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活动、园本教研的融合与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 赖薇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5-02-06
摘要:本文指出了长期以来幼儿园开放活动中较常见的一些“误区”;分析了开放活动与园本教研之间的内在关联;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开放活动前后研讨的 主要内容、过程及其方式方法;梳理了研讨前后需关注的主要问题等,旨在使开放活动与研讨活动相辅相成,同生共进,更具可操作性及针对性,实现全过程的有机 融合和动态化的推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开放活动;园本教研;融合;专业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幼儿园的开放活动是以开放的教育理念,面向同行、家长、社会展示日常教育教学,促进相互交流、共同反思的观摩研讨活动。开放 活动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鲜活案例及常见的教研形式,不仅具有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也是一种良好的学术交流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承担对外开放、辐射 指导任务的各优质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目前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怎样提高开放活动的成效与水平,及时地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改革的经验、成 果;二是如何解决随着开放活动次数的增多,而导致对日常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的冲击,以及造成教师多重负担等问题。为此,必须在对开放活动存在的误区,进 行梳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活动与园本教研相融合这一途径来加以解决,以助于实现开放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价值。
一、开放活动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通过对各层次的近百个幼儿园开放活动进行观摩和调查,笔者感到一些幼儿园的开放活动还存在着为了开放而开放的“误区”:
“误区”一:“指导”成了“编导”。在开放活动之前,一些幼儿园往往会组织一个由专家、管理者、骨干教师等成员组成的“智囊团”,指导教师进行开放活动。 在此过程中,不少“智囊团”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集编剧、导演于一身,从开放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计划的制订、组织的形式、过程的实施,甚至某个环节该讲哪 些话均越俎代疱了。执教者只需扮演演员的角色,依照“智囊团”的编排照葫芦画瓢地反复“演练”,届时将“节目”来一个正式“公演”便大功告成。至于从该次 开放活动中获得哪些有益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却并不怎么在乎,因为“功过”皆在“智囊团气”。于是,在“智囊团”的精心“指导”下,部分执教老师渐渐迷失了自 身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依赖性愈来愈强,主观能动性愈来愈弱,这样的开放活动注重的只是设计的“结果”,凸显的只是表演“节目”的教师,而幼儿却在看教师眼 色应答的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真实与自然、童真与快乐……
“误区”二:“求实”成了“求表”。开放活动应当是园本教研的真实体现,是教师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开展行动研究过程的实实在在的展示。但有些幼儿园片面地 认为开放活动是供观摩者取经、效仿的,活动的成败将关系到幼儿园和教师的声誉,而过于考虑如何保证最后能“象样地公开”。于是在选择由哪个教师和哪些幼儿 来承担开放活动的问题上煞费苦心,最终开放活动往往成了少数骨干老师的“专利”,幼儿也是从各个班级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选手”,而未能充分挖掘教师、幼 儿群体的资源:开放活动的投入越来越高档、越来越昂贵,极力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华而不实的“装饰”效应。如利用交互多媒体、由专业人员制作三维动画辅 佐教学,本来是一种很有利的辅助形式和载体,通过对其恰当的利用而取得良好成效的开放活动亦不乏其例。问题在于有些教师往往没有认真分析、思考信息技术对 其所开放的活动及幼儿学习是否有效、适宜和必要,而不加选择地随意运用,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开放活动如果没有以实效性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而是以“花 俏”的表象体现创新精神,以“热闹”的形式表明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以“奇特”的花样博得观摩者的喝彩,就极易流于形式,出现活动一开放就成功,一推广便失 效,叫好不叫座等现象。这是“成功”的开放活动并不少见,但能真正引起大多数教师共鸣的开放活动还不多见的原因之一。
