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成长故事:我与“纸娃娃”共成长
作者:毛文婕 来源:黄浦区温州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5-24
走上幼教的工作岗位仅一年,然而在这短短一年的时光中,我却能充分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大魅力之一就在于,它能够促使你一路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并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发展和成长,而无疑,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便是一个教师最直观的挑战与成长并行的实炼场。
作为一名新教师,每一次的教学都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机会。因此,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展示都需要自己投入百分之百的用心,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仔细的推敲和反复的试验。
Step1 课前设计——解析教材贴近学生
课前的教案设计,作为教学的第一步,无疑是整个活动的奠基石。任何事情,只有当其基础牢固,才能确保上层建筑的屹立不倒。要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教学环节顺畅、科学、贴合实际,首先,需要教师对所使用教材的了然于胸和不断挖掘;其次,在前者基础上,要与本班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在教材和教育对象两种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方能完成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当迎来“有用的工具”这一中班主题时,我曾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该选用何种工具、何种形式来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呢?说到工具,映入我们脑海的往往是锤子、刷子、锯子等成人惯常使用的建筑工具,或是剪刀、胶水等幼儿最常使用的手工工具,这些都是本班幼儿极为熟悉并了解其特征和功能的工具类型,它们虽然贴近幼儿生活,却很难进一步拓展其教学内涵。那么,到底有什么工具是幼儿熟悉并喜欢和乐于探究的呢?就在这时,《学习活动》中的一则趣味童话故事《纸娃娃落水记》进入了我的视线。
是呀,纸事实上充斥着幼儿生活的角角落落,但又常被大家所忽略。绘画时用到的图画纸、折纸船时用的手工纸、擤鼻涕时用的餐巾纸、教师布置环境用的皱纸、硬板纸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工具,但其特征却一直被幼儿甚至被教师所忽略。由此,对不同纸质的认识被选定为此次活动的主要教学目标。
而对《学习活动》中“纸娃娃”的故事形式,我决定采用取舍相结合的方法:取其精华即有趣的故事情境,舍其糟粕即不适宜幼儿操作、发展的故事结局(不会游泳的纸娃娃溺水后用火烤方法援救)。运用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身边的四种纸娃娃,并将故事情境贯穿始终,请幼儿在最后运用投掷救生圈的方式代替烤火营救纸娃娃。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我认为不仅需要注重对科学知识、技能的落实与发展,同时人文理念也是教师需要融入于课堂之内的。因此,对《纸娃娃落水记》的关注点,我并非仅仅落在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幼儿了解四种纸娃娃在水中的变化,而是引导幼儿在这样一次教学活动中能初步建立依靠自己讨论观察、动手实践得到发现的科学理念。
同时,我意识到单单只依靠一个童话故事显然不能够让幼儿真正认知不同纸张的特性,因此在故事的基础上,我加入了实验操作环节,为幼儿提供逼真的情景,再现纸娃娃落水场面,让他们实地观察纸娃娃落水后的真实情况。并且,根据中班幼儿发展要求,仅仅完成实验操作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能否较清晰地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能否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也是对幼儿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培养。针对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一张简单易懂的实验记录表——“纸娃娃游泳本领记录表”,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对实验结果的记录。
至此,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课前教学设计全部完成,然而,接下去的课堂实际操作才是对教师真正的考验。
Step2 课堂实践——发现问题智慧内应
完成课前设计后,我进入了教学的重头戏——课堂实践环节。再完美的教学设计,若无法有效地在课堂内实施,说到底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在教学活动的一研至三研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也差点成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绊脚石:该选取怎样的纸娃娃展现方式?
