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听说游戏“来来来,一起来”案例诊断分析
作者:颜晓燕 来源: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传时间:2017-06-29
听说游戏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倾听与表达,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一种语言教育活动形式。它是教师有计划地为锻炼幼儿听说能力而组织开展的活动,具有鲜明的规则性游戏特征,让幼儿在愉悦有趣的游戏中自然轻松地进行倾听和表达,较好地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的“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重要精神。但是,在听说游戏中,一些教师忽略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忽视对听说游戏成效的反思,模糊了听说游戏与语言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的区别,没有让听说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下面笔者结合小班听说游戏“来来来,一起来”进行案例诊断分析,探讨听说游戏的教学特征与指导要点,以期提高一线教师组织听说游戏的实效性。
一、活动案例实录
【活动目标】
1.会运用短句“来来来,来来来,××跳(游、飞)过来”。
2.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各种动物的行走方式。
材料准备:几种会跳、会游、会飞的动物胸饰各若干,“会跳(游、飞)的小动物”课件,活动开始音乐及打雷下雨等音效。
环境创设:创设森林的活动情境(包括各种会跳、游、飞动物住的“房子”)。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激发幼儿对本次游戏的兴趣。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呀,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做游戏吧!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动物的行走方式并归类。
(1)出示课件“会跳的小动物”,引导幼儿学说短句“来来来,来来来,××跳过来”。师:谁来了?它是怎么过来的?(跳过来)师:猜一猜还有什么小动物也是跳过来的?
(2)出示课件“会游的小动物”,鼓励幼儿学习用短句描述动物的行走方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倾听短句“来来来,来来来,××游过来”的表达方式,引导能力强的幼儿主动进行完整表达,引导能力弱的幼儿跟学短句。
(3)出示课件“会飞的小动物”,鼓励幼儿用完整的短句进行描述动物的行走方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倾听短句“来来来,来来来,××飞过来”的表达方式,引导能力强的幼儿主动进行完整表达,引导能力弱的幼儿跟学短句。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指令对各种动物的行走方式进行归类。
3.播放“打雷下雨”音效进行游戏“来来来,一起来”。
(1)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来来来,一起来”。游戏的主要情节是小动物根据指令躲到相应的房子里。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幼儿: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是谁的朋友?你听到房子说了什么话?谁进去了?小动物进房子的时候要说什么话?从而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
(2)第一次游戏“来来来,一起来”要求:听到指令才能躲到房子里;不同动物到相对应的房子里。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倾听游戏指令,根据指令到相对应的房子里躲雨,并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在游戏中大胆表现。
(3)第二次游戏“来来来,一起来”
要求: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出相应动作;与同伴有序地进行游戏。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用短句“来来来,来来来,××跳(游、飞)过来”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在游戏时不推不挤,注意游戏安全。
活动自然结束。
二、案例诊断分析
案例中,教师结合小班幼儿喜爱动物的特点,创设了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模仿动物动作、运用特定句式对话,试图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倾听和表达,丰富动词知识,练习并运用特定句式,发展听说能力。虽然教师经过了一番精心的准备和安排,设计意图良好,活动目标较为明确,但由于没有把握好听说游戏的特征,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主要问题表现及其分析如下:
1.虽有场景,但无情节,游戏趣味不浓
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森林的活动情境,以带幼儿到森林里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接着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交谈和模仿动物的行走方式,以及扮演动物分别到对应的“房子”里躲雨,最后以律动的方式结束活动。整个过程看似思路清晰,实则缺乏清晰有趣、贯穿始终的游戏情节,而且整个活动不是纯粹的听说游戏,某些环节属于语言教学范畴,某些环节属于语言游戏。虽然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但因缺乏连贯的情节导致游戏的趣味性不浓,无法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体验,没能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愉悦快乐,削弱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听说游戏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动的,这一游戏无论是情节性的,还是竞赛性的,都必须富有趣味性,要能够让幼儿感到好玩有趣,真实感受到轻松快乐。结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游戏的情节性和趣味性更显重要,这也是听说游戏首先要强调的。如果缺乏游戏的趣味性,转向语言教学,那么也就不是听说游戏了。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听说游戏时,需要考虑游戏的趣味性,让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发幼儿真切的快乐体验。