“误区”三:“起点”成了“终点”。开放活动过程中,以教代研、只教不研的现象较为明显。为了在几十分钟的开放时间内“征服”观摩者,有的幼儿园完全以开 放活动为“中心”,全力以赴打造“精品”,使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很大的冲击。开放前脱一层皮,开放后松一口气,至于活动后的反思、研讨反而可有可无。执 教老师对开放活动真正解决了哪些问题欠明确,观摩者则不了解执教老师的设计思路,而管理者又担心会打击执教老师的积极性,导致今后教师不敢再开放活动,于 是就算进行了研讨也只唱“赞歌”,即便有提出意见、建议也多半是枝叶问题。经常是发言者廖廖无几,主持人为避免冷场只好指名道姓,被提名的老师只得被动发 言,讲三言两语算是完成任务。但是不发言并不等于没有看法、见解,于是会后又议论开了,令执教老师无所适从。教研伴随着开放活动的结束而终止,原本是一个 极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开端,却一开始就己经自我画上了句号。接下来下一个开放活动可能又将紧锣密鼓地登场了,及时梳理、总结已结束的开放活动和研讨活 动的经验则无暇顾及,往往要等到有某种需要时才匆匆加以考虑……
这些为开放而开放所带来的“误区”,不能不引人深思。凭心而论,开放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差异。开放活动因需关注观摩者等原因,在活动 内容的选择、活动环节的安排、教学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带有“完美化”和“一切尽在掌握中”的程序化教学印记,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重要的是,应尽可能缩小 开放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人为地将其拉大。开放活动不应成为让管理者、教师们感到费劲,投入大而收效微的功利性“比赛”或“表演”。 如果开放活动仅止于树幼儿园或教师个人的形象,而不是将开放活动与研讨活动有机整合,下功夫扎扎实实地去研究教师的教法和幼儿的学法,则会失去开放活动应 有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同样也会失去自身的教育土壤和根基。
二、开放活动与教研活动的契合点
怎样才能做到不为开放而开放,使开放活动顺应园本教研,作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平台,一种推进,真正使开放活动与研讨活动相辅相成,同生共进,实现过程性的 融合、动态化的推进,既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传递一种学术导向,表达一种教育理念,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并使教师从“智囊团” 的代言人,转变为具有独特教育智慧的研究者。笔者认为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开放活动前研讨的切入点一一让教师的“教”适宜幼儿的“学”
教师在开放活动前查阅有关音像、书籍等资料,有利于拓宽思路。但如果在研讨活动中,仅仅以如何“引用”或“借用”一些现成的活动案例,甚至以如何改头换面 照搬某个活动计划为话题展开讨论,那么执教老师只能成为“放映机”与“操作手”,开放活动也不可能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为此,实践 中应首先以开放活动前的研讨内容、方式、过程等作为切入点进行探寻,让执教老师具体表述怎样开放,为什么要这样开放等思路。其次,引导教师群体帮助执教老 师对开放活动前的想法进行梳理,对已有的相关经验进行加工等,使执教老师得到最实际、最贴切的指导,进而形成可操作的、适宜的开放活动思路与方案。其主要 实施过程为:
1.执教老师结合幼儿实际及自身特点,根据现有的和可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分析班级活动开展的现状,预测开放之日的活动进展,提出一个或多个开放活动内容及其活动设想。
2.由管理者、指导者、课题组成员或集备组成员组成研讨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研讨。
•管理者在与执教老师交流之后,提前向研讨小组成员预告研讨主题,让教师们预先思考,带着想法参与研讨。
•执教老师首先向研讨小组成员介绍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自己所选取的活动内容和设计意图、基本思路、重难点的处理、活动材料的投放、资源的利用,以及感到困难的问题等。
•研讨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分析、比较,从诸个开放活动内容中选取最适宜该班幼儿和教师的内容,并讨论其主要活动及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3.执教老师参考研讨小组成员的建议,对自己原来预设的计划进行整改、修订。
4.研讨小组成员进入开放前期的教育现场观摩、研讨,在与幼儿、教师的反复碰撞中,深入了解班级幼儿的发展现状、经验基础,探讨如何向开放日推进等问题,进一步调整、完善开放活动的各个环节。
