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幼儿习惯养成的内生长力--21天家园共育的行动思考
作者:沈秋兰 来源: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8-08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参照这一研究结论,我园提出了"2l天美丽行动"好习惯养成家园合作共育计划,以幼儿园、家庭为实践基地,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家园双向互动,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反思:家园共育好习惯为何屡屡各行其道
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必须携手家庭,家园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对话、一致、互补的关系,才能让幼儿好习惯养成事半功倍。而事实上,家庭和幼儿园的做法却常常是各行其道,究其根本,在于如下四个方面的差异。
1.意识上不统一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有一种习惯性的想法:孩子人园了,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情;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同样也有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教育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园内,家园共育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对家长的指导要求并不是很强。
2.行动上不一致
过去,我园仅仅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校路路通""网上家长沙龙"等渠道告知家长协同培养幼儿好习惯,家园之间没有商定一致的内容、具体的时间、相应的评价标准,也没有开通及时的交流渠道。这种随意、自由、不一致的培育行动,搞得家长糊里糊涂,孩子身心疲惫。
3.能力上有高低
由于每个家长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职业种类不一样,这导致他们自身的素养、教育能力就有高低。有些家长善于学习,能从孩子生活细节中捕捉习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有些家长则没有把握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只会唠唠叨叨地说教,蛮横粗暴地制止,只会让幼儿的习惯养成适得其反。
4.方式上有差异
我们都清楚,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决定了我们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因人施教,家园培育方式要配合一致,针对个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事实上,家园之间的培育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幼儿园善用游戏、故事、儿歌、图文等形式培养好习惯,而家长则更多的是言语说教,这让好习惯的养成事倍功半。
实践:家园共育好习惯如何做到无缝对接
反复研究家园共育好习惯中的诸多问题,深入了解幼儿好习惯养成的特点,我园提出了"21天美丽行动"家园共育好习惯计划,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幼儿园与家庭间平等、互助、对话和高效的合作模式,指导家长、携手家长培养幼儿好习惯,将幼儿的好习惯培养进行到底。
1.瞄准一个主题
即以某一个具体的内容为抓手,把一个好习惯的培养做透、做细、做实,以点带面,促进幼儿好习惯养成的整体发展。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有其显著的年龄特点,同样,三个年龄段的好习惯内容也要有坡度,坚持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引领幼儿的习惯养成拾级而上。如针对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我们提出了"21天美丽行动之自理篇--我会穿衣服",完成之后,我们再次提出新的任务:"我会穿鞋袜"……
中班幼儿,我们提出"21天美丽行动之分享篇--分享玩具",随后再"分享快乐"……
大班幼儿,我们提出了"21天美丽行动之整理篇--整理图书",随后再"整理玩具"……
2.坚持一项内容
众所周知,每个好习惯内容众多,求大求全,面面俱到,只会顾此失彼,阻碍幼儿好习惯的养成。于是,我们将每一个好习惯细分成多项内容,如问好习惯:向老师问好,向同伴问好,向家人问好,向客人问好……倾听习惯:倾听故事,倾听说话,倾听音乐,倾听大自然……整理习惯:整理玩具,整理衣物,整理床铺,整理书包,整理图书……各班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21天持续做好一个习惯中的一项内容。21天结束,家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习惯养成情况决定是否更换新内容。如此,家园共育幼儿好习惯,行动一致,内容一致,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直至幼儿的好习惯逐渐定型。
3.创新一种方式
以何种形式来记载幼儿习惯养成的情况,在广泛听取一线教师以及家委会成员的意见后,我们最终确定了建立"好习惯?我养成--2l天美丽行动"记载卡。记载卡,不是家长一手包办,我们鼓励家长、幼儿共同参与;不是家长的主观评价,我们强调幼儿的自我评价;不是简单的符号记录,我们倡导家长记录幼儿习惯养成的轨迹;没有统一的格式,我们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独特个性的展示。总之,让幼儿参与记载,是我们自始至终的要求。记录的方式是幼儿容易接受、能够理解与喜欢的,记录内容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幼儿能基本看懂和大致理解的,因此,记载卡的个性化设置和运用对幼儿、家长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和挑战。