因此,笔者建议结合直观的活动情境,将小动物在森林中“散步——躲雨——玩耍”的情节贯穿始终。首先,以游戏口吻鼓励“小动物们”在森林散步中相互认识,分类分组,表演各种动作(跳、游、飞),丰富动词知识。接着,引导“小动物们”“躲雨”时与“房子”主人对话,练习句式;“天晴”了,“小动物们”告别“房子”主人,再次对话,练习特定句式,然后到“草地”上玩耍。以幼儿喜欢的情节串联各活动环节,去除“教”的痕迹,追随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真正投入到有趣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听说练习。
2.虽有倾听,但无表达,游戏规则不明确
案例中所呈现的话语句式,几乎都是他人说出的,无需幼儿开口,如幼儿扮演小动物,听他人说:“来来来,游过来。”他们就做动作“游”过去。如此,幼儿虽然有倾听,但不需要表达,也没有表达的必要和机会,缺少了听说结合和听说并行的机会。此外,游戏的规则也不清楚,从两次游戏的要求来看,不仅没有运用句式进行表达的要求,而且两次的要求也不相同,游戏规则不明确、不统一,是倾听指令才能进入相应的“房子”呢?还是要运用句式回答后才能进入相应的“房子”?显然,整个活动过于侧重倾听,而且游戏的规则不够明确,教师游戏指导的重点模糊。
听说游戏,顾名思义是听与说的紧密结合。它是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进行倾听和表达的活动,形式上是玩游戏,实质上是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将语言目标蕴含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开心的游戏中练习听说技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听说游戏的规则是为语言学习服务的,教师要有目的地将语言学习的重点渗透在游戏规则中,让幼儿在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咱然掌握学习重点。听说游戏一般可分为语音练习、词汇练习、句式练习和描述练习等多种类型,每一类型的语言学习各有侧重点,在制订游戏规则时可结合某一类型的具体学习重点进行设计。总之,听说游戏的关键在于游戏规则,这也是区别于语言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的关键所在。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建议此活动将倾听和表达结合一起,在活动的每一环节中渗透听和说,让幼儿先倾听后表达,听说结合,轮流听说。当然,要制订明确的规则,将活动目标转化为游戏规则,如,听清楚“房子”主人的话,再运用特定句式回答,之后才能到“房子”里“躲雨”。这样,借助明确的游戏规则将听和说结合起来,并在规则中充分体现语言学习的重点,更好地体现听说游戏的本质特征,有效地实现活动目标。
3.虽有指导,但无练习,游戏自主性不明显
活动中,虽然教师在各活动环节中都有明确的指导重点,尤其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指导。但活动中,缺少幼儿的练习和巩固环节,缺乏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形式,没有体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也没有体现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从跟着游戏到独立自主游戏的过程,活动中无法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体现《指南》所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精神。
听说游戏属于规则游戏,具有游戏和活动的双重性质,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又需要体现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特点。所以,活动中幼儿游戏的自主成分是不断扩大的。刚开始时,由于幼儿不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游戏的自主成分少些,但随着幼儿对游戏玩法的熟悉和规则的掌握,幼儿自主性将不断扩大和增强,他们可以分组结伴玩,也可以个别独自玩,逐渐从外部控制、真实情景、外部动机转变为内部控制、假想情景、内部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幼儿还可自己商定游戏规则或创新游戏规则,增加游戏的难度,不断提升游戏的自主性,发挥个体的主体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在活动每一环节中都要尽量放手让幼儿自由游戏,可让幼儿自选动物胸饰,自己表演所喜欢动物的动作,自由找“房子”,自由与“房子”的主人对话,还可以引导幼儿互换胸饰,互换角色,扮演“房子”的主人,相互结伴进行对话交流,可以分组多次进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自主地游戏,自觉地倾听指令和运用特定句式进行表达,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游戏玩法,自然地实现活动目标。
4.虽有教具,但不实用,游戏效果不佳
案例中,所准备的课件和音乐等教具都缺乏实用性,与游戏没有直接的联系。课件的运用反而凸显了教学性,弱化了游戏性。活动中所选用的音乐作用不大,游离于游戏之外,造成游戏的效果不佳。此外,动物胸饰所发挥的作用也有限,仅起到角色标志作用,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它的多种用途,没有借助胸饰引发幼儿认识、分辨和归类动物特征,影响了整个游戏的效果。
听说游戏的成效取决于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其关键在于有趣的玩法和凸显语言重点的规则,不在于教具的多少和教具的花样。游戏中所准备的教具和媒介都应为玩法和规则所蕴含的语言学习重点服务。只有直接作用于游戏核心、针对性强且利用率高的教具材料才是有效的,才是值得提供和准备的。否则,所准备的教具材料都是花俏无实用意义的,是一种浪费,需要摈弃。因此,本人建议将活动中的课件和音乐删去,直接利用场景和情节开展游戏。此外,要充分发挥胸饰的作用,借助不同的胸饰唤醒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分辨不同的动物特征,表演各种动物的行走动作,并进行分类分组,运用特定句式进行对话;还可互换胸饰,变换角色多次倾听指令和运用句式,有效地为游戏推进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游戏成效。
三、活动方案修订
【活动目标】
1.体验扮演小动物进行游戏的快乐。
2.能注意倾听指令和做出应答。
3.会用“来来来,××跳(游、飞)过来”的句
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小兔、青蛙、袋鼠、小鱼、小虾、小鸟、蜻蜓、蜜蜂等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行走方式。
材料准备:各种会跳、会游、会飞的动物胸饰各若干,录有“打雷下雨和天晴出太阳”的音频等。
环境创设:创设森林情境,布置三座房子场景。
【活动过程】
1.情境引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里有许多动物朋友呢,你们想认识吗?
