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偏差孰之过?心理效应来解释
作者: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4-09-03
管理者的言行左右着一种舆论,在这种舆论的冲击下,会派生出许多枝端末节的管理问题。
管理者对教师的认知方式会左右管理者在管人时的具体行为,其中可能存在偏差,但管理者大都难以察觉。
管理者不仅要在自身专业上有所建树和权威感设立,同样重要的是拥有成熟的心智和交往行为。
前言:
在与老师们的一次聊天中,某位教师提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范老师,你知道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吗?说说看,是不是和大家猜测的一样?”,面对这样“标新立异”的问题,当场的我有些诧异,第一反应也十分直接,我给了“大家都喜欢”的答案,但这样的答案显然不是大家想要的,大家开始追问,一想聊聊也无妨,就从教师群里挑着并细数了起来,老师的名字一直从教研组长说到了新晋的优秀人才,但都不是大家猜想的对象,最后,老师共同说出了一个老师的名字,并一再强调这是大众的一致意见,她本人也有这样的感觉,甚至连分园的老师也知道这个信息。我当场愕然,立即追问原因,但大家也不能具体说出什么事例或是原因,但这样的一次问答却在我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平日里自我感觉公正公平看待员工的我,却让大家感觉非常看重一人?到底是哪些言行举止让大众产生了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平日里我十分信任并且依赖的教研组长群体,在大众眼里,却不是我最看重的队伍?如何正确了解及认识每位教师?到底怎样做才能和每位教师做到科学交往,和谐双赢?除了感叹舆论弄人之外,仔细一想舆论形成必定有它的原因。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反省自己在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意识和行为上的偏差。
其实,平时每天为琐事忙碌于工作中的我们,在看待教师、与教师交往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园长对教师的定性理解,会很容易在言行中泄露自己的看法,从而让教师感觉到“轻重”,出现了受大众所不能接受的不公正、不民主,大部分教师逆反情绪将应运而生,不和谐的管理过程就会开始出现了。
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联系和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偏见和误差,常常会受到一些心理效应的影响。
一、“首因效应”——切忌“一见钟情”
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叫“首因效应”,亦称“第一印象”。
案例:
新教师小吴老师在第一次会面中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纯朴的外表和亲切的笑容让我们感受了人才到来的喜悦,面对她总有说不出的喜欢,平日里总是亲切地让她去担任一些小任务,一来多让她锻炼,二来似乎让她做事比较放心,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面对小吴老师我们都是鼓励,却不曾想到这样的一种情境,却让小吴老师多了许多的优越感,急于表现自我,在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方面不与同伴进行商量、探讨,而是自己独立完成,导致班内的家长工作呈现“分水岭”,从而生成了和班内成员的一些不愉快现象等等。
这里我们提到的首因效应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这种首次产生的印象会有比较牢固的看法,并进一步推动或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这种首次印象虽然鲜明、持久、牢固、但并不一定准确,可靠,并不一定代表一个真实的全貌和完整的心理。因此,首因效应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大家会对某一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的表现,对某一老师第一次在大会上被点名表扬等等印象特别深刻。在幼儿园管理中,则应当避免首因效应的出现,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一印象的“好坏差异”,不能定性为这个教师的整体评价。首先,园长不能单凭首次的印象给教师下结论,要作到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如果教师给你的第一印象特别美好,就耐心的拭目以待,不要急于表现你的热情,有些园长会因为首因效应的反馈而匆忙给教师下任务,结果有的事情却是你“一见钟情”的人能力不及的事情,结果事与愿违,给整个工作带来被动。如果教师给你的第一印象不美好,也不要立马将其“打入冷宫”,不要让其产生心理压力,否则影响他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说,还会让园长陷入“以貌取人”等不良的认知状态中,也会让园长的威信大打折扣。
二、“近因效应”——避免“以貌取人”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了解的东西往往占优势,掩盖着对该人的一贯了解。因某人“眼前”的某些行为而产生的对其的新的认识印象。
案例:
教师小张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年轻教师,平常表现对人、对工作都十分热情,工作上要求上进、遇到任何任务都十分谦虚的接纳,并能高效完成,是领导眼里的好下属,也是同伴们心目中的好伙伴。但一次园本培训活动中,本来就事先落实给小张老师的任务,却让小张老师在临场前一晚的“残忍”拒绝、反悔而被动通知换人顶替,拒绝的理由是“凭什么占用我的休息时间进行园本培训?!我不愿意!”这样的小张老师和我们之前认识的大相径庭,也让我们大跌眼睛,苦恼于平时十分器重、发展稳定的小张老师竟然也有这样的一面,让我们感觉很“失落”……从此,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去看待她的为人和工作了,总猜忌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她是不是在敷衍我?”、“她其实根本就不愿意做?”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困惑干扰下,我开始不太愿意把任务叫给她去完成,甚至开始忽视她、小张老师开始感觉到了,管理双方的隔阂日渐增大,本来十分和谐的管理陷入尴尬……