5.研讨在开放活动之前以口头介绍、展板展示、资料汇编等多种形式,让观摩者事先了解此次开放活动的意图、定位和立足点,以及希望借助开放活动传递的主要研究思想和导向,引领观摩者“看懂”开放活动全过程,同时也为开放活动后的研讨作铺垫。
开放活动前的这一可持续性研讨活动形式,可使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相互映照,将教师个体的教育观点、经验转化为共享的信息资源,成为执教老师教学灵感的 源泉,使其在“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的教育现象中捕捉有意义的切入点,并尝试着去思、去改、去突破,使教育策略越来越适宜幼儿的发展。同时让教学过程 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性创造。执教老师或许会在一百种方法的启发下,生成第一百零一种方法,犹如蜜蜂在百花园中采集各类花粉之后酿造出花蜜。与此同 时,研讨小组成员在平等对话、相互激发的基础上,在多种观点的不断撞击中,将逐渐建立起合作学习和改善教育行为的实践共同体,从“没有多少问题”转向“满 脑子问题”,进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术导向。
(二)开放活动后研讨的生长点一一让教师的“研”彰显新的内涵
“完美”一直是许多教师在开放活动中追求的一个目标、一种境界。但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完美无缺。关键在于我们应当在开放活动的“完美”与“不完美 ”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思维碰撞与情感互动之中享受真正的人文情怀。基于这一认识,可以说开放活动没有问题是不真实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的空间,还有可供 开发的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因而开放活动虽结束,但研讨活动不仅不能停止,而且应当作为新的起点,给予教师进一步 的专业支持与引领,体现园本教研的延续性。应在开放活动后,充分利用观摩者这一重要资源,邀请他们加入研讨的行列,互相转换角色,多向地对开放活动进行回 顾、再现及重构:
•交流开放活动后的体会、感受,并反思教育行为。
•思考活动前预设与活动后反馈之间的差距及其归因。
•借助幼儿在活动中呈现的各种表现形式,解析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撷取为幼儿提供探究、互动、自主活动等平台的优质教育方式方法。
•剖析活动中所引发的新问题,以及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追问感到困惑、疑虑等问题,进行开放式的切磋、争鸣。
•设想如果再开放此类型的活动,哪些方面还应当改进?怎样改进?
•讨论如何推广、辐射开放活动中的点滴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提炼有价值、有个性的精彩片断、教育亮点、创新之处。
•帮助执教老师梳理思路,引导其将开放活动及其研讨活动的主要过程、调整补充的部分、灵感顿悟等,用适合自己的表征形式记载下来,使开放、研讨与成果表述同步。
开放活动后的研讨过程,能再次架起高效研究学习的平台,使执教老师与观摩者之间产生教学共鸣,找到研讨的生长点。一些缺乏质疑意识、感觉不到问题及其不能 发现问题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唤醒,逐步感悟到为什么研讨?研讨什么?怎样研讨?认识到不应轻易忽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应对其始终保持一份敏感性 的意义所在,增强把反思研讨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一个部分、一种习惯的意识。研讨活动中的互动,一次又一次将幼儿、教师、观摩者联结在一起,从中孕育一个生 机勃勃的教育群体。从这一意义上看,研讨活动比开放活动更为重要,如果开放活动用时数小时,研讨活动即使花上一周或更长的时间亦不为过。在以解决问题为 主,评价为辅,淡化评优意识,强化研讨功能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立足于自身教育行为的改善,进行持续、深入的研讨,使研讨内容更加深刻,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 改革。
(三)开放活动前后研讨的共同点一一让教师的“教”与“研”孕育园本文化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彼此交换之后却有了两个观点。”开放活动前后的研讨应成为各种思 想、观点的“聚宝盆”,成为教师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为此,应在开放活动时鼓励百花齐放,研讨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在指导者与教师、教 师与教师之间,形成自主交流、和谐互动、多层次、多方位的开放活动和研讨活动网络,让教师个体的反思剖析、教师群体的分享合作、指导者的点评引领等科学、 合理地得到有效整合。
1.倡导全员参与
