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含义、内容及影响因素
作者:路晨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5-07-12
[摘要]初任教师的入职需要经历一个组织社会化的过程,探索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对于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是初任教师进入幼儿园后重新塑造自己的组织角色以及成为幼儿园各种团体成员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园组织文化社会化、幼儿园工作胜任社会化、幼儿园人际关系社会化和幼儿园政治社会化。影响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因素可以分为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完成是其自身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键词]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入职适应
在当前有关入职适应的研究中,组织社会化的研究逐渐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它被认为是新员工进入组织初期最为关键的阶段。在此过程中,组织试图将新员工塑造成组织内部人员,新员工也期望重新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以便更好地适应组织工作。幼儿园作为一个组织,处于人职期的初任教师在这个组织中不仅面临着由师范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同时也处于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期,会遭受到来自课程与教学、人际关系、班级管理、工作负担等多方面的困扰。为了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初任教师不仅要使自己努力符合教师的职业角色,还需要学习各种知识来调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符合所在幼儿园的要求和期待,这也就意味着初任幼儿园教师入职需要经历一个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一、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含义
“组织社会化”一词最早由施恩(Schei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随着组织社会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含义的阐释各有侧重。如施恩认为,组织社会化是新进员工进入组织,学习在组织中有效表现的一些诀窍的过程,即学习和适应一个组织的价值观、规范及所需要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费舍(Fisher)则认为它是一种学习过程,指新员工在进入组织时,需要获取不同信息的一种调适过程,期待其行为能够符合组织的要求。乔(Chao)认为从个体角度看指的是个人适应或调适组织内的新角色,以及为此而学习一些相关新信息的过程;从组织角度看,则是指通过正式训练程序帮助新员工适应组织的过程。上述这些阐释虽然彼此之间存在差别,但不难看出,他们都承认组织社会化是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因此本研究认为组织社会化是个体为了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1]
在此定义基础上,要明确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含义,还需要对它在现实和理论中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本研究借用麦考尔和西蒙斯(McCall & Simmons)提出的概念定义框架,[2]对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中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四个要素进行界定,以此明确其具体内涵。
(一)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参与者
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应该包括初任教师、幼儿园、园长、教师群体、幼儿以及幼儿家长等几类人的参与。其中,初任教师是需要被组织社会化的对象,幼儿园、园长、教师群体、幼儿以及幼儿家长则是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实施者。
对于初任教师而言,组织社会化是他们进入幼儿园工作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从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会影响到初任教师的态度、行为和心理状态,因此当初任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时,就需要建立相对应的角色,以便融入新环境。同时,由于我们对某一角色认同的意义只有在和其他角色互动中才存在,因此初任教师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才能获得对自我角色的认同。相应地,幼儿园作为一个组织也提供了各种角色和群体,并通过幼儿园各类人员的互动实现这些角色和群体的作用。在这个交互过程中,幼儿园为初任教师提供了相应的信息来源,初任教师借此建立与新环境相对应的角色认同,从而开始融入幼儿园生活。
(二)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目的与活动
初任教师进入幼儿园后即面临一个新的人际环境,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新环境进行重新解释,以便找到清晰的自我概念。因此,对于初任教师个体而言,他们通过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与教师群体或其他相关人员发生互动影响,了解幼儿园价值观、幼儿园组织文化,进而获得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对于幼儿园而言,组织社会化的目的是确保初任教师遵从和分享幼儿园的共同价值观与各种规范,使他们能够正常参与角色和群体活动,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增强对幼儿园的归属感。
以往对组织社会化过程模型的研究,显示了三种主要的交互活动:组织社会化策略、组织内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新员工的主动社会化行为。对于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而言,前两项活动是幼儿园为了促使初任教师尽早承担职务角色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活动为初任教师提供了相应的角色规范,以及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价值观、态度等。同时,初任教师出于发展的需要,也会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参与到这种社会化活动中,如获取信息、自我管理、处理好人际关系等。
