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教育不一致问题初探
作者:张满清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2-05
摘 要:在家园合作现状中,家园双方在幼小衔接中常常产生隐性对抗,造成教育不一致的负面效果。因此,家园双方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幼儿的和谐发展往同一个方向使力,争取幼小衔接的最优化。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合作;教育不一致
俄国寓言《天鹅、大虾和梭鱼》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作用。故事中,天鹅、大虾和梭鱼的目标一致,即要把大车拉起来,但是由于它们的方向不一致,三方都筋疲力尽了,还是没有让大车动起来。在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中,是否也存在这样各执一方的“天鹅、大虾和梭鱼”呢?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合作的协调与否极大程度地影响到幼儿的身心是否能和谐发展。通过对幼儿园和家长的调查问卷及电话访谈中发现了“天鹅、大虾和梭鱼”的现象,那就是家园双方在幼小衔接中产生隐形的对抗,造成教育不一致的负面效果——不仅不能使幼小衔接顺利进行,反而给幼小衔接“拉后腿”。本文从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的角度分析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出现教育不一致的问题,以期为幼小衔接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存在的教育不一致问题
(一)家园双方的分歧造成教育不一致
1.对于“兴趣班”、“特色班”的家园分歧
由于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应成为儿童素质教育的重心。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指标及教师、家长难以摆脱“标准化”的思维方式,与社会上的“高学历热”交织成了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网。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的代称。[1]然而,家长的内心又是矛盾的。当问及一位家长,她正为是否要报幼儿园的珠心算而苦恼。她说:“幼儿园发通知下来,这学期珠心算兴趣班开始报名了。我看许多家长都让孩子去学珠心算,她们都说是为小学做准备。如果不让孩子去学珠心算,是不是会影响到以后的小学学习呢?”对此疑问,笔者电话访谈了一位优质幼儿园的园长,园长说兴趣班完全是自愿原则,旨在挖掘幼儿的兴趣,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自由选择。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一直在努力,所以家长们是没有必要担心不上兴趣班就会影响小学学习。先前的那位家长权衡再三最后还是为孩子报了珠心算,她说:“既然幼儿园开办了这门课,别的孩子都去,我怎么忍心落下自己的孩子呢!”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家园的这种分歧实际上是一种家园之间存在的隐性矛盾,幼儿园设置了“兴趣班”、“特色班”,表面上是迎合了家长的高期望需求,实际上又在无形中增加家长的心理压力,让其加入从众的队伍中。
2.关于知识灌输与能力培养、人格发展的家园分歧
面对越来越多的小学从生一年级就开始有厌学的倾向和跟不上学习的现状,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在忧虑和反思:幼儿教育的问题到底在哪儿?[1]是儿童在幼儿时期没有做好知识的储备吗?其实不然,其原因在于家长的高期望值加剧了对幼儿的“知识灌输”行为。这对处在幼小衔接关键期的大班孩子来说毫无益处,他们过早地“被”带入知识灌输的编织网中,而他们的人格培养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却往往被忽视。
在对幼儿园园长的调查问卷中,当问及“我认为目前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育中必须教给孩子大部分的拼音知识”时,95%的园长表示不同意。她们认为在拼音知识上主要是让幼儿熟悉基本的声母、韵母等,如果教太多的知识,就有小学化的倾向。幼儿园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幼儿的能力培养和人格发展培养方面,比如生活自理能力、规则意识等方面。家园在知识和能力的选择上,出现了失衡。幼儿园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能力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合作,但是家长却呼吁幼儿园多教孩子拼音、数学、汉字等知识。
对此,笔者询问了一位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说:“班上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孩子在学前学了很多汉字,对于一年级的知识就不是很感兴趣了,有些孩子还会说,怎么这么简单。但是也有些孩子连基本的字都不认得,读书很吃力,很有挫败感。但是对于那些乐观、自信的孩子,不管他们有没有知识的积累,在学习上都能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很快,读书兴趣浓也很浓厚。”可见对幼儿能力、人格的培养才是最主要的。
(二)家园合作的“5-2=0”的负面效果造成教育不一致
1.父母工作忙,家长配合不到位
美国心理学家布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系统。发展中的儿童受由内向外的一层裹一层的不同环境水平的影响。其中,中层系统是指促进个体发展的各种微观小系统之间的联系,如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取决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也取决于家长对幼儿园的配合程度。[2]家长对幼儿园的配合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园合作之间教育一致性的问题。调查中发现,许多园长对那些忙于工作的家长很头疼。因为幼儿园对幼儿的培养很需要家长的配合,尤其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只有幼儿园和家庭的两种环境方向一致,幼儿才能形成习惯,为以后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但由于家长早上要赶着去上班,只好帮孩子穿衣服、喂饭、整理书包。到了周末,家长和幼儿一起睡懒觉,平时没什么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为了补偿就事事替孩子做。这样,幼儿园教师辛辛苦苦教育了幼儿一周,经过双休日,幼儿便将一周所学的生活能力还给了幼儿园。这种所谓的“5-2=0”现象,无形中给教师带来额外的负担。
