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读懂幼儿的思维》
作者:王晓菊 来源:重庆巴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8-09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学习,但是,面对专业学习,教师们往往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和转换。如何唤起教师们学习的热情,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解内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链接和转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尝试依托园本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们共读学习。
在我园的课程实施中,教师们越来越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但是,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都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有待解决。于是,我们搜寻到了((读懂幼儿的思维》这样一本专业书籍。书中重点讨论了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图式)的特点,分析解读幼儿复杂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我们决定开展共读《读懂幼儿的思维》的教研活动,以引领支持教师们的学习和探讨。
步骤一
筛选+转化 聚焦观点
因为书籍是翻译过来的,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差异、语言习惯,教师们学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筛选和转化来突出核心的教育观念。筛选,即梳理、重组专业知识中具有核心价值的观点。转化,即对其语言、表述方式进行转换,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筛选和转化既可以降低教师们学习的难度,也可以让观点更加聚焦。教研组进行先导的预知学习后,将书中谈到的核心观点和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重组,并转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最后,将核心观念定位于什么是图式?图式的价值和意义?了解幼儿图式,教师可以做什么?并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呈现。通过这样的筛选及转化,观点更加鲜明、聚焦,教师们能够比较敏锐地感受到图式理论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
步骤二
泛读+思考 预知学习
聚焦核心观点后,为了让教师们了解儿童思维图式的特点,我们既收集准备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同时,呈现了英国关于图式研究的幼儿园的视频,让教师的学习和了解更加深入。提前一周,将专业学习资料发放到教师们的手中,让教师们进行先行的预知学习。教师们也采取了多样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共读、互动讨论等。大家通过前期的阅读学习,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如,幼儿的思维图式有来回、动态垂直、旋转、覆盖和容纳等等,那这些图式有发展的先后顺序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解读儿童的思维?了解儿童的思维图式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带着这样的思考,老师们都期待着在教研活动中和大家进行互动和交流。
步骤三
分组+对话 互动研讨
在教研活动中,参研教师自由组合,形成6~8人的小组,每一组由同伴们共同确定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引领大家围绕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这种讨论是自由的、松散的,教师们可以三言两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可以发表见解、分享感受,也可以提出质疑,甚至进行辩论。这样的互动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讨论的愿望。讨论中,小组长将教师们的观点、想法记录下来,并梳理,最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分享。
话题讨论一:什么是图式?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教师小组对话)
教师1:我认为图式就是孩子重复的行为、语言、表征所反映出的思维特点。
教师2:我发现有的孩子很喜欢反复乘坐电梯,还喜欢把结构玩具搭高又推倒,喜欢看有关火箭发射的视频。原来,我觉得这些行为都是毫无关联的,现在,我觉得孩子的思维处在动态垂直图式阶段。
教师3: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会跑到寝室里,用被子把自己盖起来,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很长时间,那么,这位孩子是不是处在覆盖容纳图式阶段呢?
教师4:我认为还不能确定。
教师3:这样的行为也是规律的,反复的呀?