(三)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场所
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会通过各种培训参与幼儿园初任教师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但毫无疑问,幼儿园是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初任教师进入幼儿园后将承担一定的角色和成为某些群体的成员,而且只有在幼儿园真实的工作情景中,他们才会真正实现角色转换,明确自己作为教师应遵从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在与同事、领导、家长等的交往中明确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四)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时效性
初任教师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就标志着他们组织社会化过程的开始,初任教师开始面对一个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当初任教师离开幼儿园,不再从事幼儿园工作时,这种环境随之消失,因而社会化过程结束。由于组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组织社会化将在员工的整个组织生涯中不断持续。[3]从这点上说,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是一个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持续的过程,他们借此不断建立和重塑自我概念,进而得到成长。
二、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通常被视为“学习”过程,相应的,初任教师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或者说哪些内容直接影响教师适应结果,就成为理解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关键。[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幼儿园组织文化社会化
组织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体现着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5]幼儿园组织文化由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象文化等构成。作为初任教师,想要尽快融入幼儿园环境,就必须努力了解幼儿园的各种组织文化。具体地讲,在物质文化方面,应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园所环境、生活设施等;在制度文化方面,应了解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体会其中折射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精神文化方面,应了解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教育理念、幼儿园团队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风貌和审美情趣等;在形象文化方面,应了解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总体评价等。
(二)幼儿园工作胜任社会化
初任教师刚刚进入幼儿园时,他们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工作做好。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工作能力,那么教师组织社会化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小,因此初任教师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巧、知识和能力是其组织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描述,阐述了幼儿园教师的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对合格幼儿园教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进行了规定。可以说该标准是幼儿园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工作的依据,也是幼儿园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指南。[6]因此,初任教师工作胜任社会化的内容应该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要求进行组织,使初任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并熟练操作各种教学手段,由此胜任幼儿园工作。
(三)幼儿园人际关系社会化
幼儿园人际关系社会化指初任教师与同事、领导、家长等相关群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由于组织社会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因此初任教师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融入到组织的关键。初任教师在幼儿园中找到适当的人,并向他们学习有关组织、工作团体及工作的相关知识,是其幼儿园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事项。幼儿园人际关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由此包括:知道在单位中如何受欢迎;从领导、同事、家长那里获得情感、道德、材料等方面的支持等。这些支持可以有效缓解初任教师所面临的焦虑、恐惧和怀疑。
(四)幼儿园政治社会化
幼儿园政治社会化指初任教师能否有效地获悉幼儿园内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关系和权力结构,知道幼儿园中哪些人对完成工作具有影响力,其实质是从团体内的文化去学习相应工作中的政治行为,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幼儿园权力架构,了解单位各领导所代表的利益及微妙关系、了解单位中的某些“潜规则”、知道谁是单位中最有影响力的人、了解单位其他同事的行为动机等。[7]幼儿园组织文化与幼儿园政治都是初任教师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幼儿园方面的信息,但是前者强调的是一般性知识,而幼儿园政治强调幼儿园深层次的权力分配和运作问题。虽然这种幼儿园政治本身是不可见的,但是它的表现是可见的,也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某些时候这些政治规则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会有问题,因为这些规则都没有写出来,如果无人提醒,可能很难引起初任教师的重视。而且,某些规则可能是有害的,例如某些老教师会认为新教师就应该早早来到幼儿园,放学很长时间后才能离开,但事实上幼儿园并无此规定。如果初任教师对此类潜规则不了解,他们每天完成工作后就离开,就有可能招致一些老教师对初任教师的抱怨或责备。
