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建构与实施中引导幼儿走向深度学习
作者:朱泳 来源:山东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8-02-10
20多年来,在我园"开放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中,管理者和教师一直是课程研究的共同体,从儿童角度研究课程的价值与目标,思考课程的建构与推进,通过富有内涵的课程实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持续探究,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质量课程
"开放教育"历经多年实践,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其中丰富的主题活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面对教师存在的依赖现有的课程蓝本、课程实施模式固化等现实问题,我园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当下儿童的真实需要,对"开放教育课程"进行再思考、再构建。
在每个主题活动实施前,教师都会就主题活动的切入、主题发展的线索、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材料的提供以及家园工作等进行细致研讨,对课程进行全面思考、梳理和解读。这是我园实施高质量课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每次的课程研讨都包括班级教师自主研究、级部团队研究、与管理者互动研究三级研究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课程的深度思考。
如,小班在实施"赶海真有趣"主题活动之前,经历了班级教师自主研究、级部团队研究,然后由教研组长和班主任根据级部团队研究的思考与管理者互动。教师们依据现有课程蓝本准备从"好玩的沙子"切入,因为教师分析幼儿都有玩沙的经验,可以在充分玩沙、筛沙、踏沙、塑形等活动中发现沙子的特性,进而拓展到认识海边生物、了解海产品等内容,丰富对大海的感知。但事实上海边的孩子对玩沙并不陌生,如何加强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体验的多样性,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呢?于是,管理者和教师从开放课程的价值追求、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分析主题活动的价值与目标。最后,大家认为赶海是海边孩子特有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赶海中幼儿的感知和发现是多元的,不仅仅是探究沙子这一种事物。幼儿可能会发现时间与退潮、涨潮的关系,初步了解自然现象;可能会参与采集、捕捉海边小生物,观察其生活环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也可能会观察人们赶海的活动,了解海边人生活的特点,感知大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还可能由自身活动延伸至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观察,拓展到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初步了解。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赶海应是一个丰富多样、充满趣味的活动。
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教师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他们结合主题活动资源的独特性、家庭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幼儿学习的多元性等实际,运用立体化的课程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上述主题活动的脉络。青岛的赶海资源非常丰富,团岛、栈桥、石老人、崂山等每一处资源都有鲜明的特点。幼儿跟随家人来到海边钓鱼、挖蛤蜊、找海星、捉螃蟹、捞海菜、打海蛎子……幼儿在相互分享中进入主题活动。很多幼儿不只一次去赶海,他们在多次赶海活动中不断发现、体验、探究,进入深层次、自主性的学习中。
每次热烈的讨论都会激发起大家的研究热情,彼此启发、互为补充,形成了智慧碰撞、共享交流的研究氛围。对课程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使教师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提升了思考和研判的水平。可以这么说,高质量的课程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深化实践探索,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
"开放教育"强调教师和幼儿是"学习的共同遭遇者",倡导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支持、智慧的教育与幼儿共同体验学习过程。幼儿的深度学习程度与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指导水平密切相关。而教师观察、解读、有效指导幼儿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长期历练和储备才能逐步发展起来。所以管理者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探索,并经常深入教育现场,采用示范、分享、讨论等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助推幼儿富有个陛的深度学习。
在中班"我爱图书"主题活动中,有位年轻教师组织幼儿绘画"我喜欢的图书",她在让幼儿简单表达自己喜欢的图书名称、内容后,要求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进行绘画。结果所有幼儿画的都是书的同一个页面,并且都是模仿绘画。管理者分析教师没有理解主题活动中的每个教育活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并与主题目标息息相关。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艺术的手段给幼儿提供一个表达情感体验、分享阅读的平台,教师让幼儿简单模仿、交流,没有激发起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没有让幼儿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因此幼儿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接下来,管理者便引领教师理解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点。幼儿的深度学习关键在于思维的积极参与,而不是机械操作,看似隐性的思维可以通过教师的激发、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和创造的空间而展现出来。通过学习与研讨,年轻教师对幼儿的深度学习的内涵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第二次的实践中她的行为有所改变。如,在幼儿创作前与幼儿展开了深层次的对话:"你喜欢哪本书?这本书哪里吸引你?如果请你创作,你想用什么表现方式去吸引大家来阅读?"开放式的提问引发了幼儿热烈的讨论,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喜欢书的色彩,有的喜欢立体书的设计,有的喜欢书中的某个情节,有的被书中的情感所打动……自主创作的时候,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用绘画,有的用泥塑,有的用折纸。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图书的喜爱,有的幼儿表现了对书的整体感受,有的表现了对图书的某一特点的喜爱,有的受到图书内容的启发而创作生活中的场景……幼儿对图书的理解、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过程,展现出他们用情感和思维与图书深度对话的过程,他们投入、专注的学习热情令人感动。
