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合力在哪?
作者:杨晓琳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传时间:2015-02-05
--五省市中小学家校沟通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中小学家校沟通的现状,本调查问卷从教师和家长对家校沟通的感知出发,包括基本信息、教育双方对家校沟通的评价和态度、家校沟通的内容、时机与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设计的问卷通过对60名教师和80名家长试测后修订而成。正式测试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在北京、山东、黑龙江、河北、广东等五省市,选取教师和家长各1300人进行调查,有效回收各1028份和1202份,回收率分别达79.1%和92.5%。本次调查立足于对教师和家长在家校沟通各个维度上的对比,以发现个中差异,从而为家校沟通的有效实施提供改进对策。
家校沟通,指家庭和学校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彼此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行为。它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利于学生、家长、学校的共同发展。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并根据问卷设置选项的条件,对家校沟通的态度进行了单因素差异检验,对家校沟通的内容进行了卡方检验,以考察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对家校沟通的的重视程度、家校沟通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家校沟通方式的选择、影响家校沟通中的主要因素。
1.家校沟通受重视吗?
从教师和家长双方来看,都高度重视家校沟通,双方对家校沟通的态度是积极的,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家校沟通是见成效的。
家校沟通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结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它既可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还可以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体而言,教师和家长都高度重视家校沟通,教师的重视程度略高于家长。统计结果显示,93.3%的教师、89.7%的家长认为家校沟通“迫切”和“非常迫切”。教育双方这种对家校沟通的积极态度将有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段的教师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教龄、职务、学校所在地的教师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不同性别、学段的家长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家长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可见,男女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上处于同一水平上;但是工作年龄、工作经历对于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不同学校也对教师与学生家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男女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处于同一水平上,但是不同地区的学生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处于不同水平,即不同区域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在家校沟通的成效评价上,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家校沟通是见实效的。其成效评价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54.2%的教师选择了“很满意”和“满意”,78.7%的家长选择了“很满意”和“满意”,教育双方对家校沟通的成效持肯定意见。
综上所述,教师和家长都高度重视家校沟通,教师家校沟通的态度在教龄、职务、地区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家长只在地区这一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校沟通所取得的成效。
2.教师和家长在沟通内容中更关注什么?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关注度最高,随着学段的升高,家长更关注学习,而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沟通的内容在本调查中涉及学生的学习、品德习惯、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通过了解教育双方的沟通内容,可以发现他们的育人关注点,为有效沟通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在家校沟通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度最高,其比例分别为38.0%和67.3%(见图1)。可见,在家校沟通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家长则主要关注学习。这反映出家校沟通中家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关注度不够,家校教育还没有真正产生共鸣。
从学段看,在每一个学段中,家长关注学习所占比例均高于教师;并且随着学段的升高,在关注学习方面,家长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教师比例反而不断减少。家长关注学习的比例在各学段分别为60.0%、63.5%、70.3%、71.1%,教师则是52.4%、42.7%、34.5%、21.8%(见图2)。
从性别看,不同性别家长关注各项沟通内容所占比例相当,而不同性别教师在关注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男教师相比于女教师而言,关注内容更均衡,其对学习、品德习惯、身心健康的关注比例分别为25.8%、32.8%、30.1%。可见,男教师能相对全面地了解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基础教育应加强男教师的聘用的又一个可量化的缘由之一。
从教龄看,教龄低的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较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具体表现为,3年以下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比例最高,达51.9%;3年以下、3-5年教师在关注家校沟通的学习方面所占比例显著高于20年以上的教师(P=0.000,P=0.019)。这与新入职教师对于学生的全面管理的意识不强和经验不足有关,也反映出职前培养与入职培训的缺失。
综上所述,在家校沟通的内容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最高,随着学段的升高,家长关注学习的比例不断升高,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男教师表现甚于女教师。
3.教师和家长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时机和方式?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随机性比较强,往往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进行沟通,采用的方式更多的是电话、短信和家校联系簿。
家校沟通要达到预期目的、收到理想效果,除了教育双方重视、统一沟通内容外,还应特别重视沟通时机和沟通方式的选择。
家校沟通的时机在本调查中涉及:定期沟通、偶遇的不定期沟通、当学生学习或思想出现异常时、当工作时间充裕时、当学生表现好或有进步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随机性的家校沟通,两者所占比例均大于70%,其中,以解决学生出现问题为主的沟通超过40%,说明家校沟通的计划性还有待提高。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20%的教师采用“报喜式”的沟通,说明教师已经改变了以往“告状式”沟通,孩子不再因“老师找家长而色变”,这种做法有利于增进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家校沟通的质量。
家校沟通的方式在本调查中涉及三个方面:不可视沟通方式——家校联系簿、短信沟通、电话联系、书面通知,可视性沟通方式——家长会、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访校、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触网式沟通方式——电子邮件、网络平台等。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沟通方式是电话、短信和家校联系簿,教师使用以上方式的比例依次是83.4%、75.9%、51.1%,家长比例依次是67.3%、65.5%、35.9%,以上均为不可视沟通。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方式具备方便、快捷、省时、易沟通等优点,但这些不可视性沟通,往往影响沟通的质量和深度。
调查结果还表明,除家长会外,有60%-90%的家长和40%-70%的教师完全没有接触过可视性家校沟通方式(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和“触网”式沟通方式(如网络平台与电子邮件),家校沟通方式比较单一与陈旧。
综上所述,教师和家长在家校沟通中的随机性比较强,一般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联系对方;家校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电话、短信和家校联系簿等不可视沟通,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除家长会外,没有接触过其他可视性沟通方式和触网式沟通方式。
4.影响家校沟通的因素是什么?
