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有心而无痕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尹老师的文章里,质朴而真实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母亲的大爱和大智慧,带给我的震撼和影响,是我读过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虽然这是一本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育儿手记,但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一本讲述孩子人生成长过程的教育专著。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捧起这本书,净心阅读,细细体会,尹老师那有心而无痕的教育手法是何等自然而然,是何等充满智慧啊。掩卷深思,总有一种时时豁然开朗的感觉。作为人母和老师双重角色的我,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留下的虽然有诸多遗憾,但,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是更多感悟,可惜这些感悟绝非我拙劣的文字所能够表达。
一、对待孩子——要永远保持一颗童真的心态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是夜晚,那种莫名地震撼油然而生。是啊,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可是,我们自己往往不由自主地按照“大人”的意图来强迫孩子行为,以自己理想模式来设计孩子的人生。
于是,当我们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懂事、不听话、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要求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总以“我都是为你好”这个借口,正如尹老师所说的“在爱的名义下施暴”。
尹老师说,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她生来只做没有翅膀的凡人。是呀,尤其是面对幼儿时期的孩子,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童真的豁达心态,蹲下身体,接纳她们,拥抱她们,给她们一点自信,一点阳光,创造一个天使般的自由成长空间,与她们同甘共苦,看着她们慢慢长大,培养她们一个好性格,一个好习惯,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尹老师把教育做得那么精致,那么细腻,那么耐人寻味,让我一下子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
二、培养孩子——要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
读了这段文字,我真的有点心虚。我也是扮演一个“监工”角色的家长,陪孩子做功课,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听写、预习等似乎成了我义不容辞的任务。在这样的“监工”之下,孩子觉得自己不是个自由的人,岂能成为一个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人呢?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一系列在我们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但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细读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是快乐的事;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持久的学习兴趣。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的孩子上小学了,在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方面有点束手无策。尹老师说,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
是呀,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于是利用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了书店,让他自己挑选喜欢的书。他挑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世界名著---昆虫记》。回到家里,我一有空就会在一边拿起一本书来读。他看到我读得津津有味,于是也自觉地看了起来。我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有时他还把其中的故事讲给我听,在得到我的鼓励和表扬之后,他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所以,作为母亲或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自控;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所说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
三、关注孩子——要留给孩子多一些时间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作为一个母亲,我们有多少时间化在关注、了解自己的孩子上呢?扪心自问,我们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里却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来分配给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挂在嘴上,推给了学校。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又有多少心思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呢?爱听话可爱的孩子容易,爱顽皮不听话的孩子难,爱有些特殊问题的孩子难上加难了,更有甚的是我们一不小心就用“好孩子”高标准衡量每一个孩子,不知不觉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无形的压力,在童年的生命中留下了心理的阴影。
为此,作为双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留给孩子多一些时间,解读好身边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并正确引导,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完成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生命成长过程。
尹老师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
现在,我终于明白,教育最美妙的境界——自然而无痕,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