三、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已有研究发现,情境因素对这一阶段初任教师成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8]同时新成员个体的差异对组织社会化内容的学习也有明显影响,[9]因此对幼儿园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分析离不开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一)情境因素
1.组织社会化策略。
组织社会化策略指组织方面(幼儿园)为帮助和促进教师人职适应而采取的社会化策略,具体包括幼儿园开展的初任教师人职教育活动、幼儿园对初任教师工作的及时反馈与评价、安排指导教师等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各种帮助和支持活动。克莱因和韦弗(Klein&weaver)的研究发现,参加过组织层面正式培训的员工在组织历史、组织目标和价值观以及组织人际关系三个维度上要显著强于没有参加过组织层面培训的员工,这表明组织社会化策略能够影响员工组织社会化的效果。[10]近年也有研究发现,学校作为传统教师社会化过程的主体之一,其采取的组织社会化策略不仅对教师社会化结果有全面、直接的影响,还对教师适应存在直接影响。因为组织社会化策略除了向新成员传授知识外,其本身可能就是一种信号,使新成员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注和支持。[11]因此,幼儿园采取的社会化策略会促进初任教师的组织社会化。
2.园长引领。
园长引领即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引领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方向。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策略的制定、实施、监督和完善与园长密不可分,园长的管理理念、专业素质和领导策略直接制约着初任教师社会化的进程。对于初任教师来说,园长所创造的氛围将成为他们适应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园长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也能让他们的工作环境无法忍受,因为园长有权褒贬他
们的教学、提供或拒绝提供资源、决定和安排作息时间、提供或不提供支持、建议继续或不继续聘用等。同时,园长还是初任教师的榜样,初任教师普遍希望得到园长的肯定,园长所言、所行和所奖励的东西暗示着何种行为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园长确立并强化幼儿园的核心价值、理念、礼节和社会规则,在培养初任教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有观点认为,成为一名教师的过程有赖于教师自己社会心理方面的发展。[12]园长可以为初任教师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角色和其他人发生关系,加入到同事中去并扮演角色,最终找到自己的职业身份。由此可见,园长时时影响着初任教师的社会化进程,推动他们逐步适应幼儿园工作。
3.同事支持。
同事支持指来自教师群体内部的同事在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给与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同事与指导教师的帮助、情感支持和工作交流等。初任教师将其同事,尤其是同级的同事,视为最有价值的支持来源。[13]初任教师不但按照他们学到的方式进行教学,还依赖同事帮助来学习在组织系统中生存的要点,促进他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园。
在初任教师所接触的同事中,指导教师是其交往最频繁、对其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影响十分重要的人物。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的社会化发展和遭遇的问题最了解,从而不仅能够给与初任教师教学帮助,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初任教师降低不确定性和压力,确保他们逐步胜任教师角色。因此,师徒帮带制度在初任教师上岗后关键的第一年里起着无可替代的社会化导向作用,使初任教师能平稳实现角色转换,[14]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独特功效。
4.家长配合。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配合对于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刚从教的初任教师来说,在其以往的成长经历中几乎从未与幼儿家长打过交道,但是受幼儿园保教结合等因素的影响,初任教师又必须去面对家长,一旦开始从事教学,几乎每天都会与家长接触,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各种要求、询问等,同时也必须将幼儿园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支持会使初任教师减少焦虑,明确自己的角色,进而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但是在现实中,相对于老教师,家长普遍对初任教师的信任度不够,会质疑其能力和表现,有些家长甚至会过度干涉班级事务,从而使初任教师感到无法适应家长需求,对工作产生负面情绪。而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初任教师就必须努力实现其组织社会化,尽快融入幼儿园的工作。
5.幼儿推动。
由于受幼儿社会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在教师组织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鲜少有人注意到幼儿对于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重要性。实际上,幼儿是教师职业生涯早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初任教师而言,在工作伊始想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来设计活动方案,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轻松,尤其是当教师的期望与幼儿的行为表现之间出现差距时,这些都会促使初任教师反省自己,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加速其社会化。当然,这种情况也可能会使某些初任教师陷人工作困境,阻碍他们的社会化发展。同时,初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被尊重、被热爱的社会需要,他们希望能够被幼儿喜欢,如果师幼关系良好,将会鼓励初任教师更热心于教学,更愿意以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幼儿学习,使幼儿获得成长。而幼儿的成长又会给初任教师带来成就感,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幼儿对于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个体因素
初任教师开始其职业生涯时并非一块白板,他们会因为个性倾向以及个人经历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反应。同时,初任教师在其组织社会化过程中并非一味地被动接受各种学习和训练,而会主动采取一些策略或方法来促进自身适应。
1.个性倾向及个人生活史。