这就是很多园长在认知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那如何纠正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做很多的实际工作。管理者必须切实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实实在在地为提高教师工作满意程度做工作。我们要调查清楚言行产生的原因,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疏导措施。向案例中提到的老师,有这样逆反、反常的言行,是否由于前期的压力或是家庭的问题,或是身体的情况等等,园长不能就事论事地批评她,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工作。做为园长,要特别注意到自身的认识缺陷,以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绩效产出,促进教师不断成熟,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三、“晕轮效应”——请勿“爱屋及乌”
晕轮效应亦称为光环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在幼儿园里,有些园长往往会因为某个教师的一些方面表现好,而断定其他方面都很好。同样来看,某些教师却往往只能被园长看到缺点和弱点,由于晕轮效应的作用,这些老师会因为自身的弱势而容易被园长扩大为对她整体的看法,容易忽视其优点,致使这些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
案例:
“领导面前的小乖”,小叶老师是我们十分信任的老师,原因是来自小叶老师身上那种对上级任务落实的态度、效率和质量,幼儿园总是会将很多机会给予小叶老师,因为信任她的优点,所以从来不质疑小叶老师的其他方面,包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等等,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却倾听到了老师偶尔的一次谈话:“小叶老师真是会做人哎,在领导面前什么都是好,回过头来难听的话也是她,和其他老师谈论是非的也是她,还很不服中层管教呢,真不知道,园长是怎么看人的!”谈话内容让我大跌眼镜,原来看人还真不能只看一面就盲目判断。
作为园长,一方面要塑造有利条件,深植评价文化。克服偏见,对教师要进行全面了解,一分为二地对其工作做出判断。不要过早地对新的老师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老师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还要十分清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身上有闪光点、但也有缺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和完美无缺的人都是不存在的。不要随意强化其优点或缺点,避免让教师戴上某种“光环”,要经常提醒教师,大家既要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也要时刻对自身进行反省,及时纠正缺点,以利于自身不断的成长。
四、马太效应——防止“一好百好”
马太效应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对做出成绩的人给予荣誉越来越多,而忽视了其他人的成绩。
案例:
记得在一次园务会议上,教学园长在汇报月考核成绩时不由自主的都是介绍“独挡一面”、“能言善辩”的教师,参加区、市各项评比永远都是这批人!当我了解到最近汪老师孩子生病、父亲住院,每天两边奔波却没有请一天假的事实时,她开始支支吾吾了,我想教学园长肯定是忽略了踏实肯干、默默无闻的中间群体,忽略了她们的情感需要,使她们成为了“遗忘的角落”。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必须要消除马太效应的影响。园长不要只凭主观臆断或对教师的表面印象就决定了人才的取舍,而应将机会给予每一个成长中的年轻教师,让教师至少在本单位内部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赛。另外,还可以结合单位实际,对提拔者进一步考察,如安排一个“见习期”,观察提拔者在新的岗位上的表现,可以规避当初绩效评估时形成的“晕轮效应”——这个人在原来的位置上“行”,在新的位置上也一定“行”。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和“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平时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原则、办事公平,力戒偏听偏信。努力培养新生代教师,使每个教师都尽可能成为个性型教师。在对老师作出评价和认可时,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并消除马太效应的影响。
克服认知偏差最常用的一个方法便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实行“走动式管理”,多听听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意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细心观察、体会,一定会形成更为客观的人才评价方式。
上一篇: 给员工一个家
下一篇: 充满生命力的教师培训——美国普纳荷学校课程日体验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如何让幼儿听从教师的管理、让幼儿喜欢上跟老师沟通、... 木子姐姐 阅读人气:13
- ...手上路,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深刻的感受。第一知道...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新开的幼儿园,招聘幼儿园管理一名,电话:1513176456... 点缀 阅读人气:475
- 赣州市区一级新开园所需要招聘组织和管理能力强的执行... 流浪兔 阅读人气:4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