2.借助胸饰,鼓励幼儿倾听和应答。
(1)出示胸饰,让幼儿表达并表演各种动物的行走方式。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我们一起学一学,边学边说“小兔跳过来”(小鱼游过来、小鸟飞过来)。
(2)鼓励幼儿自选胸饰,与同伴交谈动物的行走方式。
师:请你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胸饰挂起来,和好朋友说说:它是什么动物,会怎样走路?
(3)森林散步,听指令应答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都变成小动物了,开始在森林里散步吧。当听到老师说:“来来来,会跳的朋友请过来。”会跳的动物要边回答边做动作:“来来来,小兔(青蛙、袋鼠)跳过来。”
3.引出“房子”,鼓励幼儿进行听说轮换。
师:森林里还有三座小动物的房子,都是什么动物住的呀?我们注意听一听。分别播放三座房子发出的声音:“来来来,会跳(会游、会飞)的朋友请过来。”
师:原来,这三座房子是要给会跳的、会游的、会飞的朋友住的。
师:谁想当房子的主人呢?好,先请小兔、小鱼、小鸟当房子的主人,邀请动物们去做客。
玩法介绍:主人要说“来来来,会跳(会游、会飞)的朋友请过来”,客人要回答“来来来,××跳过来(××游过来、××飞过来)”。
4.利用音频,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师:动物们都到草地上玩吧,听,是什么声音呢?(播放打雷下雨的音频)不好了,下雨了,小动物们赶紧躲雨吧。
教师讲解示范玩法:听到下雨的声音,“房子”的主人要大声说“来来来,会跳(会游、会飞)的朋友请过来”,小动物们要注意听、赶紧找到你们的房子,对主人说“来来来,××跳过来(××游过来、××飞过来)”,说清楚了,主人就可以请它们进房子了。
强调游戏规则:要注意听口令,找到对应的房子;要运用句式“来来来,××跳(游、飞)过来”进行回答;回答清楚了,才能到房子里躲雨。播放打雷下雨音频,组织幼儿游戏,引导幼儿练习倾听和运用特定句式回答。接着,播放天晴出太阳的音频,请“房子”的主人先走出房子说“来来来,会跳(会游、会飞)的朋友请过来”,然后邀请好朋友到“草地”上玩。其他动物边做动作边说“来来来,××跳过来(××游过来、××飞过来)”。最后,建议幼儿交换角色和胸饰,分组进行游戏。
5.引导幼儿玩“句子接龙”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动物们到森林里玩了好玩的游戏,开心吗?下面我们边说边做动作回家吧:来来来,青蛙跳过来,小兔跳过来……来来来,小鱼游过来,小虾游过来……来来来,小鸟飞过来……
活动结束。
原载《福建教育》:学前版(福州)。2016.47.58~6l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7.04下
编辑:cicy
上一篇: 我的“以本为本”共读研究之路
下一篇: "幼儿自主游戏的探索"--本学期绿野仙踪的教研学习主题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怎样才可以提醒孩子早点入园啊,小班的孩子来的都太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阅读人气:21
- 为什么每天早上一进入幼儿园就要按照规定换上园服?是... 小木 阅读人气:52
- ...是自己人,没什么不能说的,有些话总要释放出来的... 胖圈圈 阅读人气:75
- 小班孩子应该玩什么户外游戏? 猫猫如意 阅读人气:26
- ...跳舞,该怎么办啊?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那个小朋... 婷婷玉立 阅读人气: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