第一研时,我选择了媒体引导在前、实物展示推进教学环节的方法。在教学环节的第一部分中,即介绍故事情境并引入纸娃娃,我利用PPT课件向幼儿第一次展现了四种纸娃娃,帮助幼儿对其有初步的视觉感知。进入第二部分即认识纸娃娃时,我则把四种纸娃娃的实物陈列在黑板上,使幼儿能够近距离观察纸娃娃,而不只是多媒体上出现的四个抽象概念。然而,在实际操作后,我却发现这样的实物展现方式虽然有助于教师掌控幼儿注意力及方便幼儿近距离观察纸娃娃,但幼儿始终对于这四种纸质的触感不甚了解,只有小部分的幼儿有机会上台触摸四个纸娃娃来感受他们的不同,其余的大部分幼儿只能坐在下面干着急。到最后,大部分幼儿对这四个纸娃娃的认识依旧是懵懵懂懂,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在第二研时,我放弃了之前的展现方式,而是采用实物观察主导、媒体展示融入的方法,在人手一份实验操作用纸娃娃的基础上,又为每个幼儿多准备了一份四种纸娃娃,让他们可以拿在手里,跟随教师的媒体播放通过近距离观察、触摸的方式研究纸娃娃。在这样的改变之后,有了触摸的实感,幼儿对不同纸质的认识显然形象、深刻不少。活动过后,幼儿都能快速地辨别四种纸娃娃,并可以清楚地说明四种纸娃娃的特点。这样的结果证明第二研所改换的呈现方式适用于这次的教学环节。
可是,第二研的过程中幼儿却出现了一个我始料未及的状况,他们对于在PPT上展现的图画纸和餐巾纸无法辨别清楚。的确,同样是白色的两种纸张在课件上的呈现状态极为相似,虽然幼儿通过实物观察可发现二者的不同,但当他们尝试与媒体对应时却出现了一定的困难。经过讨论后,我决定在第三研时将原本的白色纸巾改换成了印有花纹的彩色餐巾纸。这种餐巾纸是幼儿生活中所使用过的,同时也保留了餐巾纸的特性,因此不会造成幼儿的辨别错误。
在这三次的改变之后,幼儿通过实物观察操作为主导、媒体展示为辅助的活动形式,对这四种不同质地的纸张完成了一个从抽象到具象再还原为抽象的认知过程。《纸娃娃落水记》的事例再次说明,当教材提供了基本的灵感和素材后,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最佳的方式对之进行不断的加工和雕琢,将其变化为最符合幼儿实际、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始终牢记幼儿才是教育的主体。通过“纸娃娃”的锤炼,对于所谓“以幼儿为本”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是指要求教师学会尊重幼儿,甚至尝试去敬畏幼儿。永远不要忽略幼儿最真实的反应,紧抓幼儿哪怕最细微的小小需求,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完成每次的集体教学活动。
Step3 课后反思——咀嚼过程修炼自我
课堂实践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也划上了句号,课后的反思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每次的实践之后,及时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馈是一个教师能不断成长不断蜕变的最佳助推器。同时,反思也不仅单指通过感受教学活动中的亮点、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自我警醒自我改正,如何提升已有教学活动的质量、如何从单一的活动中寻找推动幼儿更好发展的方式方法也是反思所能带给我们的帮助。
在《纸娃娃落水记》三次课堂教学完成后,我对自己的本次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本来只是简单的纸娃娃展现方式,却在实践中一变再变、一改再改。仔细思考后可以发现改变的并不仅仅是纸娃娃的展现方式和教师的关注焦点,实质上转变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将先前教师的“教”变为幼儿的“学”,将教师的单方面“给予”变为幼儿的主动“发现”。在媒体的帮助下,首先帮助幼儿对认知对象有一个视觉印象和抽象的基础概念;再加入实物,鼓励幼儿能够在看看、摸摸、说说中自己找到认知对象的特点、功能,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在一旁协助,在幼儿遇到困难时适当的引导,这样的过程才能使幼儿对于认知对象有一个直观、真实、深刻的印象。在《纸娃娃落水记》活动过后,我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设计了“沉与浮”科学实验角,运用类似的操作方法、不同的实验对象,让幼儿在“纸娃娃”的已有经验基础上,不通过老师的指令和帮助,独立地完成实验,独立地发现并记录实验结果。在三周后,我惊喜的发现班中大部分幼儿相较于纸娃娃实验时的略显生疏,他们不仅对于实验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都有了明确的概念,同时他们也正逐渐的摆脱了模仿其他幼儿的习惯,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记录方式。
四个简简单单、随处可见的纸娃娃不仅让幼儿发现了神奇的科学现象,也让我好好地享受了一把教学的挑战和乐趣,让我充分感受到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真谛:认真地走好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努力地汲取每一次的经验,在不断的前行中成长,在不断的改变中升华。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教师听课评课小技巧
下一篇: 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语言技巧初探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我马上是一名男幼师,这几天实习,真希望更多的家长理... 郝建明 阅读人气:34
- 新手教师怎么组织新入学小班幼儿 Y3 阅读人气:11
- 碎纸粘贴画 二丫老师 阅读人气:253
- 各位前辈帮帮忙 看看这是什么纸 向上i 阅读人气:55
- ...扬之后,他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所以,作为母亲... 英子 阅读人气: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