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师的四种心理要不得
作者:胡晓艳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11.06 上传时间:2011-08-11
马上又到九月了,九月是小班新生的人园时间。小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各不相同,给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小班教师必须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工作状态迎接新生。
急切心理要不得
跟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同,现在的孩子多半为“放养式”,在家自由惯了,有些孩子可能有一些不良习惯。刚开学时,教师对于幼儿的自由散漫暂且能够容忍,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对幼儿的要求便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起来,有时还会责怪幼儿:“上幼儿园这么长时间了,你怎么还坐不住?”接着向家长告状,使得刚刚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家园关系、师生关系在顷刻之间瓦解。
为此,教师特别要防止自己的急切心理,包容和接纳幼儿的“错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逐渐加长集体活动的时间,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他们喜爱的动画人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幼儿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在上课时,变成了“慢羊羊村长”,给幼儿讲故事、教他们唱歌;做游戏时,我成了“喜羊羊”,带大家一起玩;午睡时间到了,我就让小朋友一起做“懒羊羊”;一段时间之后,我请能干的幼儿当“暖羊羊”,用榜样作用引导孩子学习自我管理。
包办心理要不得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名副其实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都很差,有的幼儿不仅不会穿脱衣服、独立进餐,就连独自大小便也不会。家长在将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时,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要求老师务必照顾好孩子的吃饭、穿衣、人厕三大问题。老师为了不让家长担心,也为了给家长一个良好的印象,往往会将这些事情全部包办。于是,老师累得不轻,而幼儿还在那里叫:“老师,我要大便!”“老师,我要……!”家长也有微词:“我孩子说老师不是第一个帮他穿衣服的。”
对此,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师不应该事事包办,要帮助幼儿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正如新《纲要》中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教师要给予幼儿成长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老师要和家长积极交流,达成共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省事心理要不得
幼儿在家时,都是爱说爱笑的,而到了幼儿园,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就显露无遗。有的活泼大方,有的调皮好动,也有的沉默安静。而我们老师往往只注重两头、忽视中间。即对调皮好动的孩子管得多些,对活泼大方的孩子关注得多些,而对于那些不声不响的孩子,老师关注得相对较少,原因是老师认为这些孩子都很乖,听话懂事,不需要过多操心。殊不知,往往就是这些乖孩子,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在遇到问题时容易退缩,过多在乎别人的“脸色”,患得患失。加上老师的忽视,这些幼儿在人园一段时间后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抵触心理。
因此,老师别怕麻烦,要关注到每个幼儿,特别是给予那些“乖”孩子更多的关心,提供条件让他们与同伴交往,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与同伴和教师共同生活的乐趣,让每个孩子在园就如同在家一样,大胆活泼、健康快乐。
玩笑心理要不得
小班的幼儿幼稚可爱,由于出自内心的喜爱,老师会忍不住对他们开玩笑,原本是想跟幼儿亲近,但有时却适得其反。下面的对话是常见的:
师:“你的衣服真漂亮,给我穿好吗?”
生:“不。”
师:“那你给我买一件?”
生:“好。”
而这话经孩子的口传到家长耳中,就完全变了味,认为老师向家长索要礼物。有时,老师在哄一个哭泣的孩子时,会跟他说:“不要哭,我喜欢你,不喜欢林林,林林不乖。”一旁的林林听了,不高兴了:“老师还说不喜欢我呢。”
有时,一句无心的话,也会引起家长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是轩然大波。一次,我一边帮一个小女孩梳头一边随口跟她聊天:“妈妈叫什么?爸爸呢?”“为什么只看见你奶奶和妈妈来接你,爸爸怎么不来呢?”第二天,小女孩奶奶来找我,责问我为什么要向孩子问有关爸爸的事情。我这才知道,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她奶奶对这件事十分忌讳,生怕别人提起。我再三解释,老人方才作罢。事情虽然过去了,但给彼此都留下了不愉快的阴影。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为职业的原因,教师的话往往被幼儿奉为“真理”。所谓“亲其师,信其言”,幼儿对老师的话是十分在意的,家长更是如此。所以,在幼儿面前,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慎与幼儿开玩笑。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新手教师怎么组织新入学小班幼儿 Y3 阅读人气:11
- ...手上路,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深刻的感受。第一知道...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小班体育教案 把风捉住 旅行者 阅读人气:13
- 做一个幸福的幼儿教师 阅读人气:13
- 作为教师应不应该画淡妆上班?你们幼儿园要求了吗?为... 蛊蛊 阅读人气: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