教师和家长都感觉工作忙、没有时间是影响家校沟通的主要因素。
家校沟通的影响因素在本调查中涉及:教师方面认为工作太忙、家长不配合、个别家长刁难、自己不愿意;家长方面认为工作太忙、离学校太远、老师不欢迎、文化程度低无力参与、孩子成绩差不好意思与老师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家长都把工作太忙视为影响家校沟通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教师比例达43.5%,家长比例达62.6%。家长工作太忙的影响因素远远高于教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占发布了《2008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4.6%的职场人士会产生工作倦怠,61.0%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深感筋疲力尽。也有一部分家长在访谈中谈道:“老师太忙了,平时上课的时候联系老师怕影响老师教学,而在下班的时间联系老师又怕打扰老师休息,所以不在有大事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联系老师”。而受访教师谈道:“家长总等着老师联系他们,沟通行为被动”。可见,教育双方还缺乏默契的配合与相互理解。
调查结果还显示,40.3%的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与个别家长刁难是影响家校沟通的第二因素,这可能与前面调查中发现的教育双方在家校沟通的内容上存在的显著性差异相关。
综上所述,影响家校沟通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和家长工作太忙,其次是教师认为的家长不配合因素。
5.重视学生青春期的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取决于家校双方在沟通中是否有积极的态度与评价、合理的内容与时机。
通过考察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对家校沟通的态度与评价、家校沟通的内容、时机与方式以及影响因素,共得出了以下6个主要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家校沟通,双方对家校沟通的成效评价满意,要进一步加大家校沟通的实施力度,提高沟通质量。
另外,随着学段的增加,教师对家校沟通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而家长却相反。在家校沟通的内容方面,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则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积极引导青春期学生家长的沟通。本调查表明,家长在关注家校沟通的内容方面比较单一,但是教师则相对全面,这个发现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教师在家校沟通中主要集中在学习”不一致,学校需要引导家长对家校沟通内容的全面关注。
调查还表明,学段越高教师越重视家校沟通,但是家长却呈相反状态,这种分化从初中开始显现。教育双方沟通的不一致影响了家校沟通的质量,因此,学校应加强青春期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男教师过少现象。但是目前男教师比例失衡现象严重。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教师共有1180.29万人,男教师有496.02万人,占教师总数的42.02%,相比2009年的数据发现,男教师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在教育系统要创造条件吸引男性从教。比如,对特别需要男教师的学科,可适当放宽条件;对男生进师范类学校给予降低考分、定向分配等鼓励条件;规定师范类专业录取男生比例;改善教师待遇等。
教龄低的教师对家校沟通的需求较低,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上,应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与帮助。本调查表明,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有51.9%把学习作为家校沟通的第一内容,远远高于其他各教龄段。教师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不但要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树立与家长成为朋友的观念,还要求教师具备家校沟通的相关技能。对年轻教师来说,入职前的师范院校并没有开设家校沟通的课程,入职后的新教师培训与职后培训中涉及家校沟通的内容也屈指可数。因此,教师入职后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调查认为,可以从区、校两级进行教师家校沟通的培养。校级层面开设专题校本培训,在课程设置中对有关家校沟通的理论进行探讨,如家庭背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同时研究出家校沟通的相关技能,如怎样开家长会、怎样进行家访。而区级层面可以增添家校合作课程的系列讲座,对年轻教师的家校沟通认识和技巧进行指导,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家校沟通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大多是在学生的学习或思想出现状况时进行沟通,教育双方的沟通时机有待多元化。本调查发现,已有的沟通时机缺乏计划性与教育双方的不一致性。家校沟通对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教师的家校沟通若要产生效果,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
在教师方面,可以定期与定向沟通相结合。家长和教师常用的沟通方式是电话、短信、家校联系簿,对可视化、触网式的沟通方式利用率低,新型的家校沟通方式急需开发。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家校沟通方式。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公益基金“小型调研”课题研究项目,编号:GY2012XDY35。非常感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枝国主任,河北师范大学林岩教授,深圳市福田区高级教师唐劲松对数据收集提供的支持,特别感谢北京农科院附小冯琳老师对问卷的试调查、访谈的组织、数据录入整理等做出的贡献。)
上一篇: 国内外棋类游戏与玩具对儿童发展影响研究
下一篇: 缩小省际发展差距 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新老师应该怎样和家长沟通 森屿初夏 阅读人气:76
- 新来的老师如何和家长沟通求解 森屿初夏 阅读人气:43
- 如何让幼儿听从教师的管理、让幼儿喜欢上跟老师沟通、... 木子姐姐 阅读人气:13
- ...友叫豆豆,他是一个文静、听话的小朋友,之前和家... 李月华cnyh 阅读人气:116
- 马上要去一个新的幼儿园,经验不足,园长还让我当主班... 娜娜 阅读人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