教师4:在判断孩子的图式时,我们不仅仅需要从行为上进行判断,还需要从孩子这个时期的语言以及表征情况进行综合的观察分析。因此,从这个孩子单纯的行为上进行判断还不全面。
话题二:图式的价值和作用以及确定图式后,教师可以做什么?(以下是小组中心发言人的发言)
了解了幼儿的图式,可以让我们去解读幼儿很多看似无意义的一些行为,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将幼儿破坏性的活动转向有价值的活动。
图式理论帮助我们读懂幼儿的思维,找到幼儿反复出现这一行为、语言、表征的原因,并为儿童提供与其思维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满足幼儿的需要。
通过了解幼儿图式,我们要为其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可以提供相适应的游戏、故事、音乐、玩具来拓展幼儿的图式;还可以开展探究、操作、体验等活动,丰富和加深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互动研讨,教师们逐渐明晰了问题,加深了对核心观念的认识。
步骤四
精读+反思 案例分析
当教师们对《读懂幼儿的思维》中的核心观念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后,我们通过引领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和链接。案例分析的途径是引领教师进行精读与反思。精读就是深入地研读。研读之前,我们会通过文字呈现、照片配合、视频回放、现场演绎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案例。多种方式的呈现让教师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同时也会让研讨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为了引发教师来自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感悟,研读阶段会分为整体研读和分段式研读。整体研读重在对案例本身的理解,分段研读更加侧重于引领教师结合实践进行反思和拓展。
整体研读时,我们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讲述了关于小女孩珍妮特覆盖容纳图式发展的观察案例。教师们就案例本身,讨论了珍妮特图式的特点以及案例带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分段研读时,我们将案例分成了三个情景片段:从覆盖容纳图式的行为、语言、图画表征到教师多种方式的支持,到珍妮特思维图式的拓展。每一个片段都以相应的图片把案例情景生动地呈现出来。在分段研读时,教师们把案例分析得更加透彻、深入。以下是分段研读中老师们的收获。
珍妮特正处于覆盖容纳的图式阶段,教师在玩雪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材料和游戏支持、帮助她和班级中的其他小朋友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和发展。如,数学认知——大小、尺寸、形状、角度,科学认知——了解雪的特性,材料的特性,获得了与他人合作、关爱等社会性发展。在了解幼儿的图式后,教师提供的支持尤为重要,有效适宜的支持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珍妮在绘画表征中,也出现了覆盖和容纳,教师在活动中给予支持.帮助珍妮特对于覆盖的兴趣从平面向三维立体进行拓展。在活动区活动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有目的地增添活动材料,并进行有日的的引导,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最后,教师们还谈到专业学习带给自己的启发和思考,以及获得的新方法、新思路。例如活动区活动中,细致地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并支持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的图式开展方案教学;等等。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困惑,例如,幼儿图式之外的活动都是没有价值的吗?幼儿会在同一阶段出现两种图式吗?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步骤五
运用+拓展 提升经验
教研活动后,我们倡导教师们持续地对《读懂幼儿的思维》进行学习和拓展,在实践中大胆地尝试探索。并为教师们搭建了分享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们拟写相关的读书笔记、教育随笔、案例分析。
教师们的感悟
通过共读《读懂幼儿的思维》,我收获非常大,让我在看待孩子的各种行为时有了更专业的角度。活动最后时我提出了一个困惑:如何去支持所有孩子的某种“图式”背后的行为?但是后来自己也在思考,既然无法一次关注所有孩子,那我为何不尝试由点到面,从关注一个孩子开始,例如利用活动区时间,认真去分析孩子的语言、行为以及表征,从而积累自己对孩子各种行为的认知与解读。我相信有了长久的知识经验积累以后,才能做到真正的关注到所有孩子。
通过对图式理论的学习,拓宽了我们解读幼儿的视角。原来,我们尝试从儿童创造性、多元智能、心理学等角度去解读幼儿,如今,我们还可以从图式的角度去解读,多元化的解读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了解幼儿。正如华爱华教授谈到的:
“也许我们无法完全读懂幼儿,但是,我们可以无限地接近幼儿。”
教师们的实践
活动区角中,老师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帐篷、小屋、大型纸箱、可以覆盖的围巾和布等,满足孩子覆盖容纳图式的需要。
班级根据幼儿旋转图式的需要,开启了相关的课程:观察旋转的电扇、玩转椅、跳旋转的舞蹈、观看漩涡、龙卷风的视频、有关旋转的美工活动,以拓展幼儿的图式。
教师们建立了幼儿观察记录表,有目的地对班级中的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定期对幼儿观察记录进行分析解读。
共读《读懂幼儿的思维》的教研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们专业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们经历了“发现实践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专业学习——构建自身理念体系——转化成教育行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摘自:《学前教育》2015.07-08
编辑:cicy
上一篇: 研修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下一篇: 幼儿园管理之老师对园长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幼儿园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看护要求 酒味裙裾 阅读人气:14
- 如何让幼儿听从教师的管理、让幼儿喜欢上跟老师沟通、... 木子姐姐 阅读人气:13
- 在幼儿园待了五个月了,带的托班,幼儿小不好管理,前... 懿源 阅读人气:449
- 第一天上班怎么在幼儿面前做一个特别一点的自我介绍?... 卖玻璃的小鱼儿 阅读人气:63