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去小学化”难在哪儿?
作者:姚伟 索长清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5-01-09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的问题。2011年教育部《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在教育部印发《指南》时所发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园,出现汉语拼音、汉字书写、数学计算等小学教学内容,有的幼儿园还要布置大约半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为什么这么难?
“应试教育”压力前移促使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
在“应试教育”模式依然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下,升学“指挥棒”仍然在发挥巨大作用。受“学而优则仕”的人才观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学习价值观影响,将学习成绩置于最高地位,通过教育和考试获得知识和人力资本,进而为社会竞争增加“筹码”,成为很多家庭的首要选择。近年来的“公务员热”、高学历“追逐症”、各省市的“高考状元情结”、职业教育受歧视等问题,使得社会竞争压力和“应试教育”压力不断前移。很多人认为,幼儿教育阶段就要为未来竞争做好准备,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套上了提早学习的“枷锁”。
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倾向使得幼儿园面临生存与竞争的压力。民办园以市场为导向,主要靠社会资源办学,因而招揽生源、稳住生源是其生存的关键。为了争取生源、保证幼儿园的效益,创立品牌,民办园不得不迎合部分家长的需求,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幌子,开设一些小学课程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有些幼儿园聘请不合格教师,这些教师没有幼儿发展和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育实践中很容易把小学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
传统文化中关于儿童和教育的观念影响着教育实践
传统社会“成人本位”的家长制与师生关系,都明显地预设了“启蒙者—被启蒙者”、“教育者—被教育者”的二分法,皆认可成人高大、权威的启蒙者和儿童弱小、无知的被启蒙者意象。不少家长持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期望,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是来学数学、背诗读书的。特别是学前班家长,每日接孩子时,第一句话便是问今天学了几道数学题,识了几个字。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的传统,让儿童显出基础知识扎实的表象,也一直在诱导着幼儿园与家长的价值取向。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具有高度结构性,强调一致性、纪律、行为控制;幼儿被要求坐有坐相、保持安静并举止得体,这些都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认为应该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培养其纪律性和行为适宜性的观念。于是,在幼儿教育的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等缺乏的情况下,“小学化”的内容和管理方式就成为幼儿教师的方便之举。
面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人生是一场比赛吗?显然不是。人生是享受生命历程,过有意义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所谓“起跑”是经不起推敲的提法。其次,孩子为谁起跑?在孩子学习书写、参加兴趣班时,成人有没有考虑孩子的手部肌肉是否达到了握笔和手写的成熟水平,是否有兴趣学习钢琴、舞蹈、美术,是否有足够的自由游戏时间?显然在这些问题中,孩子不是自主自愿的。再其次,所有的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吗?当然不是。由于遗传、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的孩子大器晚成,有的孩子少年早慧。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给孩子展开自己生命能量的时间。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没有被广泛认知
由于缺少对儿童世界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中国的儿童教育概念还停留在“教”知识、道德、技能的层次上,即从外部向儿童灌输大量信息。而且,人们容易惯性地认为幼儿园就是为小学学习知识做准备,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有益而无害。然而,从早期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从属于不同教育机构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与中小学教育依赖于社会效能论相比,幼儿园教育教学更多地依赖于发展理论。幼儿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重要发展阶段,然而又是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的时期。幼儿园教育如果无视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发展水平和特点,而只是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学习,那么,幼儿园教育势必会失去自身的教育地位与价值。
作为人类个体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期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的心理状态的最佳时期,是享受童年快乐不可回复的阶段。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过早强制灌输知识,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而且容易使孩子从小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不仅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且限制孩子发散思维的发展。
思想家卢梭在两百多年前就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给孩子的最好教育是顺应天性,引导发展。在幼儿游戏、探索、发现、体验的快乐童年生活中,培养儿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童年的快乐是幸福人生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经过研究证明,童年的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能为了遥远的未来牺牲幼儿今天的快乐。没有今天自由游戏、享受童年快乐的儿童,就没有明天活泼开朗、富于创造的成人。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也必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当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公共财政投入体系,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们期待,随着国家整体改革的深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更多的投入与监管,幼儿教师的入职门槛、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姚伟 索长清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姚伟系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
上一篇: 浅谈在家长工作中如何渗透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
下一篇: 朱家雄:寻求教师与专家之间关系的重构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实习老师第一天去幼儿园应该怎么做? 大胖家的喵 阅读人气:14934
- 主题“服装”要衬托到每个区域要怎么去衬托进去?? 陈胖子 阅读人气:9
- 马上要去一个新的幼儿园,经验不足,园长还让我当主班... 娜娜 阅读人气:16
- 各位老师,请问园长证有几种?需要怎么去报考? 黑枸杞批发零售 阅读人气:5
- 我想今年去考教师资格证 请问好久开始报名 瓶盖 阅读人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