2.祖父辈之间的教育不一致
家庭中的两个成员间的关系会受第三个成员的影响而使家庭关系趋于复杂化。布罗芬•布伦纳称之为“第三者效应”。作为“第三者”的祖父母的行为能支持孩子的发展,也能妨碍孩子的发展。[2]家庭教育出现“不作为”的现象,即父辈和祖辈之间不能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或者父辈有心想对孩子严格,但是祖辈大加阻扰,认为太严厉了没有必要;或者祖辈的旧观念与接受了新事物的父辈之间产生矛盾。孩子就在这样冲突的环境中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把谁的话都不放在眼里。有位家长提到,“我一直以来都规定了孩子晚上读书的时间,但是因为他奶奶很喜欢看电视,孩子也跟着想看电视。在我严厉制止时,他奶奶还说孩子也可以看电视,读幼儿园没必要那么辛苦。现在孩子的读书习惯很不好。还有,他奶奶总是喂他吃饭,怎么说都不改。”由此得知,在幼儿园,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回到家后,在祖辈的“呵护”下,幼儿园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这样的情况使幼儿园的教育事倍功半甚至造成“5-2=0”的负面效果。
二、幼小衔接家园合作中教育不一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所产生的教育不一致问题,幼儿园及家庭双方都有责任。然而,究其根本原因,与整个社会是分不开的。
(一)我国的教育机制造成幼儿小学化的倾向
我国的考试机制直接影响到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同时,社会上出现的“高学历热”以及早期教育的误导,致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都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竞相进行各种“智力开发”、“知识储备”,[1]幼儿园的各种“兴趣班”、“特色班”“补习班”等也应运而生。对于如何顺利的跨过幼小衔接这一“陡坡”,家长们更是煞费苦心,纷纷提早给孩子灌输小学的知识,甚至让孩子做一些诸如《小学入学专项训练》之类的习题,幼儿小学化的倾向愈演愈烈。有些家长因为幼儿园没有教过多的科目知识,就为孩子在外面的兴趣班报名参加课外学习。孩子们处在压力的焦虑中,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在歪曲的教育观念中拉大,厌学情绪在幼儿期就萌发了。幼儿进入小学后,其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有些甚至出现“橡皮综合症”。
(二)家庭结构的转变——“421”家庭教育模式的到来
每到幼儿园下课时间,就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幼儿园门口等满了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接送孩子的教养者老龄化趋势,我们不禁感叹:我们进入了“421”家庭结构时代。“421”家庭结构的组成人员包括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独生子女。“421”家庭结构不是家庭人口数或家庭代次的简单相加,其实质上是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3]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独生子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联系模式。在这样的联系体中,出现了许多负面的教育影响,并由此导致了“421”综合症。“421”综合症的病根在于隔代教育,或者说隔代教育使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偏差。一是因为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自己养育孩子,而让祖辈帮忙接送孩子,甚至大部分时间让祖辈养育孩子。二是因为根深蒂固的“隔代亲”,使得祖辈都非常“呵护”孩子,娇宠庇护,导致很多“草莓娃娃”、“小公主”、“小皇帝”的出现,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差。三是由于祖辈的陈旧观念和自身经验所形成的心理定势,使得他们不接受儿女的正确意见,或者表面配合实质上却是不愿意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以致造成教育上的矛盾。
三、幼小衔接家园合作中教育不一致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产生的问题和原因,家园双方都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双方齐心协力,共同为同幼儿的和谐发展往一个方向使力,争取幼小衔接的最优化。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1.家长要意识到重知识的弊端
重知识可以让幼儿在刚上一年级的前阶段较轻松,但也会造成幼儿后阶段“学习没后劲”、“夹生饭”等负面效应。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就提到,6至12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形成勤奋感和自卑感冲突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面临的任务过于困难,造成了失败,那么儿童可能产生自卑感。另外,如果取得的成就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也会丧失勤奋感。[4]可见,幼儿期的知识的灌输,会影响幼儿后期的人格的发展,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家长们要意识到重知识的弊端,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在其他方面,如能力、人格发展的幼小衔接。自然界中的某些规律,如“早开的花早凋谢”,也许会对我们家长的幼儿教育有所启迪。[1]
