喜欢将长条的积木搭在圆形或者窄窄的三角形上,建构物品时总是倒下,幼儿一次又一次尝试将圆形搭在三角形上,一次又一次宣告失败,老师看着别的儿童的建构作品已慢慢成型,就着急地跑上前去,指挥着涛涛,将最长的积木搭在下面,正方形要平行摆在上面,圆形和三角形放在顶端。涛涛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坚持自己的想法,又一次将圆形摆在楼房的最下面,上面摆上长方形和拱形积木。“大楼”又倒下了,老师有些不耐烦地说:“你怎么不按照我教你的去搭呢?”说着就直接代替了涛涛拿起了积木,三五下搭好了大楼。涛涛被老师这么一说,不再坚持,其他幼儿也纷纷模仿老师搭建好大楼。
分析:
游戏应当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结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就应当体现幼儿自主探索、自我实现。结构玩具作为一种素材玩具,就应当为幼儿的结构活动提供了想象创造的广阔天地。但在本次建构游戏的活动中,老师一直紧张地观察着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表现,过分注意关注幼儿找寻搭建作品的成败,忽略了幼儿在搭建活动中的每一次尝试,干涉幼儿自己的想象以及创造能力,甚至直接代替了整个活动的开展。表面上看老师在积极的介入和指导,实则是限制了幼儿的操作,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忽略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结构游戏作为一种操作性活动,只有在实际的操作中,即材料构建中,才具有可玩性,才能得到游戏的快乐和满足。为此,老师在此情景中应当担任的是等待幼儿成长的欣赏者,合作者。
对策: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这一教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大胆的放手、小心的观察、耐心的等待、适时的指导。以本情景为例,面对幼儿在建构活动的失败,教师由于害怕幼儿无法完成大楼的搭建,过早地介入到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中去,阻碍了幼儿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阻挡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使用,让其墨守成规、毫无创新。同时,该老师在指导过程中的方法过于直接,没有秉持一种等待、欣赏的态度去激励幼儿。老师可这样指导:当看到涛涛多次失败以后,首先以欣赏的口吻肯定幼儿的坚持,接着让幼儿换一种积木放在下面试试。老师也可自己拿一些积木放在涛涛附近,不用直接干预涛涛,采用平行暗示的方法,自己边搭边说:“我也来搭一座高楼吧,我把长的大的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圆形的积木放在哪儿好呢?就当大楼的屋顶吧!”“我的大楼稳稳的,搭好了!”老师这一行为,看似无意,却已经进行了隐形指导。除此之外,老师还可用欣赏的态度询问幼儿的想法:哇,看上去你们的作品很不错,搭的什么?几个人搭?打算怎么搭?结束后,老师还应集体分享幼儿的建构成品,照相留底,并打印出来贴在建构游戏区。通过老师欣赏式的过程指导及成果交流,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就会更大胆、自主,创意无限。
关注幼儿,发展为本。只有让教师在创造性的游戏中对幼儿支持、鼓励、欣赏,基于幼儿的发展和需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自主思考,创造想象,引导幼儿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使游戏的过程成为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不断提升。
本文系“国培计划2015——北碚区乡镇片区幼儿园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成果
编辑:cicy
上一篇: 区域游戏中指导者的为与不为
下一篇: 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手上路,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深刻的感受。第一知道...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神,对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够更直接地为他们提供自... A-vicky 阅读人气:19
- 美工区属于什么性质区域(探索性,表现性还是欣赏性) 美妙 阅读人气:7
- 亲们,有什么在课上认识成语的游戏吗 小樱桃 阅读人气:7
- ...和主题墙的感受》...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