4.构筑一个平台
记载卡完成了,并不意味着习惯养成了,活动就结束了。我们继续请幼儿将自己的记载卡带来,张贴在走廊里,为幼儿一阶段的努力成果构筑一个平台来呈现。一方面,这样一种集体的展示,让幼儿体验到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乐趣;另一方面,记载卡的展示,便于幼儿回顾与检视自己习惯养成的情况,随时看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最后,分享他人的成长,幼儿从只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从中感受到同伴的成长与进步,无形的教育手段,让幼儿产生了积极的行动,对下一阶段自己的行动和规划,有了更清晰、更明确的目标。
5.完善一种行为
每个孩子由于其先天禀赋、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家长素养的不同,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而不能用"一刀切"的步调来培养幼儿的好习惯。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的幼儿从小喜欢阅读却不擅长交往,那相应的,培养孩子的交往习惯就可能持续多个阶段。有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弱,坚持性差,一个习惯一项内容也许要3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习惯,我们要给予他足够的时间。有的孩子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或无人陪伴等客观原因,习惯达成情况一般,我们会建议他不着急,慢慢来,直至形成较为良好的习惯……面对种种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尊重幼儿实际的习惯养成情况,按照其自身的特点来学习和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完善一种又一种行为。
感悟:家园共育好习惯怎样真正做到卓有成效
一年来,家园共育好习惯的无缝对接,让我园的好习惯培养卓有成效。来我园参观或教学的老师,对孩子们有序、良好、积极的好习惯点头赞许;在我园附近的社区,常能听到居民们啧啧称奇:"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太有礼貌了。""实验幼儿园的孩子常常主动帮助别人。"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对"21天美丽行动"的成功进行了及时的反思。
1.习惯推进层面:深入不浅化
每一项习惯内容,我们都要求深人、扎实地推进。为此,一方面,我们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按照每个幼儿习惯养成的实际情况,决定习惯内容的替换或延续。另一方面,唤醒幼儿的主体性,恰如其分地激励和提醒,引发幼儿自主意识的不断产生并使习惯得到强化。最后,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养成好习惯带来的快乐。
2.方法运用层面:灵活不僵化
"好习惯?我养成--21天美丽行动"记载卡灵活不僵化,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操作方便简单。如有的家长在彩纸上画21个格子,幼儿每天坚持好习惯后,在格子里贴上卡通贴纸;有的家长找来枯树枝,简单装饰后取名"成长树",幼儿自己评价,在"成长树"上挂起代表不同颜色的小彩球;有的家长在硬纸板上画一条小路,小路上一面面小红旗表示孩子的完成情况……
3.评价展示层面:艺术求美化
每次2l天后,将孩子们的记载卡陈列出来,每个班的走廊就是一幅看不够的画卷。将立体的记载卡摆放在柜子上或用大纸箱做成的房子上,家长将孩子每天坚持好习惯的照片拍摄下来,贴在房子墙壁上,煞是震撼;用无纺布做的图书上,一个个五角星记录着孩子每一天的习惯坚持情况;平面的记载卡经老师的艺术组合,时而是奔跑的脚步,时而是高耸云霄的大树……孩子们在一日活动的自由时间,常常驻足在此,共享自己与他人的成长。
4.幼儿实践层面:真实不虚化
"21天美丽行动"立足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是习惯养成的主体,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很重要,因为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幼儿主体的成长过程和建构过程。记载卡只是一个载体,最重要的是孩子每天的习惯坚持有没有完成,孩子的亲身践行、每天坚持才是我们活动的主要目的。
5.幼儿成长层面:整体不散化
本次活动从时间的向度看:从单纯的立足"21天"转向既立足"2l天"又指向"未来",没有时间的限制,一段时间内坚持一项习惯内容,直至幼儿形成较为稳定的习惯。从空间的向度看,幼儿园与家庭有系统、有计划、整体性地同时开展行动,用动态的、可控的视角,整体策划并实施活动。两者结合,幼儿的习惯养成达到了整体不散化的成效。
我园的"21天美丽行动"还在继续实践,已真正成为家庭和幼儿园紧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好习惯,犹如芬芳的花粉不断在每一个孩子之间、每一个家庭之间传播着。
原裁《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济南),20l6.3.37~39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6.06下
编辑:cicy
上一篇: 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共促幼儿健康发展
下一篇: 幼儿园新一周的家园总结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第一天上班怎么在幼儿面前做一个特别一点的自我介绍?... 卖玻璃的小鱼儿 阅读人气:63
- 小孩三五分钟就想尿尿的习惯如何处理? 时光风靡 阅读人气:4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他妈妈很着急的来问我,为什么宝贝今天早上不想... 李月华cnyh 阅读人气:116
- 怎样让孩子从小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蜜蜂-刘 阅读人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