不同个性倾向的初任教师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认为通过能力和努力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内控型初任教师可能表现较为积极主动,会努力寻求和学习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工作。与之相反,认为自己的命运受到机遇和运气等外在因素影响的外控型初任教师可能较为消极依赖,被动等待幼儿园开展的社会化策略。这两种不同个性倾向之间的差异显然会影响初任教师寻求工作相关信息的主动性,进而影响其组织社会化进程。
对于幼儿园初任教师而言,个人生活史就是其教育与生活的历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教师在其教育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波洛(Bullough)发现,初任教师无论在教学行为,还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均受到个人生活史的影响,教学第一年尤其明显。[15]他们的教育教学和因应策略往往与先前的经验直接相关,因此对于幼儿园初任教师来说,个人生活史具有重要意义,[16]他们在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历史内容均会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他们日后思考与行动的因素,对初任教师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建具有无所不在的制约作用。
2.个人主动组织社会化策略。
如前所述,内控型的个体更喜欢积极主动的社会化策略。个人主动组织社会化策略就是指幼儿园初任教师为了促进或加快自身适应而采取的策略。初任教师主动采取的组织社会化策略对其学习工作技能、了解幼儿园知识以及工作角色知识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进而对其组织社会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初任教师通常采取的主动策略包括:(1)主动信息寻求行为。它是初任教师主动寻求相关信息资源,以补充幼儿园所提供信息不足的行为;(2)建立关系,包括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家长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会对初任教师获取必需的各种资源产生影响;(3)非正式的师徒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初任教师从某些老教师那里获得一些额外的资源;(4)工作变动的协商。它是初任教师对自身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然后与领导协商,重新定义工作,或者改变工作职责和内容,使自己能够更加胜任工作;(5)积极进取。这是一种自我认知管理技术,它有助于初任教师对不确定的压力环境进行认知,并提出应对措施。积极进取可以有效增强初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对于提高其行为效率、加快组织社会化进程有积极作用;(6)参加与工作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初任教师从不同侧面了解幼儿园以及各类相关人员的信息;(7)自我行为管理。它相当于一种自我监控策略,初任教师通过自我评估、设定目标、自我奖赏等方式来逐步实现组织社会化;(8)观察和模仿。这是幼儿园初任教师使用最多的主动策略。[17]此外,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影响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各种因素中,情境因素的作用只有通过初任教师的个体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初任教师是其组织社会化的主体,初任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完成是其自身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1][4][7]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22—26,51.
[2]严鸣,涂红伟,李骥.认同理论视角下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定义及结构维度[J].心理科学进展,2011,(5):624-632.
[3][9]Chao,G.T.,O’Leary-Kelly,A.M.,Wolf,S.,Klein,H.J.,&Gardner,P.D.Organizational socializa-
tion:Its content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4,79:730-743.
[5]邢利娅,隋丽丽.园长在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33—37.
[6]郭亦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10—13.
[8]马华维.教师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构探索[J].应用心理学,2008,(2):173—179.
[10]张志坚.中小学新教师组织社会化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马华维,姚琦,乐国安.中学教师社会化过程:交互作用视角[J].心理科学,2011,(1):145—150.
[12]Barbara L.Brock & Marilyn L.Grady.校长如何指导新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8-45.
[13][15]Bullough,R.V.First year teacher:A case study[M].N.Y:Teacher College Press,1989:219-237,57.
[14]Amy Gratch.Beginning Teacher and Mento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8,(3):220-227.
[16]姜勇.现象学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的成长隐喻[J].学前教育研究,2010,(4):34—37.
[17]马华维,姚琦,乐国安.天津市幼儿教师社会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应用心理学,2009,(1):50一55
摘自:《学前教育研究》2015.06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保健老师岗位职责
下一篇: 若只教孩子“听话”,幼儿园有没有男教师都一样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新手教师怎么组织新入学小班幼儿 Y3 阅读人气:11
- 第一次代中班!第一天怎么组织活动!组织什么活动? 面具爱人 阅读人气:66
- 半日活动要上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怎样组织?我是新... 夏是我光 阅读人气:8
- 平时组织幼儿上课的律动有哪些 沁楚乔 阅读人气:92
- 赣州市区一级新开园所需要招聘组织和管理能力强的执行... 流浪兔 阅读人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