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扈俊云 来源: 上传时间:2014-10-03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其“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我园在实施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民族文化教育,让孩子在幼儿园环境中自觉了解民族风土人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传承民族精神,走出了一条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
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使教育活动与本土文化融合,为孩子创造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生活学习空间
1.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系列民族文化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本土文化。如“美丽的家乡”主题活动,包括家乡的名人文化(如古代大军事家“兵圣”孙武等)、景观文化(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由此入海,有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有亚洲最大的地上人工湖——天鹅湖等)、特产文化(如佛头黑陶、中国齐笔、黄河口刀鱼、广饶肴驴肉等)、民俗文化(如中国八大剧种之一山东吕剧的发源地等)。
2.开展系列古诗文诵读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接受国学启蒙,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艺术。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有意识地把“童谣”“绕口令”“古诗词”“成语故事”“经典诵读”等内容引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这些千古名句的诵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人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3.通过亲子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如亲子民间游戏运动会:发动家长一起收集民间游戏、民间体育活动,并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亲子郊游: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游一游本地的名胜,了解家乡的名人等。幼儿园精心设计的这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有意识地为孩子添置民间玩具(比如风筝、铁环等)和一些反映本土文化的图书与音像资料;主动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看看家乡的山、水、建筑以及发生的变化,激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每逢各种民族节日时,为孩子创设节日的气氛,向孩子介绍节日的由来和意义等。
同时,我们在班级、园内环境的创设中重点体现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展现浓浓的“中国情”,让孩子们在环境中获得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熏陶。各处的玻璃门和玻璃窗,我们选择了有关民俗风情的剪纸作品进行装饰,有十二生肖、京剧脸谱、四季花木等;大环境中,我们以本园的民间艺术特色活动为主题,布置系列孩子们自己的活动照片,展示孩子们的活动成果。在各班,孩子们收集有关民族工艺品布置民族角,制作各种民间手工艺品并展示自己收集了解的有关中国民族文化知识。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孩子们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了解着世界各国文化和各民族传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初步萌发了科学的文化意识。
大力开发民间游戏,使游戏活动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让民族传统教育充满活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孩子们尝试和接触新事物的开端,是孩子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
1.在区域活动中引进民间传统游戏,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比如,在表演游戏中将抬花轿、编花篮儿、舞龙灯等纳入其中;在角色游戏中开设“东营特色小吃店”;“茶馆”游戏中孩子们了解中国茶和茶艺文化,认识、品尝当地特产黄河口槐蕾茶等;在结构游戏中搭建油田井架、黄河水体纪念碑等本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
2.在体育游戏中活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如“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眺绳”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弹球”“跳格子”“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这些小型的民间游戏,不受场地、器械、人数的限制,孩子们随时都可以开展,非常适合在课间孩子们自由游戏。
3.在数学游戏中借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如民间的数学游戏“拾石子”“三六九”等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挑竹签”“打井”等游戏,使幼儿在玩、想、试的过程中,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育;“青蛙跳井”“老虎吃小孩”等棋类游戏,幼儿可以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的问题,而且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民间游戏因其独特的趣味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社会性及其他能力的发展。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发,使我园的民族文化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开展传统礼仪教育,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使民族传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而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我们重点从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仪道德行为规范五个方面展开传统礼仪教育活动。
1.从教师自身做起,引导幼儿明确礼仪规范和行为要求。身教重于言教,礼仪教育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我园组织教师学习《教师师德规范和礼仪要求》,通过互学互促的方式促使教师自觉执行,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礼仪行为榜样。同时,我们引导孩子了解各项礼仪规范和行为要求,明确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所要遵守的规则和要求。如我们把一日行为常规编成儿歌、配上图画,引导幼儿学习和理解。
2.开展“小小礼仪员”活动,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晨间接待时间,孩子们轮流和园长一起在园门口接待来园的幼儿及家长,有礼貌地向大家问好,养成微笑接待的习惯。再如来园和离园时有礼貌地向老师打招呼,生活活动时有序等候等等。
3.用情景教育法,针对各礼仪主题开展规范化教育,反复训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从队列到站姿以及孩子们的着装,从出旗、升旗、退旗到国旗下讲话。都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和训练,使孩子们在升旗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礼仪状态。再如各个重大节日。根据节日的民俗风情引导孩子关心家人、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等等。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礼仪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园民族文化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礼貌、谦让等中华传统美德。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置身于一个开放、互动的全球化网络之中,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也离不开对西方文明的借取。我们将民族传统教育作为办园特色,努力通过立足本土的多元文化教育,把幼儿培养成初步具有民族精神和开放态度的未来世界小公民。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园本课程、以民间游戏为支柱的游戏活动以及传统礼仪教育构成了我园民族传统教育的特色体系,使孩子们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将“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等伟大民族精神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安全问题热议中的冷静思考
下一篇: 尊重每一名幼儿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的内容趋于丰富性和多元化,所以种植园地为许多幼...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护蛋体验”——增进幼儿社会情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