教师不是研讨中的听众,而是活动中的主人。在开放活动前后研讨的过程中,只有努力营造集群思辨、群体分享的开放式研讨氛围,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给 予他们畅所欲言的空间,才能使开放活动和研讨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切磋教艺、交流经验等作用,进而提高活动的层次性和实效性。应当在幼儿园倡导“开放活动人 人开,研讨活动人人讲”的做法,还应允许教师之间水平有差异、成长有快慢,对各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开放活动和研讨活动要求。对毕业不久的新老师要为其寻 找合适的机会扶着上,对青年教师要为其创造条件推着上,对骨干教师则应放手让其上,并辅之于层层指导的方式进行。如有些问题自主解决,有些问题则由班级、 年段、课题组、园部等共同解决。在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专业成长规划,自行申报开放活动内容、时间等基础上,统筹安排教师开放前后的研讨活动,想方 设法让教师面向指导者、年段、课题组、园外幼教同行等不同层次开放活动,使开放活动与研讨活动成为教师内化经验及主体活动展开的过程。同时将备课、说课、 开课、评课等纳入教研活动,突出一个“研”字,促使教师不断置身于“教”与“研”的场景中,用自身的经验去理解、内化他人的经验,以他人的经验丰富、完善 自身的经验。开放活动前后的研讨过程将为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契机,使幼儿园形成教研相长的园本文化。
2.凸显专业引领
指导者不是研讨中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指导是对话,不是独白;是合作,不是监督;是激发,不是定论。指导者与教师从反思教育行为,寻找整改策略,改 善教育实践出发,进入研讨现场和问题情境中,进行近距离的直接交流、研讨,有利于通过开放一个活动促进多个活动,观摩一位教师激励一批教师,也有利于为指 导者解读、验证理论,以及为教师理解、寻求理论提供支持。指导形式应不拘一格,如研讨活动中不宜让教师到观摩者再到指导者“层层过滤”的发言顺序成为定 势,以避免教师无形中可能产生的压抑感、等级感和等待、依赖指导者“总结性”发言的心理。指导者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唤醒、促进,使教师们的 思维灵动起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专业引领作用。指导者如果在以下研讨的各个环节中有技巧地介入,将有助于与教师建立起平等、互惠、合作、相长的关系, 切实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指导教师明确研讨的主题定位,突出研讨的重点、难点,提出能引发教师深入思辨、产生共鸣的话题。
•点拨和引导教师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进行多角度思维.鼓励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多种观点并存。
•善于将活动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延伸、拓展,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范围进行反思,为推进同类活动提出建设性策略。
•捕捉和整合教师点点滴滴的思维亮点,画龙点睛地归纳、提升教师己有的认识和经验。
•敏锐地发现活动中的创新萌芽,以及别开生面或独具特点的教学形式,张扬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个性化。
•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将其看成是一种宝贵的教研资源,根据教师各自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指导方式。
•启发教师对有关问题进行持续探讨,并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综上所述,开放活动与园本教研融合的聚焦点及其所引发的启示在于,只有将开放活动作为园本教研的载体,成为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只有在开放 活动中融管理、引领、交流、分享、激励为一体,才能促使教师不断品味、挖掘蕴含在开放活动中的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并将开放活动前后的研讨思路迁移、回归到 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发对各种教育现象的思考,解读和表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及教学事件,从而映印出教师们在教育现场的研讨所获及专业成长的轨迹,使开放 活动和研讨活动真正成为让幼儿迈向成长,使教师走向深刻,将课改推向纵深的支点……
上一篇: 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下一篇: 努力以教育家精神提高园长课程领导力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富性和多元化,所以种植园地为许多幼儿园开展各类...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托班第一个学期,家长开放日上什么课好呢? 明明 阅读人气:2111
- ...蛋体验”——增进幼儿社会情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我马上是一名男幼师,这几天实习,真希望更多的家长理... 郝建明 阅读人气:34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