区域活动是"开放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丰富的操作材料、多元的活动选择、个性化的游戏内容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求。"开放教育"尤其注重主题目标在区域活动中的落实,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这对教师的细致观察、敏锐捕捉、有效支持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角色游戏"小课堂"已开展一段时间了,这是参观小学后幼儿在游戏中再现小学生上课学习的场景,模拟算术、拼音等上课的内容。因为缺乏教师的观察和跟进指导,且上课内容脱离幼儿的现有经验,幼儿由起初的好奇转为不喜欢参与、甚至百无聊赖的状态。于是,管理者引领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小学生除了上数学课、拼音课还可以学习什么?上课要做好哪些准备?"孩子们说:"可以读书(阅读)、画画、玩打击乐,还可以上体育课。"孩子的回答自然地与自己的幼儿园生活结合了起来。"要按照课程表准备书包,课间十分钟要先把下节课的书本准备好,然后上厕所、喝水,最后再玩。"看来幼儿还是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提供自主设计游戏、规划活动的机会。后来,"小课堂"游戏的内容丰富了很多,如,幼儿开展了按课程表整理书包用品、规划课间十分钟等活动,游戏愈发深入,活动状态勋口投入、专注。再后来延伸至家庭,开展了自主设计晚间活动计划、周末活动计划等内容。
"开放教育"不仅关注当下,更放眼儿童的未来生活。"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是"开放教育"一贯秉承的原则。管理者与教师共同观察、密切互动、深入思考,将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作为深化课程的目标,不断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儿童的能力,体现幼儿为本、研究当先的精神。
三、搭建创新平台,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
"开放教育"把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于尊重、支持与服务,在管理者与教师互相学习、分享中,一批教师逐步成长起来。他们善学、乐学,有思想、有能力,成为了引领课程实施的骨干。
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他们最了解幼儿的需要,对幼儿的学习最有话语权。管理者把教师视为开放课程的构建者、参与者、实施者、反思者,创设各种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捕捉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建构个性化的课程或活动,在师幼共舞中体验专业成长,而管理者则通过不断帮助教师提升、梳理,推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助推教师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
在这种鼓励积极思考、主动创新的氛围中,教师们充满了研究的热情。大班幼儿在换牙时有的好奇,有的担忧,教师捕捉到了这一契机,构建了"我们的身体"的主题活动。活动初期,幼儿收集了很多关于人体科学的图书,并用纸板、吸管、绉纸等制作人体标本,利用福禄贝尔玩具拼摆呈现大脑左半球、右半球的分工,还研究骨骼、肌肉、血管、器官的名称和作用。这时,教师认识到这样的学习认知性强、间接经验多,与幼儿的生活及自身体验结合不密切。通过讨论,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深度学习不是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学习,不是死板地学习知识,而是重在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所以此次主题活动的实施不是培养医学家,而是让幼儿产生对身体的好奇和对人体奥秘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常识等。有了这些认识后,教师便创设机会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自主表达中展开对身体的探究。比如,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开展了"最佳建筑师"活动,每个人都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方法建筑起八角楼、连体楼、魔幻城堡等各式各样独特的建筑。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人的大脑实在是太神奇了,它能产生无限的创意和想法,每个人的想法又是那么与众不同。在"健身运动馆"里,幼儿在"有趣的吹乒乓球"游戏中发现,有的小朋友把乒乓球吹得很远,有的小朋友吹得不太远,这与个人肺活量的大小有关,而肺活量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的;在举重比赛中,幼儿发现胳膊上的肌肉和骨骼在运动中是有屈伸变化的……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深刻感知人体的结构,发现人体的奥秘,体验运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开放教育课程"不仅关注儿童活动的丰富性,更关注丰富性背后的深刻内涵,这才是儿童深度学习的价值所在。比如,春节将至,琳琅满目的年饰品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及时捕捉并分析年饰品的审美元素,构建了大班主题活动"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中,幼儿每天沉浸在水墨画、剪纸、刺绣、缝纫、泥塑等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创作中。幼儿的活动看似丰富,却大多以模仿为主,对原有的艺术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意义并不了解。教师及时将自己的困惑与管理者沟通,管理者便与教师共同分析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是模仿艺术的外在形式还是了解民族文化、挖掘民族精神。通过深入分析、讨论,教师恍然大悟,尝试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艺术大家的故事",如绘画大家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和剪纸大师傅作仁等的故事,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不懈观察、创作的精神激励着孩子们去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在了解"胶东文化"时,孩子们知道了胶州大秧歌是逃荒的人沿途乞讨卖唱的一种形式,王哥庄大馒头上的花纹、图案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幼儿不仅对艺术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更对这些丰厚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情感,课程成为幼儿历练身心、抒发情感的有效载体,升华了孩子的精神境界。
又如,中班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中敏锐地捕捉到班级部分幼儿存在怕黑不能独立睡的现象,于是,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人手生成了"天黑了"的主题活动,引发幼儿去关注黑夜中的人、事、物,发现黑夜的独特,缓解恐惧的心理,并逐渐推动主题活动的实施走向深入,不仅让幼儿观察黑夜的风光、景物,还引领家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捉迷藏""踩影子""捉知了""纳凉晚会"等夜间活动,既丰富了家庭生活,也让幼儿深刻感受到夜晚的奇妙和美好,从而转变了对夜晚的认识。
"爱的相遇,共同成长"是我园的核心文化理念。在"开放课程"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通过观察、思考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在收获儿童丰富的学习体验之时亦成就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摘自:《幼儿教育》2017.10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序言”
下一篇: 灵活自主的使用新教材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解自然一个大好机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对待他们,用自己最纯的情感化并...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题墙,而主题是我们这个班级所有,包括班级环境,...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
- ...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并... 英子 阅读人气: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