2.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七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引导的途径是:帮助家长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访问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实质及注意点,让家长减少幼小衔接的焦虑和担心。
(二)幼儿园进行专门的祖辈短期培训
针对现在的“421”家庭教育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421”综合症,幼儿园应该把家园合作的对象范围扩展到祖辈身上。问及一位园长,她说祖辈或多或少有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比如父辈没空的情况下代替参加家长会,对祖辈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幼儿园中还是没有出现过。其实对祖辈进行专门的培训,有两大好处。一是祖辈带孩子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如果祖辈能够舍弃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并把学到的科学育儿知识直接应用到孩子身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二是在调查家长时,一些家长反映如果婆媳关系不好时,双方的教育观念对立,两者之间又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是很不利的。如果幼儿园能够对祖辈进行专门的短期培训,自然省去这些家庭沟通中的尴尬和难处。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有效的对祖辈进行短期培训:(1)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祖辈进行定期的专门培训,针对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时间安排30至45分钟左右为宜。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具体的措施和注意点等进行宣传,让广大的祖辈接受育儿的新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实现家庭教育的一致性。(2)教师与祖辈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祖辈接送孩子的时间,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祖辈在育儿方面的困难,及时引导祖辈育儿的方向性和科学性。(3)幼儿园可以联合妇联或社区组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动,如通过家庭教育咨询日、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妇联、社区组织参与具有方便性,可以协调家庭内部教育不一致的问题,尤其是祖父辈之间有矛盾的情况。
(三)幼儿园引进男教师
埃里克森认为,假如有同等数量的胜任、灵敏和热爱学生的男性及女性来担任教师和运动教练,将有助于减少当前智力成就妇女气、运动技能男子气的倾向。[5]可见,幼儿接受两性的照顾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尤其我们现在处在“421”家庭结构模式的时代,涌现出许多的“草莓娃娃,玻璃瓶娃娃”,不得不让人担忧。因此,在幼儿园引进男性教师,创设幼儿园和谐的性别环境迫在眉睫。瑞典早在1985年,男性在日托中心就占到4%、在部分时间托管中心占1%,另有9%的园长是男性。现在,男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比例仍在上升。由于认识到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受到教师性别构成的影响,所以,政府支持、鼓励男性公民从事学前教育事业。[6]然而,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性。通过对福州一些园长和家长的访谈中发现,他们都非常渴望优秀的男教师进入幼儿园执教。但是因为考核体制倾向女性及薪资低等问题,幼儿园很难招到或者留住优秀的男性教师。因此,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需要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拿出一些具体措施来积极推进。
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的人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社会、幼儿园与家庭三方携手一致促成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使幼小衔接这条道路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牟映雪.新中国幼儿教育变革与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方富熹,方格,林佩芬.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美)玛戈•B.•南婷.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早期[M].丁祖荫,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 区域教育科研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下一篇: 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大爱和大智慧,带给我的震撼和影响,是我读过有关...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妈妈怀孕二胎,可能比较忽略他,爸爸回来。平时喜... 吕秋荣 阅读人气:51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不知道危险,完全不受规则约束,但是孩子的智商是... 扛花去看你 阅读人气:194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